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清除不必要的系统帐户
[root@deep]# userdel adm
[root@deep]# userdel lp
[root@deep]# userdel sync
[root@deep]# userdel shutdown
[root@deep]# userdel halt
[root@deep]# userdel news
[root@deep]# userdel uucp
[root@deep]# userdel operator
[root@deep]# userdel games (如果不使用 X Window,则删除)
[root@deep]# userdel gopher
[root@deep]# userdel ftp (如果不使用ftp服务则删除)
l 尽量不要在passwd文件中包含个人信息,防止被finger之类程序泄露。
l 修改shadow,passwd,gshadow文件不可改变位
[root@deep]# chattr +i /etc/passwd
[root@deep]# chattr +i /etc/shadow
[root@deep]# chattr +i /etc/group
[root@deep]# chattr +i /etc/gshadow
l 不要使用.netrc文件,可以预先生成$HOME/.netrc。设置为0000。
touch /.rhosts ;chmod 0 /.rhosts
l 使用ssh来代替telnetd,ftpd.pop等通用服务。传统的网络服务程序,如:ftp、pop和telnet在本质上都是不安全的,因为它们在网络上用明文传送口令和数据。
2.删除特殊的账户和账户组
Linux提供了各种不同角色的系统账号,在系统安装完成后,默认会安装很多不必要的用户和用户组,如果不需要某些用户或者组,就要立即删除它,因为账户越多,系统就越不安全,很可能被黑客利用,进而威胁到服务器的安全。
Linux系统中可以删除的默认用户和组大致有如下这些:
可删除的用户,如adm,lp,sync,shutdown,halt,news,uucp,operator,games,gopher等。
可删除的组,如adm,lp,news,uucp,games,dip,pppusers,popusers,slipusers等。
3.合理使用su、sudo命令
su命令:是一个切换用户的工具,经常用于将普通用户切换到超级用户下,当然也可以从超级用户切换到普通用户。为了保证服务器的安全,几乎所有服务器都禁止了超级用户直接登录系统,而是通过普通用户登录系统,然后再通过su命令切换到超级用户下,执行一些需要超级权限的工作。通过su命令能够给系统管理带来一定的方便,但是也存在不安全的因素
4.删减系统登录欢迎信息
系统的一些欢迎信息或版本信息,虽然能给系统管理者带来一定的方便,但是这些信息有时候可能被黑客利用,成为攻击服务器的帮凶,为了保证系统的安全,可以修改或删除某些系统文件,需要修改或删除的文件有4个,分别是:
/etc/issue、/etc/issue.net、/etc/redhat-release和/etc/motd。
/etc/issue和/etc/issue.net文件都记录了操作系统的名称和版本号,当用户通过本地终端或本地虚拟控制台等登录系统时,/etc/issue的文件内容就会显示,当用户通过ssh或telnet等远程登录系统时,/etc/issue.net文件内容就会在登录后显示。在默认情况下/etc/issue.net文件的内容是不会在ssh登录后显示的,要显示这个信息可以修改/etc/ssh/sshd_config文件,在此文件中添加如下内容即可:
Banner /etc/issue.net
其实这些登录提示很明显泄漏了系统信息,为了安全起见,建议将此文件中的内容删除或修改。
/etc/redhat-release文件也记录了操作系统的名称和版本号,为了安全起见,可以将此文件中的内容删除。
/etc/motd文件是系统的公告信息。每次用户登录后,/etc/motd文件的内容就会显示在用户的终端。通过这个文件系统管理员可以发布一些软件或硬件的升级、系统维护等通告信息,但是此文件的最大作用就、是可以发布一些警告信息,当黑客登录系统后,会发现这些警告信息,进而产生一些震慑作用。看过国外的一个报道,黑客入侵了一个服务器,而这个服务器却给出了欢迎登录的信息,因此法院不做任何裁决。
