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本任务
1.1计划说明
1.1.1产品说明
我们小组选择的对比测试产品分别是百词斩和扇贝单词两款手机App。
1.1.2测试进度表
测试进度表
测试进度表
项目 |
内容说明 |
预估耗时 (分钟) |
实际耗时 (分钟) |
Planning |
|
120 | 120 |
· Estimate |
· 估计这个任务需要多少时间 |
600 | 720 |
Testing Design |
|
260 | 300 |
· Analysis |
· 需求和测试需求分析 |
60 | 50 |
· Design Test Cases |
· 设计测试用例 |
200 | 250 |
Testing Environment |
|
30 | 30 |
Testing Implementation |
|
120 | 120 |
· Test |
· 执行测试 |
120 | 120 |
Reporting |
|
180 | 200 |
· Test Report |
· 测试报告 |
120 | 120 |
· Postmortem & Process Improvement Plan |
· 事后总结, 并提出过程改进计划 |
60 | 80 |
合 计 |
710 | 950 |
1.2需求说明
1.2.1功能模块划分图
根据两款App,我们做了功能上的大致划分。
1.2.2本人负责功能模块
划分完功能模块之后,我们选择了两款App共同拥有的功能模块,并根据四个人的工作量做了划分。
1.单词学习 包括(单词学习 单词查询)
2.社交和娱乐 包括(文章推送,圈子等社交,小游戏)
3.用户管理 包括(学习计划 词库 设置 通知中心)
4.单词复习 包括(单词复习 单词测试 收藏管理)
其中我负责了第三块用户管理部分的功能测试任务。
用户管理模块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
1.用户的学习计划的管理
2.用户词库的管理
3.用户个性化设置
4.用户通知,反馈管理
1.3测试说明
1.3.1设计思路
测试用例的设计上我参考了老师给的讲义基于场景的测试进行了两个App各20个测试用例的的设计。
首先,我根据事件发生的场景选取了基本事件流和备选流。
我将场景分为了建立学习计划,修改学习计划,查看词库,个性化设置,建议和反馈。
建立学习计划场景
修改学习计划场景
查看词库场景
个性化设置场景
通知与反馈场景
划分完场景之后,我针对每一个场景的每一个事件流进行了场景测试。
1.3.2测试执行截图
这里我展示了一些我做测试时候的手机截图。
1.3.3测试管理工具
我们小组采用了禅道的测试管理工具。
版本:禅道企业版1.1.4
下载地址:http://www.zentao.net/download/80074.html
1.3.4管理工具使用截图
首先新建了两个产品
然后对产品的模块内的需求做了定义
根据需求设计了测试用例
导出测试用例
缺陷导出
1.4结论说明
我根据对用户个人管理模块的功能测试,总结了以下几点:
1.百词斩在用户个人信息管理方面更方便。这个方便主要体现现在按钮的摆放位置和说明上。比如百词斩用户可以点击我的计划来修改学习计划,而扇贝单词没有单独的学习计划的展示,而是放在了单词书模块中。
2.用户个性化设置方面百词斩更加人性化。百词斩支持了更多的用户个性化设置,其中包括一些学习模式的设置和通知推送。
3.查看学习计划方面扇贝单词做的更好。两款App都可以查看正在进行的学习计划,但是扇贝单词还能查看学习的一个趋势,通过图表的方式记录了用户的学习趋势。
4.完善学习计划方面百词斩做得更好。百词斩支持了用户设置学习计划的天数,而扇贝单词只能通过修改每日背单词数来控制计划天数。
5.用户消息通知方面百词斩做得更好。关于社交这一块的百词斩比扇贝单词做的好很多,百词斩由于有好友功能,所以能很方便的查看其他用户和你发送的消息。
6.词库管理方面扇贝单词做得更好。百词斩只能查看未学和已学单词,扇贝单词还能查看每日单词,热点单词等内容。
总体来看在用户信息管理方面,百词斩更有优势。
1.5小组说明
小组贡献率:胡观强17059 0.20 左坤17060 0.20 忻犁17045 0.25 陈鹏飞17054 0.35
2.扩展功能
详细的可用性报告提交在毕博平台。
心得体会
可用性测试是我之前没用到过的全新的测试方法,它是通过不同人群对系统的测试来评价系统的可用性。通过对不同特性人群的接触,我发现了之前测试的局限性,不同的人群会考虑不同的问题,比如成绩好的同学就会考虑背单词的形式,复习的方法多一点,成绩差的同学可能对搜索单词比较感兴趣。这样不同类型的人群组合完成这份可用性测试,可以取个人群所长,达到好的测试结果。
3.高级功能
对三次作业的看法
三次作业从第一次作业的基本都是代码任务到第二次作业的代码任务和测试任务各一半到最后一次作业的基本都是测试任务,可以说让我们体验了一下程序员和测试人员的工作。从作业量来看,三次作业的任务量都是蛮大的,但是老师也给了充分的时间,只是因为大家都比较懒,不到最后几天都不开始写导致任务会显得比较紧。作业与课堂的结合度可以说是大学以来结合的最紧密的一次了,很多大学的课程布置的上机任务都是各种自学。这边实验用到的很多方法都是要从老师给的ppt去学习来做的。当然这三次作业下来锻炼最多的还是自己的测试技能,从一开始的简单的进行测试脚本的编写,到后面利用工具进行单元测试,到后面的功能测试,集成测试等等。以前的上机任务基本都是写代码,写完之后大致跑一跑看一下bug,没有过那么正规的测试。这三次作业培养了我的测试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