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net学习系列之三----读取属性程序的分析
2014-01-21 16:29:42| 分类: BACnet | 标签: |举报 |字号大中小 订阅
先上一张自己画的流程图
bacnet学习系列之三----读取属性程序的分析 - xzhoumin - MMZHOU的博客
程序一开始就是分析命令行,用法如下:
Usage: bacnetTest.exe device-instance object-type object-instance property [index]
含义就是需要读取哪个设备的什么对象类型的哪个对象的哪个属性
构建客户端信息包括:设置本身的设备实例号,地址初始化,服务回调函数设置,链路层环境设置,退出时清理设置回调
服务回调比较重要的就是设置读属性响应的回调(apdu_set_confirmed_ack_handler(SERVICE_CONFIRMED_READ_PROPERTY,My_Read_Property_Ack_Handler);),这个函数会在应用层解析到有读属性响应服务时调用
书中p105讲到需要确定接收方可接收的APDU的最大长度,便于分帧。方法是要么读取对方设备对象中Max_APDU_Length_Accepted,要么发送一个Who-Is服务,当对方回复I-Am服务时,读取其中的Max APDU Length Accepted参数来获取,显然这里使用后者。因此在设置服务回调的时候,也设置了I-Am服务回调(apdu_set_unconfirmed_handler(SERVICE_UNCONFIRMED_I_AM,
handler_i_am_bind))
不过用的是协议栈库中的h_iam.c
设备地址的绑定一定是在响应了I-Am服务后才会有的,因此第一次一定不会绑定成功。
在绑定成功后,发送读取属性的有证实的服务(调用的是协议栈的s_rp.c中的Send_Read_Property_Request),这里就会用到前面获取的MaxAPDU,因此这个顺序不能搞错,一定要先发一个Who-Is非证实的服务。
对于Invoke_ID,协议栈也已经进行了管理,包括申请回收,超时等(tsm.c,tsm.h),只需要使用即可。
协议中有讲:
bacnet学习系列之三----读取属性程序的分析 - xzhoumin - MMZHOU的博客
bacnet学习系列之三----读取属性程序的分析 - xzhoumin - MMZHOU的博客
程序用到了APDU超时和APDU重发次数,并且组合为总的超时(timeout_seconds = (apdu_timeout() / 1000) * apdu_retries())
其中 apdu_timeout 在设置链路层环境变量的时候会进行设置:
pEnv = getenv(“BACNET_APDU_TIMEOUT”);
if (pEnv) {
apdu_timeout_set((uint16_t) strtol(pEnv, NULL, 0));
fprintf(stderr, “BACNET_APDU_TIMEOUT=%s\r\n”, pEnv);
} else {
#if defined(BACDL_MSTP)
apdu_timeout_set(60000);
#endif
可以看到如果没有环境变量 BACNET_APDU_TIMEOUT 会讲此值设置为60秒
而 apdu_retries 则使用了默认值3。当然在apdu.h中提供了
apdu_timeout_set和
apdu_retries_set供大家修改使用
最终的通讯泵也就两句话
/* returns 0 bytes on timeout */
pdu_len = datalink_receive(&src, &Rx_Buf[0], MAX_MPDU, timeout);
/* process */
if (pdu_len) {
npdu_handler(&src, &Rx_Buf[0], pdu_len);
}
也就是链路层接收,交给网络层处理,自然就传递给应用层,然后就会调用应用层设置的回调函数
我认为所有基于这个协议栈的程序都应该这么写吧,这样不管是写服务端还是客户端,都可以启动通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