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钱包里装的并不是只有现金,还有是各种卡:信用卡、借记卡、会员卡、交通卡、医疗卡,如此等等,极其繁重,如果将这些卡集成到一起,并同手机捆绑,这便是NFC手机。
为了确保NFC手机的安全性,NFC手机支付系统需要具备这样一个组成部分:安全单元SE(Secure Element)负责确保支付系统的安全,SE可以固化在NFC芯片中,也可以存在于SIM卡或者SD卡这样的可拆卸集成芯片中。
由于SE可以存在的这三种方式,带来了诸多争端。在具体的业务模式以及利益分配层面上,谁都想对SE进行控制,谁对它进行了控制,谁就主导了NFC手机市场。移动运营商以及银行无疑是最为重要的参与方,他们互不相让。其中广为SIM卡商和移动运营商青睐的是以SIM卡为中心的解决方案,即把SE集成SIM卡上,由自己来发放SIM卡,也就是所谓的SIM centric solution。
不过银行和支付机构自然有自己的考量,他们也不愿意放弃对于SE控制权的争夺,希望把SE放在SD卡上,由自己发放SD卡。这就是为什么NFC移动支付作为技术本身广受好评,但是真正应用,尤其是在中国这样的支付和移动运营体系中得到真正普及应用,还需要假以时日的原因所在。
我们先抛开运营商和银行的争端不管,从实用的层面上,分析到底采用哪种方案,适合消费者,因为手机的最终持有者是消费者,而不是运营商和银行,我们有权发表自己的看法。
我的博客 http://blog.csdn.net/menghnhhuan
文章地址:http://blog.csdn.net/menghnhhuan/article/details/7450304
下面,我从三个对消费者有利的方面来分析,应该采用哪个方案:
1.SE操作的实用性
从技术上来说,SE集成在NFC芯片、SIM卡或者SD卡上,都没有问题。关键是当消费者要对SE进行操作的时候,到底哪种SE适合我们呢?比如说,我要查看NFC手机上有那些应用(可以刷公交卡、银行卡、借书卡等等这些叫做应用),以及应用的余额,或者消费记录,甚至修改密码……等等这些对我们十分实用的操作。如果把SE放在SIM卡或者SD卡上,那么手机上的NFC芯片必须引一根线到SIM卡或者SD卡上,使用的通讯协议是SWP(Single Wire Protocol),这是一种单线通讯协议,即在一根单线上实现全双工通信,通信的双方是UICC(Universal Integrated Circuit Card,通用集成芯片卡)和CLF(Contactless Frontend,非接触前端)。这就有一个问题,我们无法通过NFC芯片直接对SIM卡或者SD卡上的SE进行操作,也就是无法查看应用、余额、消费记录。这对消费者来说无疑是一个致命的打击!怎么办呢?还好可以同个SIM卡或者SD卡提供的API来实现,但是他们真的会开发这些API接口给我们吗!别忘了他们的目的。如果换成把SE集成在NFC芯片上,这就不一样了,我们不需要SWP通讯,可以通过NFC芯片直接对SE进行操作,别忘了,我们还有谷歌公开的API。
2.卡类型的多样性
我们钱包里面的各种卡片:信用卡、借记卡、会员卡、交通卡、社保卡、借书卡、门禁卡等等,这些卡片的类型不都是一样的,一般是IOS_14443_TypeA的,也可能是IOS_14443_TypeB、mifare、FELICA等,社会就是那么复杂。如果使用SIM卡或SD卡方案,由于SIM卡、SD卡在发行的时候就固定卡的类型了,好比学校发给学生的饭卡已经是固定的了,你不能拿到公交卡那里,叫服务员把公交的应用下载到这个饭卡上,然后拿着这个饭卡去刷公交。然而,NFC的SE就不一样了,它可以模拟各种类型的卡,只要我们选择需要的类型,然后下载应用,就可以使用了。
3.芯片的可替换性
我们知道,有时候手机信号并不太好,这时候我们会选择移动的SIM卡,如果我们想用3G的话,可能会选择联通的,有时候我们用电信的。这样更换SIM卡,把SE集成进去,消费者很难选择!SD卡也不可取,因为我们老是感觉SD卡容量不够用,换一个SD卡,如果里面存在SE怎么办呢?换一个手机呢,这好办,因为另一个手机上也有SE啊!你买了手机,就等一买了SE,把这之前的移植过去就行了。
综上所述,我们消费者期望的NFC方案模式是,NFC芯片组制造商集成SE;手机制造商把NFC芯片集成到手机;消费者购买NFC手机,根据需要下载各种应用;公交公司、移动运营商、银行等商家开发自己的应用,供消费者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