5.合理使用Shell历史命令记录功能
在Linux下可通过history命令查看用户所有的历史操作记录,同时shell命令操作记录默认保存在用户目录下的.bash_history文件中,通过这个文件可以查询shell命令的执行历史,有助于运维人员进行系统审计和问题排查,同时,在服务器遭受黑客攻击后,也可以通过这个命令或文件查询黑客登录服务器所执行的历史命令操作,但是有时候黑客在入侵服务器后为了毁灭痕迹,可能会删除.bash_history文件,这就需要合理的保护或备份.bash_history文件。
6.启用tcp_wrappers防火墙
Tcp_Wrappers是一个用来分析TCP/IP封包的软件,类似的IP封包软件还有iptables。Linux默认都安装了Tcp_Wrappers。作为一个安全的系统,Linux本身有两层安全防火墙,通过IP过滤机制的iptables实现第一层防护。iptables防火墙通过直观地监视系统的运行状况,阻挡网络中的一些恶意攻击,保护整个系统正常运行,免遭攻击和破坏。如果通过了第一层防护,那么下一层防护就是tcp_wrappers了。通过Tcp_Wrappers可以实现对系统中提供的某些服务的开放与关闭、允许和禁止,从而更有效地保证系统安全运行。
文件系统安全
1、锁定系统重要文件
系统运维人员有时候可能会遇到通过root用户都不能修改或者删除某个文件的情况,产生这种情况的大部分原因可能是这个文件被锁定了。在Linux下锁定文件的命令是chattr,通过这个命令可以修改ext2、ext3、ext4文件系统下文件属性,但是这个命令必须有超级用户root来执行。和这个命令对应的命令是lsattr,这个命令用来查询文件属性。
对重要的文件进行加锁,虽然能够提高服务器的安全性,但是也会带来一些不便。
例如:在软件的安装、升级时可能需要去掉有关目录和文件的immutable属性和append-only属性,同时,对日志文件设置了append-only属性,可能会使日志轮换(logrotate)无法进行。因此,在使用chattr命令前,需要结合服务器的应用环境来权衡是否需要设置immutable属性和append-only属性。
另外,虽然通过chattr命令修改文件属性能够提高文件系统的安全性,但是它并不适合所有的目录。chattr命令不能保护/、/dev、/tmp、/var等目录。
根目录不能有不可修改属性,因为如果根目录具有不可修改属性,那么系统根本无法工作:
/dev在启动时,syslog需要删除并重新建立/dev/log套接字设备,如果设置了不可修改属性,那么可能出问题;
/tmp目录会有很多应用程序和系统程序需要在这个目录下建立临时文件,也不能设置不可修改属性;
/var是系统和程序的日志目录,如果设置为不可修改属性,那么系统写日志将无法进行,所以也不能通过chattr命令保护。
2、文件权限检查和修改
不正确的权限设置直接威胁着系统的安全,因此运维人员应该能及时发现这些不正确的权限设置,并立刻修正,防患于未然。下面列举几种查找系统不安全权限的方法。
(1)查找系统中任何用户都有写权限的文件或目录
查找文件:find / -type f -perm -2 -o -perm -20 |xargs ls -al
查找目录:find / -type d -perm -2 -o -perm -20 |xargs ls –ld
(2)查找系统中所有含“s”位的程序
find / -type f -perm -4000 -o -perm -2000 -print | xargs ls –al
含有“s”位权限的程序对系统安全威胁很大,通过查找系统中所有具有“s”位权限的程序,可以把某些不必要的“s”位程序去掉,这样可以防止用户滥用权限或提升权限的可能性。
(3)检查系统中所有suid及sgid文件
find / -user root -perm -2000 -print -exec md5sum {} \;
find / -user root -perm -4000 -print -exec md5sum {} \;
