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STL之vector详解

时间:2025-01-29 15:35:37

返回主目录

Update:2023-08-21更新部分内容和排版
Update:2023-12-11更新部分内容和PDF文件

1 vector

1.1 介绍

1.1.1 简介

vector为可变长数组(动态数组),定义的vector数组可以随时添加数值和删除元素。

注意:在局部区域中(比如局部函数里面)开vector数组,是在堆空间里面开的。

在局部区域开数组是在栈空间开的,而栈空间比较小,如果开了非常长的数组就会发生爆栈。

故局部区域不可以开大长度数组,但是可以开大长度vector

包含头文件:

#include <vector>

1.1.2 初始化

  • 一维初始化:

    vector<int> a; //定义了一个名为a的一维数组,数组存储int类型数据
    vector<double> b; //定义了一个名为b的一维数组,数组存储double类型数据
    vector<node> c; //定义了一个名为c的一维数组,数组存储结构体类型数据,node是结构体类型
    

    指定长度初始值的初始化

    vector<int> v(n); // 定义一个长度为n的数组,初始值默认为0,下标范围[0, n - 1]
    vector<int> v(n, 1); // v[0] 到 v[n - 1]所有的元素初始值均为1
    //注意:指定数组长度之后(指定长度后的数组就相当于正常的数组了)
    

    初始化中有多个元素

    vector<int> a{1, 2, 3, 4, 5};//数组a中有五个元素,数组长度就为5
    

    拷贝初始化

    vector<int> a(n + 1, 0);
    vector<int> b(a); // 两个数组中的类型必须相同,a和b都是长度为n+1,初始值都为0的数组
    vector<int> c = a; // 也是拷贝初始化,c和a是完全一样的数组
    
  • 二维初始化
    定义第一维固定长度为5,第二维可变化的二维数组

    vector<int> v[5];//定义可变长二维数组
    //注意:行不可变(只有5行), 而列可变,可以在指定行添加元素
    //第一维固定长度为5,第二维长度可以改变
    

    vector<int> v[5]可以这样理解:长度为5的v数组,数组中存储的是vector<int> 数据类型,而该类型就是数组形式,故v为二维数组。其中每个数组元素均为空,因为没有指定长度,所以第二维可变长。可以进行下述操作:

    v[1].push_back(2);
    v[2].push_back(3);
    

    行列均可变

    //初始化二维均可变长数组
    vector<vector<int>> v;//定义一个行和列均可变的二维数组
    

    应用:可以在v数组里面装多个数组

    vector<int> t1{1, 2, 3, 4};
    vector<int> t2{2, 3, 4, 5};
    v.push_back(t1);
    v.push_back(t2);
    v.push_back({3, 4, 5, 6}) // {3, 4, 5, 6}可以作为vector的初始化,相当于一个无名vector
    

    行列长度均固定 n + 1m + 1列初始值为0

    vector<vector<int>> a(n + 1, vector<int>(m + 1, 0));
    

    c++17及以上支持的形式(定义模板类的对象时,可以不指定模板参数,但必须要在构造函数中能推导出模板参数)

    vector a{1, 2, 3, 4, 5}; // 声明一个int类型动态数组,初识元素自己指定
    vector b(n + 1, vector(m + 1, 0));
    

1.2 方法函数

1.2.1 函数总结

c指定为数组名称,含义中会注明算法复杂度。

代码 算法复杂度 返回值类型 含义
() O ( 1 ) O(1) O(1) 引用 返回容器中的第一个数据
() O ( 1 ) O(1) O(1) 引用 返回容器中的最后一个数据
(idx) 引用 返回 c[idx] ,会进行边界检查,如果越界会报错,比直接使用 [] 更好一些,常在项目中使用
() O ( 1 ) O(1) O(1) 返回实际数据个数(unsigned类型)
() O ( 1 ) O(1) O(1) 迭代器 返回首元素的迭代器(通俗来说就是地址)
() O ( 1 ) O(1) O(1) 迭代器 返回最后一个元素后一个位置的迭代器(地址)
() O ( 1 ) O(1) O(1) bool 判断是否为空,为空返回真,反之返回假
(sz) 为数组提前分配sz的内存大小,即改变了 capacity 的大小,主要是为了防止在 push_back 过程中多次的内存拷贝
(beg, end) 将另外一个容器[(), ()) 里的内容拷贝到c
(n, val) nval值拷贝到c数组中,这会清除掉容器中以前的内容,c数组的size将变为ncapacity 不会改变
c.pop_back() O ( 1 ) O(1) O(1) 删除最后一个数据
c.push_back(element) O ( 1 ) O(1) O(1) 在尾部加一个数据
c.emplace_back(ele) O ( 1 ) O(1) O(1) 在数组中加入一个数据,和 push_back 功能基本一样,在某些情况下比它效率更高,支持传入多个构造参数
() O ( N ) O(N) O(N) 清除容器中的所有元素
(n, v) 改变数组大小为n,n个空间数值赋为v,如果没有默认赋值为0
(pos, x) O ( N ) O(N) O(N) 向任意迭代器pos插入一个元素x
例:(() + 2, -1) -1插入c[2]的位置
(first, last) O ( N ) O(N) O(N) 删除[first, last)的所有元素

