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方面:
1、为什么巨额资金带不来高业绩?
激励值与表现值之间呈“倒U型关系”。(即先增后减,当激励超过某个值时,表现值开始递减)
损失厌恶:人们失去自认为是属于自己的东西时会产生痛苦——比如钱——而这一痛苦要大于得到同样数量的钱所产生的愉悦感。
发放高额奖金对简单的机械操作类工作可以提高业绩,如果需要人们动脑子则可能适得其反。如果奖金金额太高,会使人过度关注奖励,从而分散他们的精力,造成压力,到头来反而可能降低他们的业绩。
在NBA比赛的决胜时刻,MVP球员的命中率并不比一般球员高,只是频繁地增加了投球次数。
引发自我表现的过度激励可能来自电击、高额薪酬或者社会压力,在所有的状况下,人类与非人类在事关根本利益力求超常表现时,他们的实际表现似乎都比没有压力的状态下表现得差。
解决方法:第一种方法:每次发放雇员资金少一些,但发放次数多一些。第二种方法:按照某一段时间的平均值,而不是仅公按上一年度的水平确定资金。2、工作的意义:从乐高游戏中,我们可以学到些什么?
“反寄生”:动物宁愿自己去寻找食物,而不愿意吃身边盘子里放着的、现成的相同食物。
如果你是一个经理,成心想破坏雇员的积极性,只要毁掉他们的劳动成果就够了,或者对他们的劳动不闻不问。相反,你想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和你齐心协力,那么你必须重视他们、他们的工作和劳动成果。
在马克思看来,被异化的劳动者与他自己的生产活动、劳动目标以及生产过程相分离。这就使工作成为非自发性的活动,因此劳动者就无法对劳动产生认同或者领略到劳动的意义。高度的劳动分工会使雇员失去顾全大局的责任心和目标感,以及成就感。(例如让一个员工每天都在拧螺丝,但是他却不知道自己要制造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
解决方法:给工作赋予意义,让员工更有成就感,最重要的可能不是加重工作的意义,而是要注意不要破坏工作的过程和环节。
3、宜家效应:为什么我们会高估自己的劳动成果?
我们更喜欢买需要自己动手组装的宜家家居,更愿意购买高价的定制产品。
烤炉里的诀窍和70/30烹饪法则:70%的半成品+30%自己的加工。
宜家效应:把劳动(自己组装)引起对价值的高估,投入劳动会产生依恋。
投入劳动越多,凝聚的价值越高,感情就越深。
有过程,更要有结果,我们只有把作品完成才会高估它的价值。
解决方法:使员工有事可做,并且做事是有意义的,有成果的,劳动的享受是体验休闲时光的最好方法。
4、自我偏见:为什么“我”的点子比“你”的要好?
“孩子是自己的好”法则:如果不适我发明的,那就没有什么价值。(例如在团队当中,大家都按照你的思路去做,你会更加的给力)
如果你理解在工作和思想上投入了时间和精力可以引发专属感和自豪感,你就能鼓励自己和他人怀着更大的兴趣投身到目前的工作中。
只给某人提出一些引导性的问题,让他们觉得创意是他们想出来的,他们就可能全心全意地采纳。
解决方法:这种非理性是无法避免的,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好的一面是它经常能够激励我们,不好的一面可能是我们可以利用其来误导人们。
5、报复的本能:为什么我们寻求正义和公平的对待?
惩罚别人的决定与快感有关联,即使需要付出代价也要报复,这种行为能获得快感。
即使相对轻微的侵害也可能引发人们报复的本能。
我们并不在意要惩罚的是谁——我们只是想让某人付出代价,而不管他是代理还是主体。
1份怒气+1份道歉=0份怒气(道歉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去消除怨念)
报复是痛苦而非愉悦。(报复换来的只是短暂的快感,但之后将变得痛苦)
解决方法:对于被报复者,因为报复是人类的本性,这是无法改变的,所以我们要勇于说对不起,(1份怒气+1份道歉=0份怒气);对于报复者,除了压制我们的报复情绪,或许我们还可以想出别的方法使怒气得到发泄,又不至于引起负面后果。
生活方面:
6、适应的法则:如何提高我们的幸福生活指数?