将检查的结果保存到文件中,可在以后的系统检查中作为参考。
(4)检查系统中没有属主的文件
find / -nouser -o –nogroup
没有属主的孤儿文件比较危险,往往成为黑客利用的工具,因此找到这些文件后,要么删除掉,要么修改文件的属主,使其处于安全状态。
3、/tmp、/var/tmp、/dev/shm安全设定
在Linux系统中,主要有两个目录或分区用来存放临时文件,分别是/tmp和/var/tmp。
存储临时文件的目录或分区有个共同点就是所有用户可读写、可执行,这就为系统留下了安全隐患。攻击者可以将病毒或者木马脚本放到临时文件的目录下进行信息收集或伪装,严重影响服务器的安全,此时,如果修改临时目录的读写执行权限,还有可能影响系统上应用程序的正常运行,因此,如果要兼顾两者,就需要对这两个目录或分区就行特殊的设置。
/dev/shm是Linux下的一个共享内存设备,在Linux启动的时候系统默认会加载/dev/shm,被加载的/dev/shm使用的是tmpfs文件系统,而tmpfs是一个内存文件系统,存储到tmpfs文件系统的数据会完全驻留在RAM中,这样通过/dev/shm就可以直接操控系统内存,这将非常危险,因此如何保证/dev/shm安全也至关重要。
对于/tmp的安全设置,需要看/tmp是一个独立磁盘分区,还是一个根分区下的文件夹,如果/tmp是一个独立的磁盘分区,那么设置非常简单,修改/etc/fstab文件中/tmp分区对应的挂载属性,加上nosuid、noexec、nodev三个选项即可,修改后的/tmp分区挂载属性类似如下:
LABEL=/tmp /tmp ext3 rw,nosuid,noexec,nodev 0 0
其中,nosuid、noexec、nodev选项,表示不允许任何suid程序,并且在这个分区不能执行任何脚本等程序,并且不存在设备文件。
在挂载属性设置完成后,重新挂载/tmp分区,保证设置生效。
对于/var/tmp,如果是独立分区,安装/tmp的设置方法是修改/etc/fstab文件即可;如果是/var分区下的一个目录,那么可以将/var/tmp目录下所有数据移动到/tmp分区下,然后在/var下做一个指向/tmp的软连接即可。也就是执行如下操作:
[root@server ~]# mv /var/tmp/* /tmp
[root@server ~]# ln -s /tmp /var/tmp
如果/tmp是根目录下的一个目录,那么设置稍微复杂,可以通过创建一个loopback文件系统来利用Linux内核的loopback特性将文件系统挂载到/tmp下,然后在挂载时指定限制加载选项即可。一个简单的操作示例如下:
[root@server ~]# dd if=/dev/zero of=/dev/tmpfs bs=1M count=10000
[root@server ~]# mke2fs -j /dev/tmpfs
[root@server ~]# cp -av /tmp /tmp.old
[root@server ~]# mount -o loop,noexec,nosuid,rw /dev/tmpfs /tmp
[root@server ~]# chmod 1777 /tmp
[root@server ~]# mv -f /tmp.old/* /tmp/
[root@server ~]# rm -rf /tmp.old
最后,编辑/etc/fstab,添加如下内容,以便系统在启动时自动加载loopback文件系统:
/dev/tmpfs /tmp ext3 loop,nosuid,noexec,rw 0 0
Linux后门入侵检测工具
rootkit是Linux平台下最常见的一种木马后门工具,它主要通过替换系统文件来达到入侵和和隐蔽的目的,这种木马比普通木马后门更加危险和隐蔽,普通的检测工具和检查手段很难发现这种木马。rootkit攻击能力极强,对系统的危害很大,它通过一套工具来建立后门和隐藏行迹,从而让攻击者保住权限,以使它在任何时候都可以使用root权限登录到系统。
rootkit主要有两种类型:文件级别和内核级别,下面分别进行简单介绍。
文件级别的rootkit一般是通过程序漏洞或者系统漏洞进入系统后,通过修改系统的重要文件来达到隐藏自己的目的。在系统遭受rootkit攻击后,合法的文件被木马程序替代,变成了外壳程序,而其内部是隐藏着的后门程序。
