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论文是如何炼成的-林宙辰

时间:2022-12-05 11:20:42

好论文是如何炼成的-林宙辰

微软亚洲研究院视觉计算组林宙辰研究员在又一个与实习生对话的“星期五讲座”中,从宏观到微观,从写论文的哲学、习惯到技巧,系统地解答了:“为什么要写论文”、“什么样的论文才是好论文”、“好论文是如何写出来的”三个问题。

 
为什么要写论文——分享与提炼
 
要写出好论文,技巧只是锦上添花,当你了理解了写论文的必要性,用心写作的意识便会油然而生,所谓正心诚意为先,而后才能齐家治国。我们为什么要写论文?许多学生回答是:老师要求写,或者写论文才能毕业。不幸的是,以上答案很少能催生出优秀的论文。正解是:第一,研究者有优秀的研究成果要分享,并希望在学术圈内制造自己的影响。论文极大地提升了分享的效率,文章在手,重复宣讲的烦恼不再有。以前10个人向你咨询,你要讲10遍,现在只是一篇文章,轻轻点击,发予10人的简单操作。第二,写论文可以极大地帮助自己提炼想法,把粗略的想法精细化。本来思路上也许有盲点,但当你必须考虑如何让他人接受自己的观点时,几行论点的草稿自然是不够的,将所有材料重新进行有机整合是十分必要的。
 

以下诗句也说明了写作对研究者的意义:

好论文是如何炼成的-林宙辰


何时开始写论文

 
对这个问题的错误答案是:现在必须写了,不写不能毕业,或会议的截稿日期将近。不幸的是,匆匆赶制的论文往往质量不佳。写文章颇耗时日,好文章不是3-5天赶出来的。正解是:当材料充分、思考清晰、实验结果齐备时,动笔时机才成熟。
 
什么是好文章——想法好、表达好、语言好
好论文是如何炼成的-林宙辰

 首先,文章要内容好、想法好,不能只靠包装。所谓内行看门道,论文最终要给同行看,他们自然会把你的想法和现有的想法进行比较,你的想法要经得起推敲。
 
其次,想法还要语句通顺、逻辑连贯地表达出来。好论文首先要结构清楚,逻辑性强,前后呼应。例如,文章靠后部分如果引用一些知识,可以先用文献综述在前方铺垫好,给读者一定的知识储备,避免造成理解困难。其次,解释要清晰。论文,尤其是工程类论文,要能够让读者重现自己的算法,就要求必须解释清楚每一个步骤。论证要充分翔实,要充分地向读者展现自己想法的价值。
 
在向读者展示的过程中,一些辅助手段可以让文章中的解释更加清晰,例如图表、直观的记号。例如我们学习物理学时使用的符号非常直观:用希腊字母来表示角度、小写字母表示矢量、大写字母表示矩阵。记号非常有助于思维过程,阿拉伯数字系统影响巨大,而其它计数法都消亡了,那是因为这种系统对记忆、理解都有很大的帮助。当然,如果一定要用其它符号进行表示,对文章内容没有影响,但读者在阅读时已经对符号所代表意义有所假定,如果改变了现有假定,会造成阅读障碍。
 
第三,从语言上说,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的论文一般是英文论文,我们用非母语很难做到文采飞扬,但至少可以语言平实而顺畅,杜绝语病和错别字。单词拼写、时态,甚至标点符号也要运用规范,尤其是数学公式里的标点符号。
 
写论文的几大误区——想法多、吹大牛、太复杂、过多引用自己的文章
 
有人认为“想法越多,论文越好”,但对于论文,特别是工程类论文,中心思想集中非常重要。一般地说,对于会议论文,由于篇幅和审稿时间的限制,一篇文章以讨论一个方法、解决一个问题为好。对于杂志论文,其篇幅可以很长,因此可以深入讨论一个方法在不同问题上的应用。如果有很多种方法,建议每种方法写一篇论文,而且后续投稿所讨论的方法,要和先前所投的方法进行比较。
有人认为“吹得越牛,论文越好”,实际上要对自己的论文有正确认识,审稿人作为你的同行可以辨识出作者是否过分拔高自己。另一方面,过分的自谦也没有必要,因为审稿人不会比作者更愿意费心去挖掘论文的创新之处和贡献。
 
