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多态 :晚绑定,运行时,一个接口,多种实现
- 面向对象的四大特性:封装、继承、多态、抽象。从一定角度来看,封装和继承几乎都是为多态而准备的。是最重要的知识点。
- 多态的定义:指允许不同类的对象对同一消息做出响应。即同一消息可以根据发送对象的不同而采用多种不同的行为方式。(发送消息就是函数调用)
- 实现多态的技术称为:动态绑定(dynamic binding),是指在执行期间判断所引用对象的实际类型,根据其实际的类型调用其相应的方法。
- 多态的作用:消除类型之间的耦合关系。
- 现实中,关于多态的例子不胜枚举。比方说按下 F1 键这个动作,如果当前在 Flash 界面下弹出的就是 AS 3 的帮助文档;如果当前在 Word 下弹出的就是 Word 帮助;在 Windows 下弹出的就是 Windows 帮助和支持。同一个事件发生在不同的对象上会产生不同的结果。(from http://www.cnblogs.com/jack204/archive/2012/10/29/2745150.html)
下面是多态存在的三个必要条件,要求大家做梦时都能背出来!
多态存在的三个必要条件
一、要有继承;
二、要有重写;
三、父类引用指向子类对象。
多态的好处:
1.可替换性(substitutability)。多态对已存在代码具有可替换性。例如,多态对圆Circle类工作,对其他任何圆形几何体,如圆环,也同样工作。
2.可扩充性(extensibility)。多态对代码具有可扩充性。增加新的子类不影响已存在类的多态性、继承性,以及其他特性的运行和操作。实际上新加子类更容易获得多态功能。例如,在实现了圆锥、半圆锥以及半球体的多态基础上,很容易增添球体类的多态性。
3.接口性(interface-ability)。多态是超类通过方法签名,向子类提供了一个共同接口,由子类来完善或者覆盖它而实现的。如图8.3 所示。图中超类Shape规定了两个实现多态的接口方法,computeArea()以及computeVolume()。子类,如Circle和Sphere为了实现多态,完善或者覆盖这两个接口方法。
4.灵活性(flexibility)。它在应用中体现了灵活多样的操作,提高了使用效率。
5.简化性(simplicity)。多态简化对应用软件的代码编写和修改过程,尤其在处理大量对象的运算和操作时,这个特点尤为突出和重要。
Java中多态的实现方式:接口实现,继承父类进行方法重写,同一个类中进行方法重载。
实例:
public class Wine {
public void fun1(){
System.out.println("Wine 的Fun.....");
fun2();
}
public void fun2(){
System.out.println("Wine 的Fun2...");
}
}
public class JNC extends Wine{
/**
* @desc 子类重载父类方法
* 父类中不存在该方法,向上转型后,父类是不能引用该方法的
* @param a
* @return void
*/
public void fun1(String a){
System.out.println("JNC 的 Fun1...");
fun2();
}
/**
* 子类重写父类方法
* 指向子类的父类引用调用fun2时,必定是调用该方法
*/
public void fun2(){
System.out.println("JNC 的Fun2...");
}
}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Wine a = new JNC();
a.fun1();
}
}
-------------------------------------------------
Output:
Wine 的Fun.....
JNC 的Fun2...
