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50年代末,正处于冷战时期。当时美国军方为了自己的计算机网络在受到袭击时,即使部分网络被摧毁,其余部分仍能保持通信联系,
便由美国国防部的高级研究计划局(ARPA)建设了一个军用网,叫做“阿帕网”(ARPAnet)。阿帕网于1969年正式启用,当时仅连接了4台计算机,
供科学家们进行计算机联网实验用,这就是因特网的前身。【阿帕网的诞生】
到70年代,ARPAnet已经有了好几十个计算机网络,但是每个网络只能在网络内部的计算机之间互联通信,不同计算机网络之间仍然不能互通。
为此, ARPA又设立了新的研究项目,支持学术界和工业界进行有关的研究,研究的主要内容就是想用一种新的方法将不同的计算机局域网互联,形成“互联网”。
研究人员称之为“internetwork”,简称“Internet”,这个名词就一直沿用到现在。【为解决不同的阿帕网之间通信问题,互联网(因特网、Internet)诞生】
在研究实现互联的过程中,计算机软件起了主要的作用。1974年,出现了连接分组网络的协议,其中就包括了TCP/IP——著名的网际互联协议IP和传输控制协议TCP。
这两个协议相互配合,其中,IP是基本的通信协议,TCP是帮助IP实现可靠传输的协议。【TCP/IP协议的诞生】
1983年,ARPAnet的全部计算机完成了向TCP/IP的转换,并在 UNIX(BSD4.1)上实现了TCP/IP。ARPAnet在技术上最大的贡献就是TCP/IP协议的开发和应用。
2个著名的科学教育网CSNET和BITNET先后建立。1989年,ARPAnet解散,Internet从军用转向民用。【Internet由军用---民用】
Internet的发展引起了商家的极大兴趣。1992年,美国IBM、MCI、MERIT三家公司联合组建了一个高级网络服务公司(SNS),建立了一个新的网络,叫做SNSnet,
成为Internet的另一个主干网。它与SNSFnet不同,NSFnet是由国家出资建立的,而SNSnet则是SNS 公司所有,从而使Internet开始走向商业化。【Internet走向商业化】
万维网 在90年代,超文本标识语言(HTML),即一个可以获得因特网的图像信息的超文本因特网协议被 采用,使每一个人可以产生自己的图像页面(网址),
然后成为一个巨大的虚拟超文本网络的组成部分。这个 增强型的因特网又被非正式地称为万维网,与此同时产生了数量庞大的新用户群。于是,许多人用“因特网” 一词
指这个网络的物理结构,包括连接所有事物的客户机、服务器和电话线;而用“万维网”一词指利用这个 网络可以访问的所有网站和信息。美国*除了支持国家科学基金
会建立主干网NSFnet外,还陆续出台和落实了其它几项政策,它们对今日 因特网的形成和信息高速公路的提出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万维网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