安装地址:https://jaist.dl.sourceforge.net/project/rkhunter/rkhunter/1.4.6/rkhunter-1.4.6.tar.gz
tar -zxvf rkhunter-1.4.6.tar.gz cd / rkhunter-1.4.6 mkdir -p /usr/local/rkhunter ./installer.sh --layout custom /usr/local/rkhunter/ --install
cd /usr/local/rkhunter/bin :查看 ./rkhunter -h 更新 ./rkhunter --update cat /var/log/rkhunter.log |grep Warning
通常容易被rootkit替换的系统程序有login、ls、ps、ifconfig、du、find、netstat等,其中login程序是最经常被替换的,因为当访问Linux时,无论是通过本地登录还是远程登录,/bin/login程序都会运行,系统将通过/bin/login来收集并核对用户的账号和密码,而rootkit就是利用这个程序的特点,使用一个带有根权限后门密码的/bin/login来替换系统的/bin/login,这样攻击者通过输入设定好的密码就能轻松进入系统。此时,即使系统管理员修改root密码或者清除root密码,攻击者还是一样能通过root用户登录系统。攻击者通常在进入Linux系统后,会进行一系列的攻击动作,最常见的是安装嗅探器收集本机或者网络中其他服务器的重要数据。在默认情况下,Linux中也有一些系统文件会监控这些工具动作,例如ifconfig命令,所以,攻击者为了避免被发现,会想方设法替换其他系统文件,常见的就是ls、ps、ifconfig、du、find、netstat等。如果这些文件都被替换,那么在系统层面就很难发现rootkit已经在系统中运行了。
这就是文件级别的rootkit,对系统维护很大,目前最有效的防御方法是定期对系统重要文件的完整性进行检查,如果发现文件被修改或者被替换,那么很可能系统已经遭受了rootkit入侵。检查件完整性的工具很多,常见的有Tripwire、 aide等,可以通过这些工具定期检查文件系统的完整性,以检测系统是否被rootkit入侵。
内核级rootkit是比文件级rootkit更高级的一种入侵方式,它可以使攻击者获得对系统底层的完全控制权,此时攻击者可以修改系统内核,进而截获运行程序向内核提交的命令,并将其重定向到入侵者所选择的程序并运行此程序,也就是说,当用户要运行程序A时,被入侵者修改过的内核会假装执行A程序,而实际上却执行了程序B。
内核级rootkit主要依附在内核上,它并不对系统文件做任何修改,因此一般的检测工具很难检测到它的存在,这样一旦系统内核被植入rootkit,攻击者就可以对系统为所欲为而不被发现。目前对于内核级的rootkit还没有很好的防御工具,因此,做好系统安全防范就非常重要,将系统维持在最小权限内工作,只要攻击者不能获取root权限,就无法在内核中植入rootkit。
1、rootkit后门检测工具chkrootkit
chkrootkit是一个Linux系统下查找并检测rootkit后门的工具,它的官方址: http://www.chkrootkit.org/。
chkrootkit没有包含在官方的CentOS源中,因此要采取手动编译的方法来安装,不过这种安装方法也更加安全。
chkrootkit的使用比较简单,直接执行chkrootkit命令即可自动开始检测系统。下面是某个系统的检测结果:
[root@server chkrootkit]# /usr/local/chkrootkit/chkrootkit
Checking `ifconfig'... INFECTED
Checking `ls'... INFECTED
Checking `login'... INFECTED
Checking `netstat'... INFECTED
Checking `ps'... INFECTED
Checking `top'... INFECTED
Checking `sshd'... not infected
Checking `syslogd'... not tested
