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性能测试-head first design pattern非扫描版 原生版

时间:2024-07-01 00:38:23
【文件属性】:

文件名称:算法性能测试-head first design pattern非扫描版 原生版

文件大小:2.3MB

文件格式:PDF

更新时间:2024-07-01 00:38:23

波束形成法 麦克风阵列 语音增强技术

2.4 算法性能测试 本节对几种麦克风阵列语音增强典型算法进行仿真实验评估与对比,测试各 种增强算法在噪声抑制和语音失真这两个主要指标上的性能。算法 1-3 为参考算 法,算法 4 为本章提出的噪声消除算法,其具体如下: 1)广义旁瓣消除算法[57](GSC); 2)基于对数谱估计器的噪声消除算法[54](OM-LSA); 3)传统的基于相位差滤波的噪声消除算法[20](PBF); 4)本文提出的基于融合准则的噪声消除算法(IPBF)。 由于双麦克风噪声消除应用范围较广,在仿真实验中,对各种算法性能的评 价需要分为以下三个场景:会议室环境,手机通信环境,车载系统环境。对于每 个场景,算法性能的评价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首先,给出原始纯净语音、带 噪语音以及各种算法增强语音的语谱图,对各种算法的性能和增强效果有一个初 步直观的认识;其次,选择合适的客观评价指标,对各种算法消除噪声性能进行 定量分析和比较,具体的测试内容将在后面的小节中进行介绍。 2.4.1 双麦克风接收信号生成方法 声波在室内传播时,要被墙壁、天花板、地板等障碍物反射,每反射一次都 要被障碍物吸收一些。这样,当声源停止发声后,声波在室内要经过多次反射和 吸收, 后才消失,我们就感觉到声源停止发声后声音还继续一段时间。这种现 象叫做混响,而这种现象持续时间的长短以混响时间(Reverberation Time,RT) 来表征。混响时间是信号的声压级降低 60 分贝所经过的时间,混响时间过短, 声音发干,枯燥无味,不亲切自然;混响时间过长,会使声音含混不清;适当的 混响会使声音圆润动听。 本节测试环境中均存在混响,每个麦克风接收的信号为含混响信号,因此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