1.2.2 注意情况

  • end()返回的是最后一个元素的后一个位置的地址,不是最后一个元素的地址,所有STL容器均是如此

  • 使用 (n, v) 函数时,若 vi 之前指定过大小为 pre

    • pre > n :即数组大小变小了,数组会保存前 n 个元素,前 n 个元素值为原来的值,不是都为 v
    • pre < n :即数组大小变大了,数组会在后面插入 n - pre 个值为 v 的元素

    也就是说,这个初始值 v 只对新插入的元素生效。

    #include<bits/stdc++.h>
    using namespace std;
    void out(vector<int> &a) { for (auto &x: a) cout << x << " "; cout << "\n"; }
    int main() {
    	vector<int> a(5, 1);
    	out(a); // 1 1 1 1 1
    	a.resize(10, 2);
    	out(a); // 1 1 1 1 1 2 2 2 2 2
    	a.resize(3, 3);
    	out(a); // 1 1 1
    	return 0;
    }
    
  • 使用sort排序要: sort((), ());

sort()为STL函数,请参考本文最后面STL函数系列。

对所有元素进行排序,如果要对指定区间进行排序,可以对sort()里面的参数进行加减改动。

vector<int> a(n + 1);
sort(a.begin() + 1, a.end()); // 对[1, n]区间进行从小到大排序

1.3 元素访问

共三种方法:

  • 下标法 : 和普通数组一样

注意:一维数组的下标是从 0()-1 ,访问之外的数会出现越界错误

  • 迭代器法 : 类似指针一样的访问 ,首先需要声明迭代器变量,和声明指针变量一样,可以根据代码进行理解(附有注释)。
vector<int> vi; //定义一个vi数组
vector<int>::iterator it = vi.begin();//声明一个迭代器指向vi的初始位置
  • 使用auto :非常简便,但是会访问数组的所有元素(特别注意0位置元素也会访问到)

1.3.1 下标访问

直接和普通数组一样进行访问即可。

//添加元素
for(int i = 0; i < 5; i++)
	vi.push_back(i);
	
//下标访问 
for(int i = 0; i < 5; i++)
	cout << vi[i] << " ";
cout << "\n";

1.3.2 迭代器访问

类似指针,迭代器就是充当指针的作用。

vector<int> vi{1, 2, 3, 4, 5};
//迭代器访问
vector<int>::iterator it;   
// 相当于声明了一个迭代器类型的变量it
// 通俗来说就是声明了一个指针变量
  • 方式一:
vector<int>::iterator it = vi.begin(); 
for(int i = 0; i < 5; i++)
	cout << *(it + i) << " ";
cout << "\n";
  • 方式二
vector<int>::iterator it;
for(it = vi.begin(); it != vi.end();it ++)
	cout << *it << " ";
//()指向尾元素地址的下一个地址

// 或者
auto it = vi.begin();
while (it != vi.end()) {
    cout << *it << "\n";
    it++;
}

1.3.3 智能指针

只能遍历完数组,如果要指定的内容进行遍历,需要另选方法。

auto 能够自动识别并获取类型。

// 1. 输入
vector<int> a(n);
for (auto &x: a) {
    cin >> x; // 可以进行输入,注意加引用
}
// 2. 输出
vector<int> v;
v.push_back(12);
v.push_back(241);
for(auto val : v) {
	cout << val << " "; // 12 241
}

vector注意:

  • vi[i]*(() + i) 等价,与指针类似。

  • vectorstringSTL容器支持*(it + i)的元素访问,其它容器可能也可以支持这种方式访问,但用的不多,可自行尝试。

string的讲解在后续章节会有讲述

1.4 vector内存拷贝机制

vector 里面有两个变量 size (指数组实际长度大小)和 capacity(指数组分配的内存空间容量大小)。

存在机制:当长度大于容量时,vector会自动进行扩容
扩容规则为:vector会重新开辟新的内存空间(大小为原来的capacity的2倍),原来的vector中存储内容先copy到新的地址空间中,然后销毁原来的地址空间。

所以每次push_back进去一个元素,内存空间copy到新的空间中,vector会进行自动扩容,原来地址空间销毁。这种操作可以进行,但是地址空间的copy占用一定的时间,效率变低,尽量不要用。

一个减少内存拷贝的思路是:使用reserve提前分配固定的空间大小(必须知道分配空间大小的上限)

const int N = 1e6 + 5; // 空间大小的上限
vector<int> a;
a.reserve(N);
// 或者
vector<int> b(N); // 直接指定长度分配这么大的空间也可以

如要获取所有内容的PDF文件,请在公众号【行码棋】回复【STL】获取,非常抱歉了。
Update:2023-12-11PDF文件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