从输出可以看出,此系统的ifconfig、ls、login、netstat、ps和top命令已经被感染。针对被感染rootkit的系统,最安全而有效的方法就是备份数据重新安装系统。
chkrootkit在检查rootkit的过程中使用了部分系统命令,因此,如果服务器被黑客入侵,那么依赖的系统命令可能也已经被入侵者替换,此时chkrootkit的检测结果将变得完全不可信。为了避免chkrootkit的这个问题,可以在服务器对外开放前,事先将chkrootkit使用的系统命令进行备份,在需要的时候使用备份的原始系统命令让chkrootkit对rootkit进行检测。
2、rootkit后门检测工具RKHunter
RKHunter是一款专业的检测系统是否感染rootkit的工具,它通过执行一系列的脚本来确认服务器是否已经感染rootkit。在官方的资料中,RKHunter可以作的事情有:
MD5校验测试,检测文件是否有改动
MD5校验测试,检测文件是否有改动,比较系统命令的md5,从而判断系统命令是否被篡改
md5sum /sbin/ifconfig
93f8c878ffb7107b343bcf08e978f6e3 /sbin/ifconfig
检测rootkit使用的二进制和系统工具文件
检测特洛伊木马程序的特征码
检测常用程序的文件属性是否异常
检测系统相关的测试
检测隐藏文件
检测可疑的核心模块LKM
检测系统已启动的监听端口
在Linux终端使用rkhunter来检测,最大的好处在于每项的检测结果都有不同的颜色显示,如果是绿色的表示没有问题,如果是红色的,那就要引起关注了。另外,在执行检测的过程中,在每个部分检测完成后,需要以Enter键来继续。如果要让程序自动运行,可以执行如下命令:
[root@server ~]# /usr/local/bin/rkhunter --check --skip-keypress
同时,如果想让检测程序每天定时运行,那么可以在/etc/crontab中加入如下内容:
30 09 * * * root /usr/local/bin/rkhunter --check --cronjob
这样,rkhunter检测程序就会在每天的9:30分运行一次。
服务器遭受攻击后的处理过程
安全总是相对的,再安全的服务器也有可能遭受到攻击。作为一个安全运维人员,要把握的原则是:尽量做好系统安全防护,修复所有已知的危险行为,同时,在系统遭受攻击后能够迅速有效地处理攻击行为,最大限度地降低攻击对系统产生的影响。
1、处理服务器遭受攻击的一般思路
系统遭受攻击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面对攻击束手无策,下面就详细介绍下在服务器遭受攻击后的一般处理思路。
(1)切断网络
所有的攻击都来自于网络,因此,在得知系统正遭受黑客的攻击后,首先要做的就是断开服务器的网络连接,这样除了能切断攻击源之外,也能保护服务器所在网络的其他主机。
(2)查找攻击源
可以通过分析系统日志或登录日志文件,查看可疑信息,同时也要查看系统都打开了哪些端口,运行哪些进程,并通过这些进程分析哪些是可疑的程序。这个过程要根据经验和综合判断能力进行追查和分析。下面会详细介绍这个过程的处理思路。
(3)分析入侵原因和途径
既然系统遭到入侵,那么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是系统漏洞,也可能是程序漏洞,一定要查清楚是哪个原因导致的,并且还要查清楚遭到攻击的途径,找到攻击源,因为只有知道了遭受攻击的原因和途径,才能删除攻击源同时进行漏洞的修复。
(4)备份用户数据
在服务器遭受攻击后,需要立刻备份服务器上的用户数据,同时也要查看这些数据中是否隐藏着攻击源。如果攻击源在用户数据中,一定要彻底删除,然后将用户数据备份到一个安全的地方。
(5)重新安装系统
永远不要认为自己能彻底清除攻击源,因为没有人能比黑客更了解攻击程序,在服务器遭到攻击后,最安全也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重新安装系统,因为大部分攻击程序都会依附在系统文件或者内核中,所以重新安装系统才能彻底清除攻击源。
(6)修复程序或系统漏洞