有人认为“越复杂,越显得我水平高”,但事实上一眼就能看懂,甚至简单到“愚蠢”的文章反而更好,太复杂的论文很容易被拒掉(后面分析审稿人时,会仔细论述这一点)。
 
有人认为“引用自己越多,越说明自己是该领域的专家”,但恰恰相反,过多引用自己的文章,说服力比较差。
 
了解审稿人——志愿服务、工作繁忙、潜在对手
好论文是如何炼成的-林宙辰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我们要了解审稿人,写论文才能有的放矢,因为是审稿人决定我们的论文的接收与否。
 
首先,他们是志愿者,在学术圈里做志愿服务,并不因审稿而产生任何经济收入。他们不一定与你来自同一领域,或研究相同问题,所以,不要直接进入主题,而是要讲清楚问题的来龙去脉,相当于让他在读你的文章时,也学到了知识。大家愿意做审稿人,是因为审稿是拓展视野的简便途径,而且有机会比其他人更早了解到最新的思想。如果审稿人在读你的文章时感到有收获,你的文章会因此得分。
 
第二,审稿人工作繁忙,他们用业余时间进行服务,常常服务于多种期刊与学术会议,手头经常会积累很多论文待审,并不是只拜读你的一篇文章。所以,文章一定要简明易读,节省他们的时间与精力。
 
第三,审稿人经常是会议的领域主席(area chair)或杂志的副主编(associate editor)从你引用的论文的作者里挑出来的。他们一般做相关领域的研究,但是经常不会和你做完全一样的问题。所以,不要在文章中对现有工作进行过于苛刻的批评。写论文相当于和读者面对面地对话,你可以提出意见并进行评论,但一定要有礼貌,否则审稿人可能会相当地恼火。
 
了解了审稿人,我们来看看他们如何审稿。会议和杂志一般会给审稿人提供评审表,提醒审稿人需要考察哪些事项,比较典型的有:第一,论文是否在本会议或杂志的讨论范围之内,如果风马牛不相及,论文会被立即排除。第二,实验结果是否能被重现。第三,论文是否写得好,一般读者是否能读懂。另外,引用的文献是否太多或太少。当你们的工作和审稿人的工作相关时,审稿人很自然地会关心自己的研究是否被引用,如果不加引用,你的文章将被减分。有些人觉得不引用或少引用会显示出文章的新颖性,但是审稿人能看出是否有未引之处。如果被指出重要的文献有缺失,文章将很难被收录,因此不要故意隐瞒你所知道的文献。另外,这也是一种违反学术道德的行为。
 
关于审稿人,我们的认识常常存在一些误区。有人认为审稿人会认真拜读所审的论文。其实由于审稿人经常同时审多篇论文,如果审稿人能在一篇文章完整地花上2小时,就算非常负责了。审稿的典型的顺序是:题目→作者→摘要→结论→参考文献→导言。审稿人看参考文献经常是看他/她的论文是否被引用。至此,正文还没看,审稿人就已经有了是否收录的倾向性,后续的阅读只是为了找正面/负面的证据来支持他/她的决定。所以,要把所有重点在前面提到的几个环节中强有力地展示清楚,使得审稿人能够尽快正确理解你的论文的创新之处和贡献。
 
论文的组成部分
好论文是如何炼成的-林宙辰
 
以下所列的论文组成部分,要视具体的情况取舍,比如附录,如果没有数学公式可推导,就可以没有。次序也可以视具体情况调整,比如“相关工作”有时会放在最后,因为有时评论前人工作时先需要理解当前论文的工作,如果放在文章的前半部分,审稿人很难读懂,而如果放在后面,审稿人读懂评论和比较就会比较容易。
 