例2: 多态==晚绑定。
不要把函数重载理解为多态。
因为多态是一种运行期的行为,不是编译期的行为。
多态:父类型的引用可以指向子类型的对象。
比如 Parent p = new Child();
当使用多态方式调用方法时,首先检查父类中是否有该方法,如果没有,则编译错误;
如果有,再去调用子类的该同名方法。
(注意此处,静态static方法属于特殊情况,静态方法只能继承,不能重写Override,如果子类中定义了同名同形式的静态方法,它对父类方法只起到隐藏的作用。调用的时候用谁的引用,则调用谁的版本。)
(参考学习链接:http://docs.oracle.com/javase/tutorial/java/IandI/override.html)
如果想要调用子类中有而父类中没有的方法,需要进行强制类型转换,如上面的例子中,将p转换为子类Child类型的引用。
因为当用父类的引用指向子类的对象,用父类引用调用方法时,找不到父类中不存在的方法。这时候需要进行向下的类型转换,将父类引用转换为子类引用。
结合实例说明
主要讲讲两种类型转换和两种编译时候的错误。
public class Poly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向上类型转换
Cat cat = new Cat();
Animal animal = cat;
animal.sing();
//向下类型转换
Animal a = new Cat();
Cat c = (Cat)a;
c.sing();
c.eat();
//编译错误
//用父类引用调用父类不存在的方法
//Animal a1 = new Cat();
//a1.eat();
//编译错误
//向下类型转换时只能转向指向的对象类型
//Animal a2 = new Cat();
//Cat c2 = (Dog)a2;
}
}
class Animal
{
public void sing()
{
System.out.println("Animal is singing!");
}
}
class Dog extends Animal
{
public void sing()
{
System.out.println("Dog is singing!");
}
}
class Cat extends Animal
{
public void sing()
{
System.out.println("Cat is singing!");
}
public void eat()
{
System.out.println("Cat is eating!");
}
}
例子的执行结果:
这段代码:
Cat类中定义了eat()方法,但是Animal类中没有这个方法,a1引用是Animal类的,所以找不到,编译时出错:
两种类型的类型转换
(1)向上类型转换(Upcast):将子类型转换为父类型。
对于向上的类型转换,不需要显示指定,即不需要加上前面的小括号和父类类型名。
(2)向下类型转换(Downcast):将父类型转换为子类型。
对于向下的类型转换,必须要显式指定,即必须要使用强制类型转换。
并且父类型的引用必须指向子类的对象,即指向谁才能转换成谁。
不然也会编译出错:
因为父类引用指向的是Cat类的对象,而要强制转换成Dog类,这是不可能的
2.抽象
对于面向对象编程来说,抽象是它的一大特征之一。在Java中,可以通过两种形式来体现OOP的抽象:接口和抽象类。这两者有太多相似的地方,又有太多不同的地方。很多人在初学的时候会以为它们可以随意互换使用,但是实际则不然。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Java中的接口和抽象类。下面是本文的目录大纲:
一.抽象类
二.接口
三.抽象类和接口的区别
若有不正之处,请多多谅解并欢迎批评指正,不甚感激。
请尊重作者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原文链接:
http://www.cnblogs.com/dolphin0520/p/3811437.html
一.抽象类
在了解抽象类之前,先来了解一下抽象方法。抽象方法是一种特殊的方法:它只有声明,而没有具体的实现。抽象方法的声明格式为:
1
|
abstract
void
fun();
|
抽象方法必须用abstract关键字进行修饰。如果一个类含有抽象方法,则称这个类为抽象类,抽象类必须在类前用abstract关键字修饰。因为抽象类中含有无具体实现的方法,所以不能用抽象类创建对象。
下面要注意一个问题:在《JAVA编程思想》一书中,将抽象类定义为“包含抽象方法的类”,但是后面发现如果一个类不包含抽象方法,只是用abstract修饰的话也是抽象类。也就是说抽象类不一定必须含有抽象方法。个人觉得这个属于钻牛角尖的问题吧,因为如果一个抽象类不包含任何抽象方法,为何还要设计为抽象类?所以暂且记住这个概念吧,不必去深究为什么。
1
2
3
|
[
public
]
abstract
class
ClassName {
abstract
void
fun();
}
|
从这里可以看出,抽象类就是为了继承而存在的,如果你定义了一个抽象类,却不去继承它,那么等于白白创建了这个抽象类,因为你不能用它来做任何事情。对于一个父类,如果它的某个方法在父类中实现出来没有任何意义,必须根据子类的实际需求来进行不同的实现,那么就可以将这个方法声明为abstract方法,此时这个类也就成为abstract类了。
包含抽象方法的类称为抽象类,但并不意味着抽象类中只能有抽象方法,它和普通类一样,同样可以拥有成员变量和普通的成员方法。注意,抽象类和普通类的主要有三点区别:
1)抽象方法必须为public或者protected(因为如果为private,则不能被子类继承,子类便无法实现该方法),缺省情况下默认为public。
2)抽象类不能用来创建对象;
