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6.0 的知识梳理

时间:2022-01-17 05:03:01

C# 6.0 的知识梳理

目前最新的版本是 c# 7.0,vs 的最新版本为 visual studio 2017 rc,两者都尚未进入正式阶段。c# 6.0 虽说出了一段时间,但是似乎有许多园友对这一块知识并不了解,如拼接字符串的 $ 符号,在此,小人献上拙作一篇《c# 6.0 的知识梳理》,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年年有今日,岁岁有今朝,月月涨工资,周周中彩票,天天好心情,日日好运道,白天遇财神,夜晚数钞票。

好了,废话不多说,我们先来回顾一下 c# 的版本史。后续我会对带 0 的版本号进行的简写:c# 6.0 -> c# 6。由于新的特性较多,笔者就每种特性只截取其中一部分作为示例,点到即止。

一、c# 与 vs 的前世今生

C# 6.0 的知识梳理

二、nameof

用于获取变量、类型或成员的简单(非限定)字符串名称。可以在错误消息中使用类型或成员的非限定字符串名称,而无需对字符串进行硬编码,这样也方便重构。

用法:这里用来验证字符串的参数是否为空:

?
1
2
3
4
5
6
7
private void func(string msg)
 {
 if (string.isnullorempty(msg))
 {
 throw new argumentexception(nameof(msg));
 }
 }

简单示例: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using system;
using systemtest = system.text;
namespace _01_nameof
{
 class program
 {
 private static void func1(int x) { }
 private string f<t>() => nameof(t);
 private void func2(string msg) { }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var program = new program();
 console.writeline(nameof(systemtest));
 console.writeline(nameof(func1));
 console.writeline(nameof(program));
 console.writeline(nameof(program));
 console.writeline(nameof(f));
 console.read();
 }
 }
}

C# 6.0 的知识梳理

【备注】如果需要获取完全限定名,我们可以通过 typeof 表达式和 nameof 结合使用。

三、内插字符串 interpolated strings

用 $ 来构造字符串。 内插字符串表达式类似于包含表达式的模板字符串。内插字符串表达式通过将包含的表达式替换为表达式结果的 tostring 表现形式来创建字符串。

简单示例:

?
1
2
var name = "fanguzai";
console.writeline($"hello, {name}");

C# 6.0 的知识梳理

【注意】想要在内插字符串中包含大括号(“{” 或 “}”),请使用两个大括号,即 “{{” 或 “}}”。

值得思考的示例:

?
1
2
3
var s1 = $"hello, {name}";
iformattable s2 = $"hello, {name}";
formattablestring s3 = $"hello, {name}";

四、null 条件运算符

用于在执行成员访问 (?.) 或索引 (?[) 操作之前,测试是否存在 null 值。 这些运算符可让你编写更少的代码来检查 null 值。

?
1
2
3
4
5
string name = null;
 console.writeline($"1:{name?.length}");
 name = "fanguzai";
 console.writeline($"2:{name?.length}");
 console.writeline($"3: {name?[0]}");

C# 6.0 的知识梳理

我们来看看另一种用途,可以使用非常少的代码以线程安全的方式调用委托:

?
1
2
3
4
5
6
7
8
//普通的委托调用
 func<int> func = () => 0;
 if (func!=null)
 {
 func();
 }
 //简化调用
 func?.invoke();

五、catch 和 finally 块中使用 await

现在可以在 catch 和 finally 块中使用 await 了。

C# 6.0 的知识梳理

用法: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async task test()
 {
 var wc = new webclient();
 try
 {
 await wc.downloaddatataskasync("");
 }
 catch (exception)
 {
 await wc.downloaddatataskasync("");  //ok
 }
 finally
 {
 await wc.downloaddatataskasync("");  //ok
 }
 }

六、自动实现的属性

现在可以通过与初始化字段相似的方式来初始化自动属性。当属性访问器中不需要任何其他逻辑时,自动实现的属性会使属性声明更加简洁。

?
1
2
3
4
5
6
7
8
9
10
class myclass
 {
 public string name { get; set; } = "fanguzai";
 }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var myclass=new myclass();
 console.writeline(myclass.name);
 console.read();
 }

C# 6.0 的知识梳理

其实就是 name 提供默认的返回值,也可以理解为这样写:

?
1
2
3
4
5
6
7
8
class myclass
 {
 public string name { get; set; }
 public myclass()
 {
 name = "fanguzai";
 }
 }

七、只有 getter 的自动属性

现在可以定义只读自动属性,而不必使用完整属性语法定义属性。可以在声明属性的位置或类型的构造函数中初始化属性。

?
1
2
3
4
5
6
7
class person
 {
 //新语法
 private string name { get; } = "fanguzai"; //不用带上 private set;
 //旧语法
 public int age { get; private set; } ;
 }

八、具有表达式主体的函数成员

可以采用与用于 lambda 表达式相同的轻量语法,声明具有代码表达式主体的成员。具有立即仅返回表达式结果,或单个语句作为方法主题的方法定义很常见。 以下是使用 => 定义此类方法的语法快捷方式:

?
1
2
3
4
5
6
class myclass
 {
 public int this[int id] => id; //索引
 public double add(int x, int y) => x + y; //带返回值方法
 public void output() => console.writeline("hi, fanguzai!"); //无返回值方法
 }

九、索引初始值设定项

现在可以初始化支持索引编制的集合的特定元素(如初始化字典)。如果集合支持索引,可以指定索引元素。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var nums = new dictionary<int, string>
 {
 [7] = "seven",
 [9] = "nine",
 [13] = "thirteen"
 };
 //这是旧的方式
 var othernums = new dictionary<int, string>()
 {
 {1, "one"},
 {2, "two"},
 {3, "three"}
 };

十、using static 类型

可以导入静态类型的可访问静态成员,以便可以在不使用类型名限定访问的情况下引用成员。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using system;
using static system.console;
namespace _08_usingstatic类型
{
 class program
 {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console.writeline("hi,fanguzai!");
 writeline("hi,fanguzai!"); // 使用了 using static system.console;
 }
 }
}

using static 仅导入可访问的静态成员和指定类型中声明的嵌套类型,不会导入继承的成员。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希望本文的内容对大家的学习或者工作能带来一定的帮助,同时也希望多多支持服务器之家!

原文链接:http://www.cnblogs.com/liqingwen/archive/2016/12/26/62174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