在发现系统漏洞或者应用程序漏洞后,首先要做的就是修复系统漏洞或者更改程序bug,因为只有将程序的漏洞修复完毕才能正式在服务器上运行。
(7)恢复数据和连接网络
将备份的数据重新复制到新安装的服务器上,然后开启服务,最后将服务器开启网络连接,对外提供服务。
2、检查并锁定可疑用户
当发现服务器遭受攻击后,首先要切断网络连接,但是在有些情况下,比如无法马上切断网络连接时,就必须登录系统查看是否有可疑用户,如果有可疑用户登录了系统,那么需要马上将这个用户锁定,然后中断此用户的远程连接。
3、查看系统日志
查看系统日志是查找攻击源最好的方法,可查的系统日志有/var/log/messages、/var/log/secure等,这两个日志文件可以记录软件的运行状态以及远程用户的登录状态,还可以查看每个用户目录下的.bash_history文件,特别是/root目录下的.bash_history文件,这个文件中记录着用户执行的所有历史命令。
4、检查并关闭系统可疑进程
检查可疑进程的命令很多,例如ps、top等,但是有时候只知道进程的名称无法得知路径,此时可以通过如下命令查看:
首先通过pidof命令可以查找正在运行的进程PID,例如要查找sshd进程的PID,执行如下命令:
[root@server ~]# pidof sshd
13276 12942 4284
然后进入内存目录,查看对应PID目录下exe文件的信息:
[root@server ~]# ls -al /proc/13276/exe
lrwxrwxrwx 1 root root 0 Oct 4 22:09 /proc/13276/exe -> /usr/sbin/sshd
这样就找到了进程对应的完整执行路径。如果还有查看文件的句柄,可以查看如下目录:
[root@server ~]# ls -al /proc/13276/fd
通过这种方式基本可以找到任何进程的完整执行信息.
5、检查文件系统的完好性
检查文件属性是否发生变化是验证文件系统完好性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例如可以检查被入侵服务器上/bin/ls文件的大小是否与正常系统上此文件的大小相同,以验证文件是否被替换,但是这种方法比较低级。此时可以借助于Linux下rpm这个工具来完成验证,操作如下:
[root@server ~]# rpm -Va
....L... c /etc/pam.d/system-auth
S.5..... c /etc/security/limits.conf
S.5....T c /etc/sysctl.conf
S.5....T /etc/sgml/docbook-simple.cat
S.5....T c /etc/login.defs
S.5..... c /etc/openldap/ldap.conf
S.5....T c /etc/sudoers
6、重新安装系统恢复数据
很多情况下,被攻击过的系统已经不再可信任,因此,最好的方法是将服务器上面数据进行备份,然后重新安装系统,最后再恢复数据即可。
数据恢复完成,马上对系统做上面介绍的安全加固策略,保证系统安全。
lunux系统安全的更多相关文章
-
2012高校GIS论坛
江苏省会议中心 南京·钟山宾馆(2012年4月21-22日) 以"突破与提升"为主题的"2012高校GIS论坛"将于4月在南京举行,由南京大学和工程中心共同承办 ...
-
在Openfire上弄一个简单的推送系统
推送系统 说是推送系统有点大,其实就是一个消息广播功能吧.作用其实也就是由服务端接收到消息然后推送到订阅的客户端. 思路 对于推送最关键的是服务端向客户端发送数据,客户端向服务端订阅自己想要的消息.这 ...
-
数据库优化案例——————某市中心医院HIS系统
记得在自己学习数据库知识的时候特别喜欢看案例,因为优化的手段是容易掌握的,但是整体的优化思想是很难学会的.这也是为什么自己特别喜欢看案例,今天也开始分享自己做的优化案例. 最近一直很忙,博客产出也少的 ...
-
ABP文档 - 通知系统
文档目录 本节内容: 简介 发送模式 通知类型 通知数据 通知重要性 关于通知持久化 订阅通知 发布通知 用户通知管理器 实时通知 客户端 通知存储 通知定义 简介 通知用来告知用户系统里特定的事件发 ...