3)如果一个类继承于一个抽象类,则子类必须实现父类的抽象方法。如果子类没有实现父类的抽象方法,则必须将子类也定义为为abstract类。
在其他方面,抽象类和普通的类并没有区别。
二.接口
接口,英文称作interface,在软件工程中,接口泛指供别人调用的方法或者函数。从这里,我们可以体会到Java语言设计者的初衷,它是对行为的抽象。在Java中,定一个接口的形式如下:
1
2
3
|
[
public
]
interface
InterfaceName {
}
|
接口中可以含有 变量和方法。但是要注意,接口中的变量会被隐式地指定为public static final变量(并且只能是public static final变量,用private修饰会报编译错误),而方法会被隐式地指定为public abstract方法且只能是public abstract方法(用其他关键字,比如private、protected、static、 final等修饰会报编译错误),并且接口中所有的方法不能有具体的实现,也就是说,接口中的方法必须都是抽象方法。从这里可以隐约看出接口和抽象类的区别,接口是一种极度抽象的类型,它比抽象类更加“抽象”,并且一般情况下不在接口中定义变量。
要让一个类遵循某组特地的接口需要使用implements关键字,具体格式如下:
1
2
|
class
ClassName
implements
Interface1,Interface2,[....]{
}
|
可以看出,允许一个类遵循多个特定的接口。如果一个非抽象类遵循了某个接口,就必须实现该接口中的所有方法。对于遵循某个接口的抽象类,可以不实现该接口中的抽象方法。
三.抽象类和接口的区别
1.语法层面上的区别
1)抽象类可以提供成员方法的实现细节,而接口中只能存在public abstract 方法;
2)抽象类中的成员变量可以是各种类型的,而接口中的成员变量只能是public static final类型的;
3)接口中不能含有静态代码块以及静态方法,而抽象类可以有静态代码块和静态方法;
4)一个类只能继承一个抽象类,而一个类却可以实现多个接口。
2.设计层面上的区别
1)抽象类是对一种事物的抽象,即对类抽象,而接口是对行为的抽象。抽象类是对整个类整体进行抽象,包括属性、行为,但是接口却是对类局部(行为)进行抽象。举个简单的例子,飞机和鸟是不同类的事物,但是它们都有一个共性,就是都会飞。那么在设计的时候,可以将飞机设计为一个类Airplane,将鸟设计为一个类Bird,但是不能将 飞行 这个特性也设计为类,因此它只是一个行为特性,并不是对一类事物的抽象描述。此时可以将 飞行 设计为一个接口Fly,包含方法fly( ),然后Airplane和Bird分别根据自己的需要实现Fly这个接口。然后至于有不同种类的飞机,比如战斗机、民用飞机等直接继承Airplane即可,对于鸟也是类似的,不同种类的鸟直接继承Bird类即可。从这里可以看出,继承是一个 "是不是"的关系,而 接口 实现则是 "有没有"的关系。如果一个类继承了某个抽象类,则子类必定是抽象类的种类,而接口实现则是有没有、具备不具备的关系,比如鸟是否能飞(或者是否具备飞行这个特点),能飞行则可以实现这个接口,不能飞行就不实现这个接口。
2)设计层面不同,抽象类作为很多子类的父类,它是一种模板式设计。而接口是一种行为规范,它是一种辐射式设计,想想计算机接口。什么是模板式设计?最简单例子,大家都用过ppt里面的模板,如果用模板A设计了ppt B和ppt C,ppt B和ppt C公共的部分就是模板A了,如果它们的公共部分需要改动,则只需要改动模板A就可以了,不需要重新对ppt B和ppt C进行改动。而辐射式设计,比如某个电梯都装了某种报警器,一旦要更新报警器,就必须全部更新。也就是说对于抽象类,如果需要添加新的方法,可以直接在抽象类中添加具体的实现,子类可以不进行变更;而对于接口则不行,如果接口进行了变更,则所有实现这个接口的类都必须进行相应的改动。
下面看一个网上流传最广泛的例子:门和警报的例子:门都有open( )和close( )两个动作,此时我们可以定义通过抽象类和接口来定义这个抽象概念:
1
2
3
4
|
abstract
class
Door {
public
abstract
void
open();
public
abstract
void
close();
}
|
或者:
1
2
3
4
|
interface
Door {
public
abstract
void
open();
public
abstract
void
close();
}
|
但是现在如果我们需要门具有报警alarm( )的功能,那么该如何实现?下面提供两种思路:
1)将这三个功能都放在抽象类里面,但是这样一来所有继承于这个抽象类的子类都具备了报警功能,但是有的门并不一定具备报警功能;
2)将这三个功能都放在接口里面,需要用到报警功能的类就需要实现这个接口中的open( )和close( ),也许这个类根本就不具备open( )和close( )这两个功能,比如火灾报警器。
从这里可以看出, Door的open() 、close()和alarm()根本就属于两个不同范畴内的行为,open()和close()属于门本身固有的行为特性,而alarm()属于延伸的附加行为。因此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单独将报警设计为一个接口,包含alarm()行为,Door设计为单独的一个抽象类,包含open和close两种行为。再设计一个报警门继承Door类和实现Alarm接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
interface
Alram {
void
alarm();
}
abstract
class
Door {
void
open();
void
close();
}
class
AlarmDoor
extends
Door
implements
Alarm {
void
oepn() {
//....
