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名称:系统上线前后业务变化对比-能源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文件大小:15.87MB
文件格式:PPT
更新时间:2024-05-15 22:48:24
能源
系统上线前后业务变化对比 过去 现在 能源管理 能源管理相对粗放,能源计划,实绩,用能、设备管理等管理分割成块,缺乏有效手段,过程管理难以到位。 通过系统功能将原来分割成块的整个能源管理体系的各个环节有机联系起来。能源计划制定,能源平衡、能源预测、计划与实绩跟踪,能源指标统计、用能管理等业务功能,加强了信息的准确性和信息共享的实时性。 能源设备管理按照点检定修模式,结合精细化管理的要求,使得能源中心的设备的整体受控管理,对设备的点检、维护、检修体现计划性并真正落到实处,减少故障和隐患的发生,对备件管理规范化,降低设备运行成本的同时保证备件供应,从而更好地发挥设备的整体效能。 能源质量过程管理,质量异议,质量监督得到加强; 生产调度 能源供应无法满足后道工序需求;分散的电话调度指挥模式,信息少,不同步,不实时的“盲调”方式; 生产效率低,应急处理慢。 强化了客户需求为导向的服务意识。借鉴了宝钢经验,采用了供需协议管理模式,利用系统功能和数据基本实现了能源生产和介质质量的的过程管理。 实现了生产、能源、物流调度的集中办公,扁平化三调合一模式,及时准确地进行生产组织; 近72000点的实时监控和历史记录,极大地扩展了能源实时监控信息;对生产系统和部分重点设备的实时监控,使得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分析过程和趋势,有效地支撑了生产系统的运行; 充分利用SCADA平台的全网监视和远程控制功能;对组织机构进行变革,成立巡检班组,对金属变、转炉区变实行无人职守,对炼铁区变实行少人职守,到达了减员增效的目的。 提高了事故应急响应处理速度; 调度日志,交接班,运行报表实现了电子化; 实现了电力调度,煤气调度的预测和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