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氏太极拳技击法
技击,是太极拳的灵魂。传统的陈式太极拳也不例外。虽然太极拳的内涵极其丰富,有他独特的养生价值;但其精髓仍然在于它那刚柔相济的技击功能。太极拳,如果抽掉了它的技击含义,则失去了它的真。所以不讲技击的太极拳套路,不是完整的套路;不讲实战用法的太极拳传人,不是合格的传人。有些练拳或传拳数十年,而不清楚其技击含义,眼神不知所向,力点不知所在,那么他的拳永远难以打出太极拳应有的气势和神韵。同时,根据现实生活的需要,唯有那些养生价值和护身价值兼备的拳种,才是人们最欢迎的。所以,继承、研究和掌握太极拳的技击法,是有一定现实意义的。
第一式 金刚捣碓
总述:此式取“金刚捣碓”之名,形容拳势之雄壮有力。金刚,系传说中诸神中力气最大者。最后,掌拳合击似捣碓之势。此式人称“母式”。因为太极拳棚捋挤按采捩肘靠诸法,顺势借力、造势借力、避实击虚、声东击西、化打结合、引而后发、螺旋进化、整体运动等等陈式太极拳固有的战略战术特征,几乎都体现在此式之中。因此,陈家沟有云:“太极拳会不会,就看金刚大捣碓。”
此式总的技击含义是:接应左前方之敌,敌以右拳(或掌)向我击来,我提双腕从敌右臂外侧接应。先棚后捋,敌挤靠,我再走大捋;敌退,我则顺势反拿、踢、撩发之。来则顺势捋;去,则顺势发。此式称之为:“愿来就来,愿去就去;来则欢迎,去则欢送”。体现太极拳化打结合之妙。
第二式 懒扎衣
总述:此式名懒扎衣,取其定式外型,撩掖战袍备战之姿。又含大将临敌从容不迫之态。其技击含义,先是对付左前方之敌,再迎击右侧之敌。对左侧之敌用棚、拿、捩击之法;对右侧之敌,则取上引下进(击)之法,右引左进(击)之法,以及下扣上翻(摔)之法,上下左右化打结合,使来敌攻防皆难。
第三式 六封四闭
总述:接上式,仍系以对付右侧之敌为主。引而后发,再引(捋)再发。全式体现边引化边发放,先引化再发放,两者互为其根。化中含发,发中有化,化打相济。
敌人从我右侧,双手抓我右臂施推按之劲,欲将我按瘪推出或推倒。我即乘势右臂下沉划弧随身左传,向左前下引进,使来力落空。引进时,我还可以以右手反拿敌右腕,使之上身前倾。在引进时,可以同时进右肩发靠劲,此谓“边引边靠”,“左引右靠”之法。
第四式 单鞭
总述:此式系先对付右前方之敌,接着再应战左前方之敌。但以左臂肘手之引化与发劲为主。与懒扎衣后半部动作相反相同(方位相反,劲力相同)。此式与懒扎衣一式又谓左右对称之式。称为两仪式。
第五式 第二金刚捣碓
总述:此式分两节,后节与第一金刚捣碓技击含义相同。前节动作很重要。这两个动作虽然是一引一发,但它却充分体现了太极拳在技击术上的三大特征:一是“欲左先右,欲右先左”的声东击西的原则。二是体现出引中可发、发中含引、引发互根的独特技巧。三是体现发放劲之前,必须有一个下塌外碾的下弧劲。这种发劲技巧非常重要,读者在练推手、散打中可以细心体会,切切不可忽视。
第六式 白鹤亮翅
总述:此与懒扎衣动作相似,前四个动作基本相同。动作五、六与懒扎衣不同之处在于懒扎衣系横向捩,此式系斜向捩。最后都是走松沉下塌外碾之劲。
第七式 斜行拗步
总述:第一个斜行用法练习很重要。其重要性体现在动作一、二的用法和动作四、五的拗步下采上击之法。某些派生的太极拳只继承了其拗步搂膝之动作,却忽略了前者,非常可惜。读者要注意。
第八式 初收
总述:此式充分体现太极拳顺势借力、造势借力之巧用。开始设敌人双手抓(或推)我胸部,我略右转,是从胸部让敌人左手落空;略向左传,是让敌人右手落空,同时,我迅速用双手下沉里合上翻外开而棚开敌人双手,并乘势进击敌之胸部、头部,然后再顺势反拿敌双手肘臂,向上托发。如敌人避我上托之势而下沉,我又顺其下沉之势,变按,按其臂、按其肩、按其头,随机应变。同时,下边提膝击其裆腹部,如他低头,上下合击,使敌失败。
第九式 前趟拗步
总述:此式为敌退我进、沾连粘随劲的练习式。接上式,如当敌被下按处于被势时,他突然变招,以右拳掌向我腹部、裆部进击。我于是变右下捋之法。同时,继续提左膝击其肋部、腹部,敌不得势欲退,我紧紧跟随,他撤步,我插裆,他再撤,我再进。上肢紧紧相粘连,随其退而进,体现穷追猛击之势,而且手、肘、肩、胸、腰、胯、膝、脚,节节进逼出击。
第十式 第二斜行
总述: 此式与第一斜行相同,但与上式连接的两个过渡动作不可忽视。这是一种“欲左先右,欲右先左;左引右击,右引左击”的练习方法。
第十一式 再收(同前)