}
void
close() {
//....
}
void
alarm() {
//....
}
}
|
3.封装
作者:Vamei 出处:http://www.cnblogs.com/vamei 欢迎转载,也请保留这段声明。谢谢!
总结之前的内容,对象(object)指代某一事物,类(class)指代象的类型。对象可以有状态和动作,即数据成员和方法。
到现在为止,数据成员和方法都是同时开放给内部和外部的。在对象内部,我们利用this来调用对象的数据成员和方法。在对象外部,比如当我们在另一个类中调用对象的时,可以使用 对象.数据成员 和 对象.方法() 来调用对象的数据成员和方法。
我们将要封装(encapsulation)对象的成员(成员包括数据成员和方法),从而只允许从外部调用部分的成员。利用封装,我们可以提高对象的易用性和安全性。
封装与接口
封装(encapsulation)是计算机常见的术语,即保留有限的外部接口(interface),隐藏具体实施细节。比如在Linux架构,就可以看到Linux操作系统封装了底层硬件的具体细节,只保留了系统调用这一套接口。用户处在封装的外部,只能通过接口,进行所需的操作。
封装在生活中很常见。比如下面是一个充电电筒:
一个用户即使不看说明书,也可以猜到这个电筒的操作: 开关和充电。这个电筒用一个塑料壳将用户不需要接触的内部细节隐藏起来,只保留了两个接口,开关和电插头。使用这两个接口,用户足以使用该产品在设计中想要实现的功能。如果所有的细节都同时暴露给用户,那么用户会对产品感到不知所措 (比如下面不加壳的遥控器)。因此,封装提高了产品的易用性。
如果产品不封装,电筒或者遥控器的许多细节会暴露在用户面前: 电池、电路、密封的橡胶等等。尽管这可以让用户更*的对产品实施操作,比如直接给电池放电,取出一个LED灯等等。然而,用户往往要承担更大的损坏产品的风险。因此,封装提高了产品的安全性。
一个Java软件产品与一个日常产品相同。一个对象内部可以有许多成员(数据成员和方法)。有一些数据成员和方法只是内部使用。这时,我们会希望有一个给对象“加壳”的机制,从而封装对象。这样,用户可以比较容易学习和使用外部的接口,而不必接触内部成员。
对象成员的封装
Java通过三个关键字来控制对象的成员的外部可见性(visibility): public, private, protected。
- public: 该成员外部可见,即该成员为接口的一部分
- private: 该成员外部不可见,只能用于内部使用,无法从外部访问。
(protected涉及继承的概念,放在以后说)
我们先来封装以前定义的Human类: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Human aPerson = new Human(160);
System.out.println(aPerson.getHeight());
aPerson.growHeight(170);
System.out.println(aPerson.getHeight());
aPerson.repeatBreath(100); }
}
class Human
{
/**
* constructor
*/
public Human(int h)
{
this.height = h;
System.out.println("I'm born");
}
/**
* accessor
*/
public int getHeight()
{
return this.height;
}
/**
* mutator
*/
public void growHeight(int h)
{
this.height = this.height + h;
}
/**
* encapsulated, for internal use
*/
private void breath()
{
System.out.println("hu...hu...");
}
/**
* call breath()
*/
public void repeatBreath(int rep)
{
int i;
for(i = 0; i < rep; i++) {
this.breath();
}
}
private int height; // encapsulated, for internal use
}
内部方法并不受封装的影响。Human的内部方法可以调用任意成员,即使是设置为private的height和breath()
外部方法只能调用public成员。当我们在Human外部时,比如Test中,我们只能调用Human中规定为public的成员,而不能调用规定为private的成员。
通过封装,Human类就只保留了下面几个方法作为接口:
- getHeight()
- growHeight()
- repBreath()
我们可以将Human类及其接口表示为如下图的形式:
“加了壳的遥控器”
如果我们从main中强行调用height:
System.out.println(aPerson.height);
将会有如下错误提示:
Test.java:6: height has private access in Human
System.out.println(aPerson.height);
^
1 error
Beep, 你触电了! 一个被说明为private的成员,不能被外部调用。
在Java的通常规范中,表达状态的数据成员(比如height)要设置成private。对数据成员的修改要通过接口提供的方法进行(比如getHeight()和growHeight())。这个规范起到了保护数据的作用。用户不能直接修改数据,必须通过相应的方法才能读取和写入数据。类的设计者可以在接口方法中加入数据的使用规范。
类的封装
在一个.java文件中,有且只能有一个类带有public关键字,比如上面的Test类。所以,从任意其他类中,我们都可以直接调用该类。Human类没有关键字。更早之前,我们对象的成员也没有关键字。这种没有关键字的情况也代表了一种可见性,我将在包(package)的讲解中深入。
练习 封装一个Torch类,来表示电筒。接口有开关和充电。内部的成员有电量。
4.继承
对于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来说,类毫无疑问是其最重要的基础。抽象、封装、继承、多态这四大特性都离不开类,只有存在类,才能体现面向对象编程的特点,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些类与继承的相关知识。首先,我们讲述一下与类的初始化相关的东西,然后再从几个方面阐述继承这一大特性。以下是本文的目录大纲:
一.你了解类吗?
