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想和目标
1. 我们的软件要解决什么问题?是否定义得很清楚?是否对典型用户和典型场景有清晰的描述?
我们的软件目的是为了解决实验室设备管理。在定义上其实比较笼统,我们的目的是往设备管理方面靠齐,但实际上并没有构思得很清楚究竟要做什么样的功能,导致最后做出来的东西功能单一,基本上是在重复操作。
对于典型用户和典型场景方面小组考虑不周,只有简单的功能描述。
2. 我们达到目标了么(原计划的功能做到了几个? 按照原计划交付时间交付了么? )
额,原计划的功能基本实现了,时间也算按时吧。
3.有什么经验教训? 如果历史重来一遍, 我们会做什么改进?
项目设想和目标要明确,这些都应该写清楚,不要急于开始。先拿出两天时间构思好具体内容再动手。
计划
1. 是否有充足的时间来做计划?
算是充足吧,开头前几天对项目中比较关键的难点进行了思考,并开始寻找解决方案。大概四天时间解决了微信前后端连接问题,能够正常连接通信。
2. 团队在计划阶段是如何解决同事们对于计划的不同意见的?
通过在小组群里讨论,三人小组两人同意,然后负责该部分内容编码的人没意见就行。
3. 你原计划的工作是否最后都做完了? 如果有没做完的,为什么?
因为第一次做微信小程序,不敢计划太多,原计划的内容本身就很简单,都实现了,就是实际做出来的效果不理想。
4. 有没有发现你做了一些事后看来没必要或没多大价值的事?
有,最后都给删除了。
5. 是否每一项任务都有清楚定义和衡量的交付件?
只有大概实现什么功能的定义,具体做出来的效果感觉差距颇大。这一部分是水平问题,很大一部分还是事先没有清楚的定义好每个任务的具体功能。
6. 是否项目的整个过程都按照计划进行,项目出了什么意外?有什么风险是当时没有估计到的,为什么没有估计到?
前端做好后交给后端,结果发现前端设计与后端要实现的功能差距甚远,在实现的过程中让前端的小伙伴改了好几次,不过还是存在很大问题,同时做后端的小伙伴还要对前端做一些修改,
前后连接工作量莫名变大了。这还是小组分工不合理造成的问题。
7. 在计划中有没有留下缓冲区,缓冲区有作用么?
缓冲区定在了最后三天,期间也就是对项目存在的小问题进行修改。
8. 将来的计划会做什么修改?(例如:缓冲区的定义,加班)
下次一定要让每个组员参与到整个项目的设计当中,让组员对前后端功能有更清楚的理解才能做好自己那部分。具体的说就是前端,后端细分成几个部分,小组成员共同实现前端,后端中的几个小部分。
另外要合理分配工作量,让每个小组成员真正投入进来,不要有依赖其他组员的心理,每个人都尽力了,项目会做的好很多。
9.有什么经验教训?
明确合理做好计划项目就成功了一半。
资源
1. 我们有足够的资源来完成各项任务么?
不算很充足,但是有。毕竟大部分的问题都可以通过互联网搜索解决。
2. 各项任务所需的时间和其他资源是如何估计的,精度如何?
各项任务所需的时间和其他资源的估计方式是按照之前做其他项目时的经验来估计的,精度不高。
3. 测试的时间,人力和软件/硬件资源是否足够? 对于那些不需要编程的资源 (美工设计/文案)是否低估难度?
人力资源不是很足够,才三个人,而且都是新手。
对于那些不需要编程的资源 (美工设计/文案)确实低估了难度。
4. 你有没有感到你做的事情可以让别人来做(更有效率)?
没有,分工明确,各做各的。
有什么经验教训? 如果历史重来一遍, 我们会做什么改进?
交接的更清楚一点,有问题会沟通的更及时。
变更管理
1. 每个相关的员工都及时知道了变更的消息?
嗯啊,通过群沟通的。
2. 我们采用了什么办法决定“推迟”和“必须实现”的功能?
三人沟通最后达成的。
3. 项目的出口条件(Exit Criteria – 什么叫“做好了”)有清晰的定义么?
没有,毕竟时间紧迫,只能尽力做完能做的。
4. 对于可能的变更是否能制定应急计划?
没有,所以进度比我们所预期的慢。
5. 员工是否能够有效地处理意料之外的工作请求?
不是很能够。
我们学到了什么? 如果历史重来一遍, 我们会做什么改进?
