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2、3、5、8.......用递归算法求第30位数的值?
首先我们可以发现从第3位数起后一位数等于前两位数值之和,即:x=(x-1)+(x-2),x>2;
这里需要不断的相加,第一时刻就会想到循环处理,我们尝试用数组去装载这些数值,即:
int[] a=new int[30];
a[0]=1;
a[1]=1;
for(int i=2;i<30;i++)
{
a[i]=a[i-1]+a[i-2];
}
求a[29]的值即为第30位数的值。
递归该如何处理呢?同样定义函数
fun(n)
{
return fun(n-1)+fun(n-2)//n为第几位数,第n位数返回值等于第n-1位数的值与第n-2位数的值之和
}
只有当n>2为这种情况,就可以做个判断
fun(n)
{
if(n==1 || n==2)
return 1;
else
return fun(n-1)+fun(n-2);
}
求fun(30);
网站看到别人的分析也不错:
【问题】 编写计算斐波那契(Fibonacci)数列的第n项函数fib(n)。
斐波那契数列为:0、1、1、2、3、……,即:
fib(0)=0;
fib(1)=1;
fib(n)=fib(n-1)+fib(n-2) (当n>1时)。
写成递归函数有:
int fib(int n)
{ if (n==0) return 0;
if (n==1) return 1;
if (n>1) return fib(n-1)+fib(n-2);
}
递归算法的执行过程分递推和回归两个阶段。在递推阶段,把较复杂的问题(规模为n)的求解推到比原问题简单一些的问题(规模小于n)的求解。例如上例中,求解fib(n),把它推到求解fib(n-1)和fib(n-2)。也就是说,为计算fib(n),必须先计算fib(n-1)和fib(n-2),而计算fib(n-1)和fib(n-2),又必须先计算fib(n-3)和fib(n-4)。依次类推,直至计算fib(1)和fib(0),分别能立即得到结果1和0。在递推阶段,必须要有终止递归的情况。例如在函数fib中,当n为1和0的情况。
在回归阶段,当获得最简单情况的解后,逐级返回,依次得到稍复杂问题的解,例如得到fib(1)和fib(0)后,返回得到fib(2)的结果,……,在得到了fib(n-1)和fib(n-2)的结果后,返回得到fib(n)的结果。
在编写递归函数时要注意,函数中的局部变量和参数知识局限于当前调用层,当递推进入“简单问题”层时,原来层次上的参数和局部变量便被隐蔽起来。在一系列“简单问题”层,它们各有自己的参数和局部变量。
由于递归引起一系列的函数调用,并且可能会有一系列的重复计算,递归算法的执行效率相对较低。当某个递归算法能较方便地转换成递推算法时,通常按递推算法编写程序。例如上例计算斐波那契数列的第n项的函数fib(n)应采用递推算法,即从斐波那契数列的前两项出发,逐次由前两项计算出下一项,直至计算出要求的第n项。
其他递归解题:
求1+2+3+4+5+....+n的值
Fun(n)=n+Fun(n-1)
n=1时为1
Fun(n)
{
if(n==1)
return 1;
else
return n+Fun(n-1);
}
有两个整数型数组,从小到大排列,编写一个算法将其合并到一个数组中,并从小到大排列
public void Fun()
{
int[] a = { 1, 3, 5, 7, 9, 10 };
int[] b = { 2, 4, 6, 8, 11, 12, 15 };
int[] c = new int[ + ];
ArrayList al=new ArrayList();
int i=0;
int j=0;
while (i <= - 1 && j <= - 1)
{ //循环比较把小的放到前面
if (a[i] < b[j])
{
(a[i++]);
}
else
{
(b[j++]);
}
}
//两个数组的长度不一样,必有个数组没比较完
while (i <= - 1)//添加a中剩下的
{
(a[i++]);
}
while (j <= - 1)//添加b中剩下的
{
(b[j++]);
}
for (int ii = 0; ii <= -1 ; ii++)
{
c[ii] = (int)al[ii];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