二.你了解继承吗?
三.常见的面试笔试题
若有不正之处,请多多谅解并欢迎批评指正。
请尊重作者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原文链接:
http://www.cnblogs.com/dolphin0520/p/3803432.html
一.你了解类吗?
在Java中,类文件是以.java为后缀的代码文件,在每个类文件中最多只允许出现一个public类,当有public类的时候,类文件的名称必须和public类的名称相同,若不存在public,则类文件的名称可以为任意的名称(当然以数字开头的名称是不允许的)。
在类内部,对于成员变量,如果在定义的时候没有进行显示的赋值初始化,则Java会保证类的每个成员变量都得到恰当的初始化:
1)对于 char、short、byte、int、long、float、double等基本数据类型的变量来说会默认初始化为0(boolean变量默认会被初始化为false);
2)对于引用类型的变量,会默认初始化为null。
如果没有显示地定义构造器,则编译器会自动创建一个无参构造器,但是要记住一点,如果显示地定义了构造器,编译器就不会自动添加构造器。注意,所有的构造器默认为static的。
下面我们着重讲解一下 初始化 顺序:
当程序执行时,需要生成某个类的对象,Java执行引擎会先检查是否加载了这个类,如果没有加载,则先执行类的加载再生成对象,如果已经加载,则直接生成对象。
在类的加载过程中,类的static成员变量会被初始化,另外,如果类中有static语句块,则会执行static语句块。static成员变量和static语句块的执行顺序同代码中的顺序一致。记住,在Java中,类是按需加载,只有当需要用到这个类的时候,才会加载这个类,并且只会加载一次。看下面这个例子就明白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ClassNotFoundException {
Bread bread1 =
new
Bread();
Bread bread2 =
new
Bread();
}
}
class
Bread {
static
{
System.out.println(
"Bread is loaded"
);
}
public
Bread() {
System.out.println(
"bread"
);
}
}
|
运行这段代码就会发现"Bread is loaded"只会被打印一次。
在生成对象的过程中,会先初始化对象的成员变量,然后再执行构造器。也就是说类中的变量会在任何方法(包括构造器)调用之前得到初始化,即使变量散步于方法定义之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new
Meal();
}
}
class
Meal {
public
Meal() {
System.out.println(
"meal"
);
}
Bread bread =
new
Bread();
}
class
Bread {
public
Bread() {
System.out.println(
"bread"
);
}
}
|
输出结果为:
bread
meal
二.你了解继承吗?