温水煮青蛙:一切动物、包括人类,经过一定时间就几乎可以适应一切。
快感适应:情绪上的逐渐稳固现象——原有的正面感觉淡化,负面感觉也减弱。
从长远来看,我们遇到了好事,最终不会想原来料想的那么幸福;发生了坏事,我们也不会像原来料想的那么悲伤。
“时间会医治一切创伤”,此话千真万确,因为随着时光流逝,你会部分地适应你的状态和环境。
中断厌恶感的体验过程是有害的,而中断愉悦感的体验过程是有益的。前者说明长痛不如短痛,面对枯燥无聊的工作最好一鼓作气干完为止。后者说明沿着渐进的道路前进才会感受到更大的幸福。
解决方法:正面关联,新鲜感,当幸福的时候适当中断享受,当痛苦的时候要一鼓作气坚持到最后。总而言之,我们的任务是弄清楚适应性如何在我们身上起作用,因而可以利用有利的一面,防止不利的一面。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测量水的温度。如果水太热了,我们必须跳出来,寻找一个清凉的池塘,找到并且享受生活的乐趣。引用伟大的哲学家柯密特的话就是:“(青蛙)只要有虫吃就是好日子!”7、美丽的标准:你会选择谁做你的终身伴侣?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同征择偶”:美女与俊男约会,美貌比其他有点更容易决定一个人在社交金字塔中的位置与同征择偶的潜力。
不甚漂亮的人们都很清楚自己的魅力水平,这不会影响他们对别人漂亮与否的判断,但会对他们如何选择约会对象的决策产生影响。
解决方法:改变审美观念(错误),重新考虑侧重条件(正确),拒绝适应(错误),记住每个人都有幸福的机会。8、市场的失灵:为什么在线约会比不上媒妁之言?
在线约会网站最基本的问题是他们把用户当成可以搜索的商品,例如数码相机,可以用几个特征(像数大小、镜头尺寸、储存量)加以充分描述。但是在现实中,即使恋爱对象可以作为“产品”来考虑,也只能接近于经济学家所说的“体验商品”。就像就餐体验、香水和艺术品一样,不能采取这些网站认为的那种方式,把人简单地、有效地分解归类。
解决方法:在线约会市场的失败对于其他市场的失败现象还意味着什么?从根本上来说,在线约会的失败在于产品设计,我们只有站在消费者的角度,以消费体验为最终目标的产品设计才能收到最大的效果,记住改善产品与服务的机会比比皆是,无处不在。
9、感情的偏好:为什么我们选择帮助某个人却漠视许多人的痛苦?
一个人的死亡是个悲剧,但是100万人的死亡不过是个统计数字。(例如我们会因为学校里面某个人的不幸遭遇而心存恻隐并奉献爱心,但对于非洲因饥荒而饿死成千上万的人没有太多的感觉)
“可识别受害者效应”:我们一旦看到一张面孔、一幅照片、一个人的具体情况,我们感同身受,随之而来的就是行动——捐款。但是,如果信息没有具体到个人细节,我们就不会有很强烈的同情心,结果就很难采取行动。
帮助取决于3种因素:1.与受害者接近(密切度);2.生动感;3.“杯水车薪效应”,例如全球变暖。
解决方法:不要用理性来思考人们会对不涉及到自身利益的事情作出决策,我们更应该使模糊的一件事情具体化,感情化,要使得人们产生感同身受的效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接受他。著名的医生和研究人员艾伯特乔尔基说过:“如果我看到一个人在受苦受难,会深受感动,不惜牺性自己去拯救他。如果谈论到我们这个大城市毁灭的可能,有上亿人死亡,我所持的态度是就事论事。我无法把一个人的苦难放大一亿倍。”
10、短期情绪的长期效应:为什么我们常常感情用事?
我们的行为都会被情绪左右。
自我羊群效应:跟随重复我们自身过去的行为。
解决方法:最初的情绪会长期地影响我们日后的行为,不管是划船还是在现实生活中,先冷静下来,再决定采取何种行动对我们才是有利的。否则,我们的决定将来一定会碰壁。最后,如果你有意和我一样计划给别人补课,一定记住我那一次是怎样决定作出反应的。我并不是说我以后还会这样做,不过,人一旦被情绪控制,谁能说得准呢?
11、非理性的教训:为什么一切决策都需要检验?
解决方法:作出利益攸关、改变生活的真正重大决定是非常困难的,因为我们都容易受到形形色色、难以克服的一系列决策偏见的影响。这些偏见比我们知道的多得多,同时光顾我们的机会也比我们意识到的多得多。
两大教训:
1、我们拥有多种非理性倾向;
2、我们经常意识不到这些非理性因素如何影响我们,也就是说,我们并不完全了解行为的原动力。
一个结论:多多质疑自己多问几个为什么用实验的方法来证明一件事或自己的决策是否正确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