序言
前几天在复习J2SE的时候,看到了这个Java类在new的过程中,静态域、静态块、非静态域、非静态块、构造函数的执行顺序问题。就想着自己总结写一下,便于以后查阅
总结:
以下是我整理好的结果;在java类new一个对象的过程中,它们的执行顺序如下:
(当java类没有被继承时)
1. 实现自身的静态属性和静态代码块。
注意:它们两个的执行顺序根据自身出现的顺序决定
2. 实现自身的非静态属性和非静态代码块。
3. 执行自身的构造函数。
(当java类被继承时,其子类被new对象的执行过程,初始化顺序如下:)
1、初始化父类静态属性
2、执行父类静态代码块
3、初始化子类静态属性
4、执行子类静态代码块
5、初始化父类实例变量
6、执行父类动态代码块
7、执行父类构造方法
8、初始化子类实例变量
9、执行子类动态代码块
10、执行子类构造方法
静态代码块和动态代码块
静态代码块:
static{
}
动态代码块:
{
}
静态代码块和非静态代码块的异同点如下:
相同点:都是JVM加载类时且在构造函数执行之前执行,在类中都可以定义多个,为静态属性赋值、执行一些必要的初始化操作
不同点:静态代码块在非静态代码块之前执行(静态代码块执行顺序 > 非静态代码块执行顺序)。但是静态代码块只在第一次new对象时执行一次,之后不再执行。而动态代码块每new一次就执行一次。
例子:
public class Tes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MyClass mc = new MyClass();
}
}
class MyClass{
static String str1 = "MyClass 静态属性";
static{
//静态代码块 类级别
System.out.println(str1);
System.out.println("MyClass 静态代码块");
}
String str2 = "MyClass 非静态属性";
{
//动态代码块 对象级别
System.out.println(str2);
System.out.println("MyClass 动态代码块");
}
public MyClass(){
System.out.println("MyClass 构造方法执行");
}
}
结果:
MyClass 静态属性
MyClass 静态代码块
MyClass 非静态属性
MyClass 动态代码块
MyClass 构造方法执行
当java类被继承时,其子类被new对象时,它们的执行顺序,如下:
(Sub类为MyClass类的子类)
public class Tes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Sub s = new Sub();
}
}
class MyClass{
static String str1 = "MyClass 静态属性";
static{
//静态代码块 类级别
System.out.println(str1);
System.out.println("MyClass 静态代码块");
}
String str2 = "MyClass 非静态属性";
{
//动态代码块 对象级别
System.out.println(str2);
System.out.println("MyClass 动态代码块");
}
public MyClass(){
System.out.println("MyClass 构造方法执行");
}
}
class Sub extends MyClass{
static String str3 = "sub 静态属性";
static{
//静态代码块 类级别
System.out.println(str3);
System.out.println("sub 静态代码块");
}
String str4 = "sub 非静态属性";
{
//动态代码块 对象级别
System.out.println(str4);
System.out.println("sub 动态代码块");
}
System.out.println("sub 构造方法执行");
}
}
结果:
MyClass 静态属性
MyClass 静态代码块
sub 静态属性
sub 静态代码块
MyClass 非静态属性
MyClass 动态代码块
MyClass 构造方法执行
sub 非静态属性
sub 动态代码块
sub 构造方法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