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冒泡排序
冒泡排序是把无序的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列。就像它本身的命名一样,把数组中小的数据值依次往前(或向上)推进,确保数组0下标的数据值为整组中最小的数值。
2.冒泡排序代码
3.冒泡中for循环嵌套的理解
-5 |
50 |
30 |
假设数组array是[ -5 50 30]的一个无序数组,经过冒泡排序后变成[-5 30 50]。
1、第一个for循环是用来控制i来遍历数组内的全部数据。 i 表示从这个数组下标值为 i 的数据开始进行遍历。
比如在array数组中,则是从下标值为0的数据 -5 开始,往后进行遍历,一直到数组中的最后一个数据。
2.第二个for循环(嵌套在第一个for循环内)是用来比较数据值大小——从最后一个与前一个开始进行循环,到下标值为 i 时结束。 j 表示从这个数组最大下标值为 j 的数据开始,让这个数据与前一个数据比较大小。 若最后这个数据小,则交换两个数据的值,然后下标值j-1,进行剩余数据的比较;反之,不改变最后一个数据的值,然后让下标值j-1,进行剩余数据的比较。
比如在array数组【 -5 50 30】,则从数据30与50开始进行比较, 因为30<50,交换两者的数据值。那么 a[2] 的数据值为50,a[1] 的数据值为30。 接着 j- -,比较30与-5,得到a[1]=30,a[0]= - 5。
3、i 和j 控制了从哪一段区域进行比较 在每一次大循环(第一个for + 第二个嵌套的for)内,i 控制起始位置,j 控制结束位置。
假设arrays为[0 80 5 15 50 20], 第一趟大循环内,所有的比较数据为 {0,80,5,15,50,20} , 从数据0开始进行到数据20结束,比较后的结果为 {0,5,80,15,20,50};
第二趟大循环内,所有的比较数据为 {5,80,15,20,50} , 从数据5开始进行到数据50结束,比较后的结果为{5,15,80,20,50};
第三趟大循环内,所有的比较数据为 {15,80,20,50}, 从数据15开始进行到数据50结束,比较后的结果为{15,20,80,50};
第四趟大循环内,所有的比较数据为{20,80,50}, 从数据20开始进行到数据50结束,比较后的结果为{20,50,80}; 到这后所有的比较判断结束,输出时就是一个有序的数列了。
4、总结 冒泡排序中最关键是要了解 <冒泡排序原理> 和 <for嵌套中的for分别控制了什么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