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于2008年9月初次接触到了有关PMP项目管理认证考试的概念,当时就有了通过获得项目管理职业资格认证,成为项目管理领域专业人士的想法,但由于工作繁忙,没有立即着手准备。2009年在做印度项目过程中,通过与印度Vidanta集团和澳洲矿业等公司接触,并回顾以前所做越南项目的亲身经历和经验总结,感觉有必要在实践经验有一定积累的情况下,进一步提高项目管理的理论水平。
2010年报考后,在合理安排好工作、家庭生活和学习的前提下,每天尽量抽出有限的时间,从看书开始第一阶段的自学。PMBOK教材由英文翻译过来,尽管翻译水平很高,但是英文原版里的专业用语和概念,中文里原先并没有对应词汇,因此翻译中的二次创新就不可避免,例如“事业环境因素”、“组织过程资产”等等。另外中英文的表达方式也不一样,翻译后往往不是按中国人熟悉的方式表达,因此一开始感觉有点别扭。由此而造成的枯燥、乏味和厌倦情绪等易降低学习效率和记忆效果。但一段时间的逐渐习惯和适应后,反过头来又感觉没有比翻译更加恰当的词汇来表达。对于有一定英语基础的人来讲,可结合英语的表达方式来理解,也用蜻蜓点水的方式,对书中所有的内容不一定事无巨细的死扣,扣得太细和太全也很难一次性都记住,往往回头一看又忘了。所以最好还是先有重点的看,对于什么是重点先有个预判,建立起框架体系,这其中可借助于EXCEL的强大功能把所有过程的工具、输入、输出等都列入表格,并明确各个过程的前后对应关系,需要解释和标注的可利用EXCEL的批注功能,这样学习和记忆起来就非常方便、高效,在建立表格的过程中就已经加深了对PMBOK知识体系的记忆和理解。
经过第一阶段的看书自学后,听老师讲课是学习的重要环节。在35小时的学时内,将全部PMBOK体系都过一遍,中间穿插做题和互动环节,课程比较浓缩。在讲解的过程中要精力集中,跟上老师的思路,讲解当天可适当回顾和总结,为以后的听课打下基础。但由于讲课期间中午间歇时间比较短,且教室附件吃饭不太方便,若大家一起吃饭,期间又势必会连吃带聊,这样肯定无法午休,影响下午听课的效果,因此还是建议考虑这个问题。听课时可随老师的讲解在书上相应的地方做笔记或标记,便于理解和回顾。
听课后的第二阶段学习则是任务很重的一个环节,此时复习要结合PMBOK教科书和习题集,在一个月之内完成第二遍学习。此轮复习每天要保证有较为充分的时间,并制定学习计划。在较短的时间跨度内完成学习计划有两个好处,一是可提高效率,二是缩短战线,缩短战线可保证前面学过的内容不会忘掉。在这个阶段的学习中,借助于张斌老师编著的习题集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这本复习资料里,PMBOK的知识体系得到很好的解释,并有很多在原教材中没有的新知识点,同时很多管理过程和关键词汇都有英文对照,这些都是必须掌握和花时间细读的内容。使用习题集时应注意对全部内容和篇幅分清主次,重要内容要加强理解和记忆,次要内容只需浏览一遍有个印象即可,全部记住是不可能的,也没有必要,否则投入大量精力反而发现主要的框架,例如输入、输出、技术和工具等都没有记牢。
考试前最后一个月是第三遍学习巩固和冲刺的阶段。经历过前两个阶段的学习后,需要理解的难点很少,而只有需要加深重点的巩固,此时应加强记忆和解题的熟练程度,尤其要对模拟试题加强研究。这个阶段的复习,看一遍书的时间越来越短,往往是跳跃性或一扫而过、连点成线。通过反复研究模拟考题,琢磨出题思路和特点,熟悉题型。
通过此次学习PMP知识体系及最后顺利通过考试,使我在项目管理的理论水平上有了质的飞跃,把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今后的项目管理实践,项目管理过程会更加科学合理、更加精细,增加项目成功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