“题目”就是用一句话来概括自己的文章。好的题目有两个要素。首先,不能有歧义,要能让审稿人正确联想出文章做了什么。其次,要便于记忆,否则读者日后要写论文时,你的论文早已经不知丢在何处,如果有容易记忆的题目,他会优先想到你的文章。要做到这点,题目要短、要有关键的字眼。
 
“摘要”就是给出论文的概况,吸引读者。在这里要给一些适当的细节,简略描述你的方法是如何实现的、有哪些组成组成部分(components)、实验结果如何、比现有的技术提高了多少。
 
“导言”部分很重要,首先要讲明做本研究动机,讲明为什么本文所述的研究很重要?为什么该研究是值得做的?如果不能很好地论证,后面写得再好也没有用,因为大家不会浪费时间在“没有用”的东西上。其次,本文的贡献、创新性要明确突出,不要让人误认为你的研究与别人相似。第三,介绍你的方法时要比摘要详细些,但是不要给太多的细节。
 
“相关工作”是为了证明你的工作的新颖性的。因此对前人的研究的引用要完整,并且一定要尊重相关文献的作者,可以指出其缺点,但一定要礼貌,要以建设性的方式提出。
 
“正文”用来介绍技术上的细节,终极目的是要让人理解你的方法并能重现实验结果。首先,逻辑要清晰,其次,技术上的细节不能缺失。但是,如果细节可能喧宾夺主,则要适当删减或挪到附录甚至补充材料里,以免干扰正常的阅读节奏。如果文章比较复杂,可以叙述一下方法的组成部分,画出框图,展示方法、内容及其关系。文章的实验结果要证明“我的方法的确比现有最好的方法还要好”。有一个细节需要注意:有些同学在文中用红、绿、蓝色来指示对象,但经常图片打印出来都是灰色的,对象难以区分,所以最好不要用颜色来指示图片里的对象,而要尽量用不同样式的线型、填充模式等,再打印出来确认不同对象的确是可以区分的。另外,对于所有的图、表,要在正文里加以说明,对于反常规的结果尤其要突出地论述其原因。
 
“结论”部分是给读者留下印象的最后机会,要进一步突出自己的贡献。
 
你还可以开诚布公地承认自己的缺点,其实这会让审稿人留下好印象,并且给其它读者以提升空间,让他们沿着你的方向继续前行。
 
有一个很不好的做法,就是将摘要、导言里对方法的介绍和结论用同样的话进行表述,甚至互相拷贝。文章的摘要、介绍、结论,要在不同的细节层次上介绍你的方法、强调你的贡献。
 
文章末的“参考文献”要完整、相关性要强。当叙述到与本文相关的最新技术或不常用的技术时,一定要频繁地引用相关文献,不然审稿人有可能会误以为你把这些工作声明成你的贡献,最终对你的文章产生负面影响。
 
“附录”不常有。如果细节特别长,放在正文中影响正常的阅读节奏,导致读者读完细节就已经忘记了前文,则可以放在附录里,当读者希望看细节时再参考这一部分。
 
如何写论文——日积月累的好习惯
好论文是如何炼成的-林宙辰
 
写论文这个过程,要经历几个阶段。首先要准备材料,其次,在进行思考和实验的过程中要书写并保存一些草稿,之后再把细节填充进去。等材料收集齐备,就可以进行修改。修改有两种, “大修改”是revise,意思是可以把段落顺序进行调换,可以大篇幅地进行删除、增补,而“小修改”是edit,即“编辑”,例如对于用词和标点符号的修改。修改论文时,最重要一点,就是要从一个做相关工作、但不和你做完全一样的问题的人的角度来审视你的论文,只有这样才能最佳地组织文章结构、确定需要介绍多少相关知识和技术细节。
 
写作顺序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完全遵从自己的习惯。你可以从头写到尾,可以先写技术细节再写导言,也可以先搭框架,再填充细节。但是,需要格外注意的是,写论文的功夫在平时,要注意积累材料,注意记录平时读文献时的主要想法、作者、文章题目、页码、与其它文章的区别等,另外,实验结果也要及时记录。随时进行记录的好习惯,会把你的写作时间分散到平时,让写作更“轻松”。如果平时只是拼命做实验,最后三天熬夜写文章,结果一般都不尽如人意,因为这样容易丢三落四,且常常会出现问题,例如有时会发现实验参数不对,但此时为时已晚。
 
