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自 https://www.cnblogs.com/Xjng/p/5128269.html
加以整理,方便记忆
1垃圾回收机制
Python中的垃圾回收是以引用计数为主,分代收集为辅。引用计数的缺陷是循环引用的问题。
在Python中,如果一个对象的引用数为0,Python虚拟机就会回收这个对象的内存。
引用一段别人的代码,加深理解
#encoding=utf-8
__author__ = 'kevinlu1010@qq.com'
class ClassA():
def __init__(self):
print 'object born,id:%s'%str(hex(id(self)))
def __del__(self):
print 'object del,id:%s'%str(hex(id(self)))
def f1():
while True:
c1=ClassA()
del c1
c1=ClassA()会创建一个对象,放在0x237cf58内存中,c1变量指向这个内存,这时候这个内存的引用计数是1
del c1后,c1变量不再指向0x237cf58内存,所以这块内存的引用计数减一,等于0,所以就销毁了这个对象,然后释放内存。
导致引用计数+1的情况
1.对象被创建,例如a=23
2.对象被引用,例如b=a
3.对象被作为参数,传入到一个函数中,例如func(a)
4.对象作为一个元素,存储在容器中,例如list1=[a,a]
导致引用计数-1的情况
1.对象的别名被显式销毁,例如del a
2.对象的别名被赋予新的对象,例如a=24
3.一个对象离开它的作用域,例如f函数执行完毕时,func函数中的局部变量(全局变量不会)
4.对象所在的容器被销毁,或从容器中删除对象
2.循环引用导致内存泄露
创建了c1,c2后,0x237cf30(c1对应的内存,记为内存1),0x237cf58(c2对应的内存,记为内存2)这两块内存的引用计数都是1,执行c1.t=c2和c2.t=c1后,这两块内存的引用计数变成2.
在del c1后,内存1的对象的引用计数变为1,由于不是为0,所以内存1的对象不会被销毁,所以内存2的对象的引用数依然是2,在del c2后,同理,内存1的对象,内存2的对象的引用数都是1。
虽然它们两个的对象都是可以被销毁的,但是由于循环引用,导致垃圾回收器都不会回收它们,所以就会导致内存泄露。
3.垃圾回收
垃圾回收后的对象会放在gc.garbage列表里面
gc.collect()会返回不可达的对象数目,4等于两个对象以及它们对应的dict
有三种情况会触发垃圾回收:
1.调用gc.collect(),
2.当gc模块的计数器达到阀值的时候。
3.程序退出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