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log.exbot.net/archives/2515
感谢作者(高翔博士)授权Exbot转发原文发表于地平线公众号
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
即时定位与地图构建技术
无论在室内、野外、空中还是水下SLAM是机器人进入未知环境遇到的第一个问题
本期给大家介绍SLAM的基础知识传感器与视觉SLAM框架

传感器
当我们谈论SLAM时,最先问到的就是传感器 SLAM的实现方式与实现难度和传感器的形式和安装方式密切相关 传感器分为激光和视觉两大类视觉下面又分三小方向如此庞大的传感器家族下面带你认识每个成员的特性传感器之激光雷达

传感器之视觉SLAM
视觉SLAM是21世纪SLAM研究热点之一,一方面是因为视觉十分直观,不免令人觉得:为何人能通过眼睛认路,机器人就不行呢?另一方面,由于CPU、GPU处理速度的增长,使得许多以前被认为无法实时化的视觉算法,得以在10 Hz以上的速度运行。硬件的提高也促进了视觉SLAM的发展。以传感器而论,视觉SLAM研究主要分为三大类:单目、双目(或多目)、RGBD。其余还有鱼眼、全景等特殊相机,但是在研究和产品中都属于少数。此外,结合惯性测量器件(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IMU)的视觉SLAM也是现在研究热点之一。就实现难度而言,我们可以大致将这三类方法排序为:单目视觉>双目视觉>RGBD。


视觉SLAM框架
视觉SLAM几乎都有一个基本的框架 一个SLAM系统分为四个模块(除去传感器数据读取) VO、后端、建图、回环检测 本期我们简要介绍各模块的涵义之后再详细介绍其使用方法
SLAM框架之视觉里程计
Visual Odometry,即视觉里程计。它估计两个时刻机器人的相对运动(Ego-motion)。在激光SLAM中,我们可以将当前的观测与全局地图进行匹配,用ICP求解相对运动。而对于相机,它在欧氏空间里运动,我们经常需要估计一个三维空间的变换矩阵——SE3或Sim3(单目情形)。求解这个矩阵是VO的核心问题,而求解的思路,则分为基于特征的思路和不使用特征的直接方法。
SLAM框架之后端
在VO估计帧间运动之后,理论上就可以得到机器人的轨迹了。然而视觉里程计和普通的里程计一样,存在累积误差的问题(Drift)。直观地说,在t1和t2时刻,估计的转角比真实转角少1度,那么之后的轨迹就全部少掉了这1度。时间一长,建出的房间可能由方形变成了多边形,估计出的轨迹亦会有严重的漂移。所以在SLAM中,还会把帧间相对运动放到一个称之为后端的程序中进行加工处理。早期的SLAM后端使用滤波器方式。由于那时还未形成前后端的概念,有时人们也称研究滤波器的工作为研究SLAM。SLAM最早的提出者R. Smith等人就把SLAM建构成了一个EKF(Extended Kalman Filter,扩展卡尔曼滤波)问题。他们按照EKF的形式,把SLAM写成了一个运动方程和观测方式,以最小化这两个方程中的噪声项为目的,使用典型的滤波器思路来解决SLAM问题。当一个帧到达时,我们能(通过码盘或IMU)测出该帧与上一帧的相对运动,但是存在噪声,是为运动方程。同时,通过传感器对路标的观测,我们测出了机器人与路标间的位姿关系,同样也带有噪声,是为观测方程。通过这两者信息,我们可以预测出机器人在当前时刻的位置。同样,根据以往记录的路标点,我们又能计算出一个卡尔曼增益,以补偿噪声的影响。于是,对当前帧和路标的估计,即是这个预测与更新的不断迭代的过程。21世纪之后,SLAM研究者开始借鉴SfM(Structure from Motion)问题中的方法,把捆集优化(Bundle Adjustment)引入到SLAM中来。优化方法和滤波器方法有根本上的不同。它并不是一个迭代的过程,而是考虑过去所有帧中的信息。通过优化,把误差平均分到每一次观测当中。在SLAM中的Bundle Adjustment常常以图的形式给出,所以研究者亦称之为图优化方法(Graph Optimization)。图优化可以直观地表示优化问题,可利用稀疏代数进行快速的求解,表达回环也十分的方便,因而成为现今视觉SLAM中主流的优化方法。SLAM框架之回环检测
回环检测,又称闭环检测(Loop closure detection),是指机器人识别曾到达场景的能力。如果检测成功,可以显著地减小累积误差。回环检测实质上是一种检测观测数据相似性的算法。对于视觉SLAM,多数系统采用目前较为成熟的词袋模型(Bag-of-Words, BoW)。词袋模型把图像中的视觉特征(SIFT, SURF等)聚类,然后建立词典,进而寻找每个图中含有哪些“单词”(word)。也有研究者使用传统模式识别的方法,把回环检测建构成一个分类问题,训练分类器进行分类。回环检测的难点在于,错误的检测结果可能使地图变得很糟糕。这些错误分为两类:1.假阳性(False Positive),又称感知偏差(Perceptual Aliasing),指事实上不同的场景被当成了同一个;2.假阴性(False Negative),又称感知变异(Perceptual Variability),指事实上同一个场景被当成了两个。感知偏差会严重地影响地图的结果,通常是希望避免的。一个好的回环检测算法应该能检测出尽量多的真实回环。研究者常常用准确率-召回率曲线来评价一个检测算法的好坏。下期我们将具体介绍这几个模块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