学到了计划要细致一点,这样前期考虑的多一点,后期实现时会比较轻松一点。
会做的改进是:三个人沟通更多一点,前期计划更细致一点。
设计/实现
1. 设计工作在什么时候,由谁来完成的?是合适的时间,合适的人么?
在项目初期共同讨论出来的。
2. 设计工作有没有碰到模棱两可的情况,团队是如何解决的?
有,三人共同讨论解决的。
3. 团队是否运用单元测试(unit test),测试驱动的开发(TDD)、UML, 或者其他工具来帮助设计和实现?这些工具有效么? 比较项目开始的 UML 文档和现在的状态有什么区别?这些区别如何产生的?是否要更新 UML 文档?
有运用单元测试,有用到工具帮助设计与实现,工具帮助我们确定功能和框架。比较项目开始的 UML 文档和现在的状态差不多。
4. 什么功能产生的Bug最多,为什么?在发布之后发现了什么重要的bug? 为什么我们在设计/开发的时候没有想到这些情况?
前后台链接的Bug最多,因为讨论不充分,导致工作量大。暂时没发现重要的Bug。
5. 代码复审(Code Review)是如何进行的,是否严格执行了代码规范?
后期测试的时候进行了代码复审,严格执行了代码规范。
我们学到了什么? 如果历史重来一遍, 我们会做什么改进?
分工还是不够明确,且具体实现的功能太空泛,下次要更细致。
测试/发布
1. 团队是否有一个测试计划?为什么没有?
没有很具体的测试计划,有一个小的测试计划,在项目大体完成之后,对后台链接进行了测试。
2. 是否进行了正式的验收测试?
算是比较正式吧,每一项功能都进行了测试,但是测试流程和报告格式还是有点问题。
3. 团队是否有测试工具来帮助测试?
没有使用额外的测试工具,直接在小程序上进行的测试。
4. 团队是如何测量并跟踪软件的效能的?从软件实际运行的结果来看,这些测试工作有用么?应该有哪些改进?
就是输入数据后,查看数据库数据是否变动,界面是不是如预期一样的显示数据,从实际运行结果来看,这些测试有用。可以对测试更加系统一些,事先确定一些测试计划。
5. 在发布的过程中发现了哪些意外问题?
页面数据显示异常,程序运行演示的时候出现一次卡死现象。
我们学到了什么? 如果历史重来一遍, 我们会做什么改进?
懂得测试对一个项目而言的重要性,如果重来,我们会置顶详细的测试计划,对项目进行全面的测试。
团队的角色,管理,合作
### 1. 团队的每个角色是如何确定的,是不是人尽其才?
这点是我们组最大的不足,虽然表面上每个人都分配了任务,但是因为分配不合理,导致组员对不是自己负责的那部分不了解,不利于发现问题。
### 2. 团队成员之间有互相帮助么?
有,遇到问题通过交流和网上查资料帮忙解决。
### 3. 当出现项目管理、合作方面的问题时,团队成员如何解决问题?
多数意见为主,确实可行就少数服从多数。
每个成员明确公开地表示对成员帮助的感谢 (并且写在各自的博客里):
### 我感谢 _______邱海峰_____对我的帮助, 因为某个具体的事情: 他和我做前后台对接的时候很顺利_______________。
我们学到了什么? 如果历史重来一遍, 我们会做什么改进?
一定要做好团队分工,不能单独把前后台分开做,这样不利于前台界面设计,同时也不利于后台实现相应功能,前后台之间的连接也是很头疼的问题,如果再来一遍,小组会聚在一起
对项目进行编码,及时发现问题,并针对问题进行交流,这样对前后台的设计减少不少错误。
总结:
### 你觉得团队目前的状态属于 CMM/CMMI 中的哪个档次?
目前处于可重复级
### 你觉得团队目前处于 萌芽/磨合/规范/创造 阶段的哪一个阶段?
处于规范阶段
### 你觉得团队在这个里程碑相比前一个里程碑有什么改进?
有了先前的一些经验,做项目会更规范。
### 你觉得目前最需要改进的一个方面是什么?
组员的技术能力
### 对照敏捷开发的原则, 你觉得你们小组做得最好的是哪几个原则? 请列出具体的事例。
原则2:即使到了开发的后期,也欢迎改变需求。敏捷过程利用变化来为客户创造竞争优势
事例:在项目提交的最后时候,为了用户更方便的使用软件,队长还在对软件进行一些细节的优化。
原则3:经常性的交付可以工作的软件,交付的间隔可以从几周到几个月,交付的时间间隔越短越好。
事例:在项目实战过程中,每一次对项目的改动,组员都把项目打包发送到群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