-
win7安装时,避免产生100m系统保留分区的办法
在通过光盘或者U盘安装Win7操作系统时,在对新硬盘进行分区时,会自动产生100m的系统保留分区.对于有洁癖的人来说,这个不可见又删不掉的分区是个苦恼.下面介绍通过diskpart消灭保留分区的办法: ...
-
iOS---iOS10适配iOS当前所有系统的远程推送
一.iOS推送通知简介 众所周知苹果的推送通知从iOS3开始出现, 每一年都会更新一些新的用法. 譬如iOS7出现的Silent remote notifications(远程静默推送), iOS8出 ...
-
(系统架构)标准Web系统的架构分层
标准Web系统的架构分层 1.架构体系分层图 在上图中我们描述了Web系统架构中的组成部分.并且给出了每一层常用的技术组件/服务实现.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系统架构是灵活的,根据需求的不同,不一定每一层 ...
-
Hyper-V 激活Windows系统重启后黑屏的解决方法 + 激活方法
异常处理汇总-服 务 器 http://www.cnblogs.com/dunitian/p/4522983.html 服务器相关的知识点:http://www.cnblogs.com/dunitia ...
-
Beanstalkd一个高性能分布式内存队列系统
高性能离不开异步,异步离不开队列,内部是Producer-Consumer模型的原理. 设计中的核心概念: job:一个需要异步处理的任务,是beanstalkd中得基本单元,需要放在一个tube中: ...
随机推荐
-
jquery-leonaScroll-1.3-自定义竖向自适应滚动条插件
下载链接地址:https://share.weiyun.com/9ac3ca3fb29648bb1aad1b83a76b123c (密码:4y9t)[含mini版] 欢迎使用leonaScroll-1 ...
-
ASP.NET MVC之Session State性能问题(七)
前言 这一节翻译一篇有关Session State性能问题的文章,非一字一句翻译. 话题 不知道我们在真实环境中是否用到了Session State特性,它主要用来当在同一浏览器发出多个请求时来存储数 ...
-
rabbitmq消息队列——";工作队列";
二."工作队列" 在第一节中我们发送接收消息直接从队列中进行.这节中我们会创建一个工作队列来分发处理多个工作者中的耗时性任务. 工作队列主要是为了避免进行一些必须同步等待的资源密集 ...
-
Codeforces Round #342 (Div. 2)
贪心 A - Guest From the Past 先买塑料和先买玻璃两者取最大值 #include <bits/stdc++.h> typedef long long ll; int ...
-
paip.输入法编程--英文ati化By音标原理与中文atiEn处理流程 python 代码为例
paip.输入法编程--英文ati化By音标原理与中文atiEn处理流程 python 代码为例 #---目标 1. en vs enPHati 2.en vs enPhAtiSmp 3.cn vs ...
-
placeholder兼容
<!------------placeholder兼容-------------><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 ...
-
Spring IOC的理解
学习过Spring框架的人一定都会听过Spring的IoC(控制反转) .DI(依赖注入)这两个概念,对于初学Spring的人来说,总觉得IoC .DI这两个概念是模糊不清的,是很难理 ...
-
解决java.lang.IllegalArgumentException: No converter found for return value of type: class java.util.ArrayList的问题
一.背景 最近闲来无事,想自己搭建一套Spring+SpringMVC+Mybatis+Mysql的环境(搭建步骤会在以后博客中给出),结果运行程序时,适用@ResponseBody注解进行返回Lis ...
-
第 7 章 多主机管理 - 045 - 安装 Docker Machine
安装 Docker Machine 先安装docker 官方安装docker-machine的文档地址:https://docs.docker.com/machine/install-machine/ ...
-
有用的git命令
1. git log -p // 查看log的详细信息 2. git reset HEAD xxxx // 将文件从stage状态拉出来 3. git checkout -- xxxx // 将修改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