第十二式 第二前趟拗步(同前)
第十三式 掩手肱拳
总述: 此式在陈式太极拳中是技击含义较丰富、用处较大、出现较多的一个拳式。一路拳中四个,二路拳中六个。所以要特别重视此式的运用方法。有的派生太极拳中的搬拦锤、撇身锤,其实都包含在此式之中。设敌人上右步以双掌向我胸前击来,或抓推我双臂,意欲把我击伤或推出,我即乘势身略左转,双手外开,先把敌人双手合力捩开。再向右转里合,右脚收,提膝,调整方位,变左脚向左前方插敌裆或套在敌右腿外,双手里合上翻,再合劲下击,用捩采劲击敌胸部,如敌抓我双臂,我曲肘可以双手臂绞截敌臂肘。双手上翻时,左掌由左外侧向敌身右侧头部横击,或圈截采封闭敌右肘手,使其劲断失控。右拳上翻可以击敌左侧太阳穴,或双手合击其头部。
第十四式 十字手
总述:此式一开一合一转体三个劲,包含有棚、捩、肘、拿、靠、摔等多种技击法。
第十五式 第三金刚捣碓
总述: 此式与前两个金刚捣碓之区别,在于动作一、二。这两个动作体现太极劲中,“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以腰为支点的上托下采杠杆劲。可做两个单式练习,前者可以练习左下右上双肘发劲,或左下右上双掌发捩劲。后者,可以练习一手上托对方肘,一手下采对方手肘的分捩劲,如近身可练摔法。
第十六式 庇身锤(含背折靠)
总述:庇身锤又称披身锤,为“击前打后”之法。全式用法包含两种含义:一是对付身后搂抱我的敌人,旧称“神仙大脱衣”。二是对付从正面进攻的敌人。
第十七式 青龙出水
总述:此式顾名思义,可以知道主要是锻炼如龙似蛇的腰劲。共走三个劲,圈、撩、横,都是靠腰的旋转力,一引一进、一化一打、左撩右击,交替发放左右手(臂、肘)连环进击之法。以腰为主宰,丹田带动,发劲松活弹抖。并且体现每做一个动作都为下一个动作做好准备,两个动作交替之间而且都有一个合劲,体现蓄而后发之势。
第十八式 三换掌
总述:此式主要是对付右前方之敌。类似六封四闭,区别在于双手向左棚捋敌人左臂时,下边加右腿向左前方横扫,上下配合使敌人失重,然后再提膝插裆。合肘推发敌人。然后走小身法,运用采拿和横捩、横直交错之劲,双手(肘)连环击打敌人之法。主要走手肘劲,同时也必须以腰腿劲相配合。特别注意的是,双手变换之中有一个拿法和一个采肘劲,这是一般人容易忽略的地方。
第十九式 肘底看锤
总述:此式又称“叶底藏花”。利用两臂开合劲,在左右绞化之中,趁势以右拳击打敌胸肋部或左肘与右拳合击敌右臂反关节。即身先左转,再右转,再向前转左右合击。此式虽然只一个动作,但手法可以分为三段运用:
第一段:接三换掌,当我左掌击打敌人面部或胸部时,敌以左手抓我左腕,以右手管我左肘。我乘敌劲未发之前,左手先向左下沉,右掌击其左肘、左肩、左颈以及头部。或我右手插其左腋下,走捩劲。
第二段:如敌左臂失势,扬起右手向我进击,我趁势右手再拿其右手,走下采劲,以左肘与右手合击其右臂反关节。
第三段:敌不得势若后撤,或上棚我左臂,我即趁势略向左转,左手托其左臂肘,以右拳击其右肋部或右腋下。
第二十式 倒卷肱
总述:此式系以退为进,退中有进,步退手击。对方来势凶猛,我先退让,以泻其劲,以观其变。避其锋芒,觅其空隙,乘虚进击。
第二十一式 白鹤亮翅
总述:此式用法与前白鹤亮翅一式相同。但要注意收腿时,重心右移一下,右手要向右外加一个向上、向外的棚劲,然后再走下采劲(走下弧),重心左移,收右腿。此时,收腿的技击含义包括扣击对方插入我裆的腿,或提我右膝击对方下盘。同时,右手走一个开合劲,含有先棚后引进、再回击的用意。
第二十二式 斜行拗步
与前同。
第二十三式 闪通背
总述:闪通背一式,一般人只知道最后动作是一种摔法,但不清楚它还包括诸如磨盘肘、横捩肘、下采肘等多种肘法,摔掌、拍掌、穿掌、撩掌、劈掌等多种掌法,以及前扫、后扫等若干扫腿法。
第二十四式 掩手肱拳
此式与前掩手肱拳之差别,仅在一个连接动作。接上式,我向背后翻转摔倒前面的敌人之后,另一敌人上右步出右拳击我胸部,或用右脚向我下部进击,我则下沉,双手顺缠、里勾腕,向两侧采捩来力(敌人的拳或脚),使其来力落空。然后,我猛然腾空跃起,以上提左掌右拳合击其头部,或双手腕交叉(绞合)进击其胸部。或以左掌为掩护,用右拳从左腕臂之下偷击其胸部。此谓“化下击上”之法。跳跃时,还可以提右膝撞击其裆部,调整步法出左脚蹬踩其下盘,均可灵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