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与需求的基本原理
诸如油价波动等问题,经济学拥有非常有力的工具来解释。这个工具就是供给与需求基本理论。该理论说明消费者的偏好如何影响商品的消费需求,同时企业成本又如何成为商品供给的基础。
A. 需求表
人们购买一种商品的数量取决于它的价格。在相同的条件下,一种物品的价格越高,人们愿意购买的数量就越少;而市场价格越低,人们购买的数量就越多。
用横轴代表某种商品的需求量,纵轴代表该商品的价格,可以绘制出该商品的需求曲线。从曲线可以看出,数量和价格是成反比关系,这一性质被称为需求向下倾斜规律。
需求向下倾斜规律:当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购买这边会趋向于购买更少的数量。同理,当价格下降,其它条件不变时,需求量就会增加。
价格上升时,需求量为什么会下降?原因有两个:第一是替代效应,即可以购买其他商品来替代该商品。第二是收入效应,即当价格上涨时,消费者不得不削减开支,从而减少该商品的购买数量。
市场需求曲线是将在每一价格水平下所有个人的需求量加总而得到。市场需求曲线是由几个因素决定的:平均收入水平、人口规模、相关物品的价格及其可获得性、个人和社会偏好、其他因素等。
生活中的各商品需求随着各个因素的变化而处于不停的变化之中。当需求增加时,需求曲线会向右移动,这意味着在每一价格水平人们会买更多该商品。
切勿混淆沿着曲线的移动和曲线的移动。必须注意,不要把需求的变化(表现为需求曲线的移动)与需求量的变化(表现在价格变化之后,需求量在同一条需求曲线上移动到不同的点)相混淆。曲线的移动是由于一些因素(收入、人口规模等)的变化导致需求的变化。沿着曲线移动是在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由于价格发生变化而导致需求量的变化。
B. 供给表
供给表反映的是在其它条件相同时,一种物品的供给量和它的市场价格之间的相互关系。在考察供给时,应当保持不变的条件包括生产成本、相关物品的价格和*政策。
供给曲线以商品供给量为横轴,商品价格为纵轴,曲线向上倾斜。供给曲线向上倾斜的原因之一是“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那么供给曲线背后的因素是什么。考查供给决定因素的基本点在于:生产者提供商品为的是利润。因此,决定供给的一个关键性因素就是生产成本。而生产成本主要取决与投入品价格和技术进步。另外的因素有相关物品的价格,*政策。
当物品价格之外的其他因素发生变动从而引起供给数量发生变动时,我们称这种变动为供给的变动。从供给曲线看:在市场的每一价格水平,当供给的数量增加(减少)时,我们就说供给增加(减少)。
这里也要分清楚沿着曲线的移动与曲线本身的移动之间的区别。
C.供给和需求的均衡
市场均衡发生在供给和需求力量达到平衡的价格与数量的点上。当达到均衡点时,只要其他条件不变,价格就没有理由继续波动。在均衡点上,价格及没有上升,也没有下降的趋势。称均衡价格为市场出清价格。
将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放在一起,均衡价格发生在这两条曲线的交点处。
当某一件商品的价格升高时,是需求量增大了还是生产该商品的成本增加导致供给量减少了,我们不得而知。但有时,在简单的情形下,同时考察价格和数量会提供一些线索:价格上升伴随数量的减少表明供给曲线向左移动(供给下降了)。价格上升伴随数量的增加则表明需求曲线可能向右移动了(需求增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