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希算法实现图片相似度计算
实现图片相似度比较的哈希算法有三种:均值哈希算法,差值哈希算法,感知哈希算法
1.均值哈希算法
一张图片就是一个二维信号,它包含了不同频率的成分。亮度变化小的区域是低频成分,它描述大范围的信息。而亮度变化剧烈的区域(比如物体的边缘)就是高频的成分,它描述具体的细节。或者说高频可以提供图片详细的信息,而低频可以提供一个框架。 而一张大的,详细的图片有很高的频率,而小图片缺乏图像细节,所以都是低频的。所以我们平时的下采样,也就是缩小图片的过程,实际上是损失高频信息的过程。均值哈希算法就是利用图片的低频信息。
具体步骤:
(1)缩小尺寸:将图片缩小到8x8的尺寸,总共64个像素。这一步的作用是去除图片的细节,只保留结构、明暗等基本信息,摒弃不同尺寸、比例带来的图片差异。
(2)简化色彩:将缩小后的图片,转为64级灰度。也就是说,所有像素点总共只有64种颜色。
(3)计算平均值:计算所有64个像素的灰度平均值
(4)比较像素的灰度:将每个像素的灰度,与平均值进行比较。大于或等于平均值,记为1;小于平均值,记为0。
(5)计算哈希值:将上一步的比较结果,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一个64位的整数,这就是这张图片的指纹。组合的次序并不重要,只要保证所有图片都采用同样次序就行了。
最后得到两张图片的指纹信息后,计算两组64位数据的汉明距离,即对比数据不同的位数,不同位数越少,表明图片的相似度越大。
分析: 均值哈希算法计算速度快,不受图片尺寸大小的影响,但是缺点就是对均值敏感,例如对图像进行伽马校正或直方图均衡就会影响均值,从而影响最终的hash值。
2.感知哈希算法
感知哈希算法是一个比均值哈希算法更为健壮的一种算法,与均值哈希算法的区别在于感知哈希算法是通过DCT(离散余弦变换)来获取图片的低频信息。
离散余弦变换(DCT)是种图像压缩算法,它将图像从像素域变换到频率域。然后一般图像都存在很多冗余和相关性的,所以转换到频率域之后,只有很少的一部分频率分量的系数才不为0,大部分系数都为0(或者说接近于0)。经过DCT变换后的系数矩阵从左上角到右下角频率越来越高,因此图片的能量主要保留在左上角的低频系数上了。
具体步骤:
(1)缩小尺寸:pHash以小图片开始,但图片大于8x8,32x32是最好的。这样做的目的是简化了DCT的计算,而不是减小频率。
(2)简化色彩:将图片转化成灰度图像,进一步简化计算量。
(3)计算DCT:计算图片的DCT变换,得到32x32的DCT系数矩阵。
(4)缩小DCT:虽然DCT的结果是32x32大小的矩阵,但我们只要保留左上角的8x8的矩阵,这部分呈现了图片中的最低频率。
(5)计算平均值:如同均值哈希一样,计算DCT的均值。
(6)计算hash值:这是最主要的一步,根据8x8的DCT矩阵,设置0或1的64位的hash值,大于等于DCT均值的设为”1”,小于DCT均值的设为“0”。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一个64位的整数,这就是这张图片的指纹。
分析: 结果并不能告诉我们真实性的低频率,只能粗略地告诉我们相对于平均值频率的相对比例。只要图片的整体结构保持不变,hash结果值就不变。能够避免伽马校正或颜色直方图被调整带来的影响。对于变形程度在25%以内的图片也能精准识别。
3.差值哈希算法
比pHash,dHash的速度要快的多,相比aHash,dHash在效率几乎相同的情况下的效果要更好,它是基于渐变实现的。
主要步骤:
(1)缩小尺寸:收缩到8x9(高x宽)的大小,一遍它有72的像素点
(2)转化为灰度图:把缩放后的图片转化为256阶的灰度图。
(3)计算差异值:dHash算法工作在相邻像素之间,这样每行9个像素之间产生了8个不同的差异,一共8行,则产生了64个差异值
(4)获得指纹:如果左边的像素比右边的更亮,则记录为1,否则为0.
代码实现如下:
import cv2
import numpy as np
#感知哈希算法
def pHash(image):
image = (image,(32,32), interpolation=cv2.INTER_CUBIC)
image = (image,cv2.COLOR_BGR2GRAY)
# ('image', image)
# (0)
# ()
# 将灰度图转为浮点型,再进行dct变换
dct = (np.float32(image))
# print(dct)
# 取左上角的8*8,这些代表图片的最低频率
# 这个操作等价于c++中利用opencv实现的掩码操作
# 在python中进行掩码操作,可以直接这样取出图像矩阵的某一部分
dct_roi = dct[0:8,0:8]
avreage = (dct_roi)
hash = []
for i in range(dct_roi.shape[0]):
for j in range(dct_roi.shape[1]):
if dct_roi[i,j] > avreage:
(1)
else:
(0)
return hash
#均值哈希算法
def aHash(image):
#缩放为8*8
image=(image,(8,8),interpolation=cv2.INTER_CUBIC)
#转换为灰度图
image=(image,cv2.COLOR_BGR2GRAY)
avreage = (image)
hash = []
for i in range([0]):
for j in range([1]):
if image[i,j] > avreage:
(1)
else:
(0)
return hash
#差值感知算法
def dHash(image):
#缩放9*8
image=(image,(9,8),interpolation=cv2.INTER_CUBIC)
#转换灰度图
image=(image,cv2.COLOR_BGR2GRAY)
# print()
hash=[]
#每行前一个像素大于后一个像素为1,相反为0,生成哈希
for i in range(8):
for j in range(8):
if image[i,j]>image[i,j+1]:
(1)
else:
(0)
return hash
#计算汉明距离
def Hamming_distance(hash1,hash2):
num = 0
for index in range(len(hash1)):
if hash1[index] != hash2[index]:
num += 1
return num
if __name__ == "__main__":
image_file1 = './data/'
image_file2 = './data/'
img1 = (image_file1)
img2 = (image_file2)
hash1 = pHash(img1)
hash2 = pHash(img2)
dist = Hamming_distance(hash1, hash2)
#将距离转化为相似度
similarity = 1 - dist * 1.0 / 64
print(dist)
print(similar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