在修改过程中,以下是一些值得推荐的技巧。
 
要注意,一定不要依赖别人,如果你只会做实验,希望让他人代写论文,你的文章永远要挂他人之名,你永远没有独立的作品。平时要多积累,可以多摘抄一些好词好句。要记录下自己的错误,同样的错误尽量避免犯两次。请别人帮你改过的版本最好保留下来,多跟帮你改文章的人交流,了解他们做这些改动的原因。字处理软件提示可能拼写错误的词要重点审查一遍。如果有余力,申请去帮忙审稿,这样就可以通过审稿人的角度来看稿件,从而反思自己的论文。
 
写作不仅需要结构严谨、内容充实,语言也要顺畅可读。我们可以通过遵循以下写作注意事项,来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好论文是如何炼成的-林宙辰 
如果总是先写中文再译成英文,英语很难提高。直接用英语写作,刚开始可能很困难,可能写完5行字,就已经花了一小时,但是万事开头难,迈出第一步,路会越走越顺。对于我的学生,我一般会认真指导他们完成第一篇,从第二篇开始,就基本上不用太费心。其次,要用自己最熟悉的、确定不会产生歧义的单词。不要用金山词霸等软件直接查词,选择自己没有使用过的词,这样很容易产生歧义。第三,每段只讲一个要点,并且要明确。第四,毕竟是在进行科技文献写作,注意语言要正式,要进行提炼,用语不要过于琐碎家常。第五,要避免“毫无疑问”(no doubt)、“绝对”( absolutely)、“显然”(obviously)这类绝对化的用词。第六,不要使用复杂的语句,要尽量简单明晰,便于读者理解。另外,要注意衔接过过渡,选择正确的过渡词与联接词,还要注意转折,注意连贯性,避免行文跳跃。最后,现在很多字处理软件都提供拼写检查功能,对于软件提示可能出错的字,一定要仔细再检查。
 
结论
        好论文是如何炼成的-林宙辰                                        
今天这场关于论文写作的讲座,围绕写作的意义、好论文的标准、审稿人的情况,和写好论文的注意事项和技巧等几个问题进行了讨论。
 
 
首先,写作不是为了应付任务,而是为了让你对问题的理解更加深入和完整。写作的目的不应该是为了赶“deadline”,而是因为有思索、有内容,想要进行分享。其次,一篇好的论文,是好的内容与好的写作的结合。第三,决定论文“生死”的审稿人,工作繁忙,没有时间仔细推敲你的文章,因而一定要让文章重点突出、逻辑清晰、用语简明,从而减轻他们的工作量。第四,要养成经常用文档进行记录的习惯,将写作时间分散到平时,写文章的过程才会顺利。最后,要自己首先修改、修改、再修改,而不要想着依赖他人。所谓的“依赖”,就是在自己还没修改到无法改得更好时,就交给别人。只有对自己的文章负100%的责任,才能最快速地提高。
 
以上要点,我们唯有以认真负责之心、多次实践之行,才能真正掌握,才能写出好论文。(以上部分内容参考Sing Bing Kang、张亚勤、Ashley Chang等人的讲演稿。)
----------------------------------------------------------------------------------------------------------------
作者简介:
林宙辰博士是微软亚洲研究院视觉计算组的主管研究员。2000年获得北京大学数学学院理学博士学位,同年加入微软亚洲研究院。现在是北京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东南大学的客座教授、中科院计算所的客座研究员和IEEE的高级会员。他的研究理念遵从Vladimir N. Vapnik的名言“Nothing is more practical than a good theory.”(没有什么比一个好的理论更加实用)
 
参考文献:
Sing Bing Kang, A Perspective on Doing Effective Research
Ya-Qin Zhang, How to Publish a (Good) Paper?

Ashley Chang, English Writing


本文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aedc7a0100kie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