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名称:计算机专业调研报告.doc
文件大小:40KB
文件格式:DOC
更新时间:2022-12-24 18:28:44
文档资料
计算机专业人才需求与专业调研报告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我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一方面需要高 层次的创新人才,另一方面更需要大批有文化、有知识、能够将先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 实生产力的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高级人才,重视和发展职业教育,已经成为世界各国 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实现现代化的迫切要求。 为了进一步加深对计算机专业的认识,加强对计算机专业教学的指导,从而策划出我们 当前及未来几年计算机专业教学的发展设想、专业规模和相关建设,最近采用走访用人 单位、问询调查了在外实习的学生、资料收集与分析等手段,请教了校内、外有关的专 家、老师,就相关行业和企业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的需求进行调查和分析,情况如下 : 一、计算机人才需求的大背景 1、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是由社会发展大环境决定的。一是从国家信息化的目标 上看。信息化关系到经济、社会、文化、政治和国家安全的全局,已成为未来发展的战 略制高点,信息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乃至一个企事业单位的竞争力、现代化程 度、综合*和经济成长能力的重要标志。从事应用型(信息化类型)工作的专门人才。 他们主要从事企业与*信息系统的建设、管理、运行、维护方面第一线的技术应用性 工作,以及在计算机与软件企业中从事代码编写、数据录入、系统集成或售前售后服务 等技术工作。对他们的要求是尽可能熟悉多种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工作原理,能够在具 体技术上实施信息化系统的构成和配置。实际操作能力、动手能力要强。我们高职高专 学校基本属于这一类人才的专门培养。 可见,社会对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人才需求,必然要与国家信息化的目标、信息化 的进程密切关联。我们有必要经常关注着行业政策变化和市场经济发展所导致的人才需 求的走向。 2、"衣食住行"是人们生活的基本要求。随着我国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 平日益提高,新的产品不断涌现。近年来,广告行业持续升温,艺术设计专业渐已成为 新兴的热门行业,综合能力强的专业设计人才偏少。市场经济的发展,各行各业都需要 广告策划、产品包装等装潢设计,设计人才是一个行业的智囊和喉舌。平面设计专业毕 业生可从事广告公司、印刷制版公司、设计室、报社、图书出版行业、影楼、喷绘制图 公司、电子出版社等相关领域的工作,也可从事IT行业中美术设计、页面开发制作、界 面设计、电子商务等当今流行行业的工作。因此,如何抓住机遇,为社会培养出高质量 的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成为目前职业技术学校图形图像方向平面设计专业的当务 之急。 3、对口升学是国家从高校招生计划中选择部分专业,拿出专门指标,对希望继续深 造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进行对口专业的高考,为优秀的中等职业类学生提供上大学深造 的机会,对口高考科目有语文、数学、英语和相应专业基础课程。优势:参加对口升学 学习可以说是上了双保险,一是对口高考是职校学生之间的竞争,既降低了难度,又能 发挥各自的长处,相对普通高考,考上大学的概率高,可以满足同学们学习深造的理想 。二是即使考不上大学的同学可以拿到所学专业的中专毕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学到 一手非常实用的技术,学校将以中专毕业生的身份,推荐学生顺利就业。特点:学生在 技校学什么专业,就参加该专业或相关专业的对口升学考试,被高校录取后,继续在这 个专业学习、深造。对口升学工作是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重要形式。坚持 以人为本,满足学生多种需求,为学生职业生涯持续发展提供多种机会和选择,为培养大 批高技能人才,拓宽学生就业渠道,构建职业学校学生成长的立交桥。 二、用人单位关于计算机专业人才素养和职业素养的观点 在企业访谈过程中,每个IT公司都毫无例外地谈到了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综合 素质培养的问题。在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中职毕业生仅仅掌握已有的知识是完全 不够的,重要的是要有一种综合的能力。 用人单位很注意学生的持续学习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能力、职业道德 和责任心、参加过项目或者实习以及团队合作意识等。企业把学习成绩只是作为应聘者 学习能力的参考来衡量和把握的,他们更看重一个人面对新事物的再学习能力以及面临 新问题的解决能力有没有。 加强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的教育是一个大家都认为很重要但实际上很容易被忽视 的问题。 1. 健康素质 就业是学生人生发展中的重大转折点,是学生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过渡的重要阶段。 健康素质包含两个方面,即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学生的心理正处于成长期,就业 又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刻,及时予以积极的心理引导,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关键。培 养和谐心态,学生作为社会成员,具有强烈的合群心理需求,人际交往易使学生在心理 上产生归属感和安全感,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心态,保持身心健康。 2. 信心与能力 信心代表着一个人在事业中的精神状态和把握工作的热忱,以及对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