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学习之类加载全过程_JVM内存分析_反射机制核心原理_常量池理解

时间:2021-08-05 23:21:21

一、类加载机制

  • JVM把class文件加载到内存,并对数据进行校验,解析和初始化,最形成JVM可以直接使用的JAVA类型的过程。
  • 加载-->链接(-->验证-->准备-->解析)-->初始化-->使用-->卸载

1.加载

  • 将class文件字节码内容加载到内存中,并将这些静态数据转换成方法区中的运行时数据结构,在堆中生成一个代表这个类的java.lang.Class对象,作为方法区类数据的访问入口。
  • class字节码-->类加载器-->内存(Class对象,方法区中运行时数据) -->外部可以通过Class对象,操作类

2.链接 

        将java类的二进制代码合并到JVM的运行状态之中的过程

  1. 验证:确保加载的类信息符合JVM规范,没有安全方面的问题。
  2. 准备:正式为类变量(static变量)分配内存并设置变量初始值的阶段,这些内存都将在方法区中进行分配。
  3. 解析:虚拟机常量池内的符合引用替换为直接引用的过程。
  4. 常量池(类名,字符串,方法名,代码等等)

3.初始化

  • 初始化阶段是执行类构造器<clinit>()方法的过程。类构造器<clinit>()方法是由编译器自动收集类中的所有类变量的赋值动作和静态语句(static)块中的语句合并产生的。
  • 当初始化一个类的时候,如果发现其父类还没有进行过初始化、则需要先执行父类的初始化
  • 虚拟机会保证一个类的<clinit>()方法在多线程中被正确加锁和同步。
  • 当访问一个java类的静态域时,只有真正声明这个域才会被初始化。

图:转在尚学堂

Java学习之类加载全过程_JVM内存分析_反射机制核心原理_常量池理解


二、主动引用和被动引用

主动引用:(一定会发生类的初始化)

  1. new一个类的对象
  2. 调用类的静态成员(除了final常量)和静态方法
  3. 使用java.lang.reflect包的方法对类进行反射调用
  4. 当虚拟机启动,java hello,则一定会初始化hello类,说白了就是先启动main方法所在的类
  5. 当初始化一个类,如果其父类没有被初始化,则先会初始化他的父类


被动引用:(不会发生类的初始化)

  1. 当访问一个静态域时,只有真正声明这个域的类才会被初始化
  2. 通过子类引用父类的静态变量,不会导致子类初始化
  3. 通过数组定义类引用,不会触发此类的初始化
  4. 引用常量不会触发此类的初始化(常量在编译阶段就存入调用类的常量池中了)

域就是属性
public class TestInit {
static{
System.out.println("TestIni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ClassNotFoundException {
//主动引用
//1.new一个类的对象
//new A();
//2.调用类的静态成员(除了final常量)和静态方法
//System.out.println(A.id);
//System.out.println(A.age);
//3使用java.lang.reflect包的方法对类进行反射调用
//Class a = Class.forName("Loader.A");
//当虚拟机启动,java hello,则一定会初始化hello类,说白了就是先启动main方法所在的类
//System.out.println(A.num);
A[] a = new A[10];
}
}

class A extends A_Fahter{
public static int id=3;
public static final int age = 4;
static{
System.out.println("A");
}
}
class A_Fahter{
public static int num =3;
static{
System.out.println("A_Faht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