继承是所有OOP语言不可缺少的部分,在java中使用extends关键字来表示继承关系。当创建一个类时,总是在继承,如果没有明确指出要继承的类,就总是隐式地从根类Object进行继承。比如下面这段代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
class
Person {
public
Person() {
}
}
class
Man
extends
Person {
public
Man() {
}
}
|
类Man继承于Person类,这样一来的话,Person类称为父类(基类),Man类称为子类(导出类)。如果两个类存在继承关系,则子类会自动继承父类的方法和变量,在子类中可以调用父类的方法和变量。在java中,只允许单继承,也就是说 一个类最多只能显示地继承于一个父类。但是一个类却可以被多个类继承,也就是说一个类可以拥有多个子类。
1.子类继承父类的成员变量
当子类继承了某个类之后,便可以使用父类中的成员变量,但是并不是完全继承父类的所有成员变量。具体的原则如下:
1)能够继承父类的public和protected成员变量;不能够继承父类的private成员变量;
2)对于父类的包访问权限成员变量,如果子类和父类在同一个包下,则子类能够继承;否则,子类不能够继承;
3)对于子类可以继承的父类成员变量,如果在子类中出现了同名称的成员变量,则会发生隐藏现象,即子类的成员变量会屏蔽掉父类的同名成员变量。如果要在子类中访问父类中同名成员变量,需要使用super关键字来进行引用。
2.子类继承父类的方法
同样地,子类也并不是完全继承父类的所有方法。
1)能够继承父类的public和protected成员方法;不能够继承父类的private成员方法;
2)对于父类的包访问权限成员方法,如果子类和父类在同一个包下,则子类能够继承;否则,子类不能够继承;
3)对于子类可以继承的父类成员方法,如果在子类中出现了同名称的成员方法,则称为覆盖,即子类的成员方法会覆盖掉父类的同名成员方法。如果要在子类中访问父类中同名成员方法,需要使用super关键字来进行引用。
注意:隐藏和覆盖是不同的。隐藏是针对成员变量和静态方法的,而覆盖是针对普通方法的。(后面会讲到)
3.构造器
子类是不能够继承父类的构造器,但是要注意的是,如果父类的构造器都是带有参数的,则必须在子类的构造器中显示地通过super关键字调用父类的构造器并配以适当的参数列表。如果父类有无参构造器,则在子类的构造器中用super关键字调用父类构造器不是必须的,如果没有使用super关键字,系统会自动调用父类的无参构造器。看下面这个例子就清楚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
class
Shape {
protected
String name;
public
Shape(){
name =
"shape"
;
}
public
Shape(String name) {
this
.name = name;
}
}
class
Circle
extends
Shape {
private
double
radius;
public
Circle() {
radius =
0
;
}
public
Circle(
double
radius) {
this
.radius = radius;
}
public
Circle(
double
radius,String name) {
this
.radius = radius;
this
.name = name;
}
}
|
这样的代码是没有问题的,如果把父类的无参构造器去掉,则下面的代码必然会出错:
改成下面这样就行了:
4.super
super主要有两种用法:
1)super.成员变量/super.成员方法;
2)super(parameter1,parameter2....)
第一种用法主要用来在子类中调用父类的同名成员变量或者方法;第二种主要用在子类的构造器中显示地调用父类的构造器,要注意的是,如果是用在子类构造器中,则必须是子类构造器的第一个语句。
三.常见的面试笔试题
1.下面这段代码的输出结果是什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new
Circle();
}
}
class
Draw {
public
Draw(String type) {
System.out.println(type+
" draw constructor"
);
}
}
class
Shape {
private
Draw draw =
new
Draw(
"shape"
);
public
Shape(){
System.out.println(
"shape constructor"
);
}
}
class
Circle
extends
Shape {
private
Draw draw =
new
Draw(
"circle"
);
public
Circle() {
System.out.println(
"circle constructor"
);
}
}
|
shape draw constructor
shape constructor
circle draw constructor
circle constructor
这道题目主要考察的是类继承时构造器的调用顺序和初始化顺序。要记住一点:父类的构造器调用以及初始化过程一定在子类的前面。由于Circle类的父类是Shape类,所以Shape类先进行初始化,然后再执行Shape类的构造器。接着才是对子类Circle进行初始化,最后执行Circle的构造器。
2.下面这段代码的输出结果是什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hape shape =
new
Circle();
System.out.println(shape.name);
shape.printType();
shape.printName();
}
}
class
Shape {
public
String name =
"shape"
;
public
Shape(){
System.out.println(
"shape constructor"
);
}
public
void
printType() {
System.out.println(
"this is shape"
);
}
public
static
void
printName() {
System.out.println(
"shape"
);
}
}
class
Circle
extends
Shape {
public
String name =
"circle"
;
public
Circle() {
System.out.println(
"circle constructor"
);
}
public
void
printType() {
System.out.println(
"this is circle"
);
}
public
static
void
printName() {
System.out.println(
"circle"
);
}
}
|
shape constructor
circle constructor
shape
this is circle
shape
这道题主要考察了隐藏和覆盖的区别(当然也和多态相关,在后续博文中会继续讲到)。
覆盖只针对非静态方法(终态方法不能被继承,所以就存在覆盖一说了),而隐藏是针对成员变量和静态方法的。这2者之间的区别是:覆盖受RTTI(Runtime type identification)约束的,而隐藏却不受该约束。也就是说只有覆盖方法才会进行动态绑定,而隐藏是不会发生动态绑定的。在Java中,除了static方法和final方法,其他所有的方法都是动态绑定。因此,就会出现上面的输出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