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 注意力机制_by《李沐:动手学深度学习v2》pytorch版

时间:2024-10-02 07:24:10

系列文章目录


文章目录

  • 系列文章目录
  • 注意力机制(或叫注意力池化)
    • [**生成数据集**]
    • 平均汇聚
    • 非参数注意力汇聚
    • [**带参数注意力汇聚**]
      • 批量矩阵乘法
      • 定义模型
      • 训练
    • 小结
    • 练习


注意力机制(或叫注意力池化)

卷积、全连接、池化层都只考虑不随意(不随着自己的意愿,是下意识得行为)线索,也就都是非自主性得。
注意力机制则显示的考虑随意(随着自己的主观意识)线索,随意线索被称之为查询(query)每个输入是一个值(value)和不随意线索(key)的对。通过注意力池化层来有偏向性的选择选择某些输入。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上节介绍了框架下的注意力机制的主要成分 :numref:fig_qkv
查询(自主提示)和键(非自主提示)之间的交互形成了注意力汇聚;
注意力汇聚有选择地聚合了值(感官输入)以生成最终的输出。
本节将介绍注意力汇聚的更多细节,
以便从宏观上了解注意力机制在实践中的运作方式。
具体来说,1964年提出的Nadaraya-Watson核回归模型
是一个简单但完整的例子,可以用于演示具有注意力机制的机器学习。

import torch
from torch import nn
from d2l import torch as d2l

[生成数据集]

简单起见,考虑下面这个回归问题:
给定的成对的“输入-输出”数据集
{ ( x 1 , y 1 ) , … , ( x n , y n ) } \{(x_1, y_1), \ldots, (x_n, y_n)\} {(x1,y1),,(xn,yn)}
如何学习 f f f来预测任意新输入 x x x的输出 y ^ = f ( x ) \hat{y} = f(x) y^=f(x)

根据下面的非线性函数生成一个人工数据集,
其中加入的噪声项为 ϵ \epsilon ϵ

y i = 2 sin ⁡ ( x i ) + x i 0.8 + ϵ , y_i = 2\sin(x_i) + x_i^{0.8} + \epsilon, yi=2sin(xi)+xi0.8+ϵ,

其中 ϵ \epsilon ϵ服从均值为 0 0 0和标准差为 0.5 0.5 0.5的正态分布。
在这里生成了 50 50 50个训练样本和 50 50 50个测试样本。
为了更好地可视化之后的注意力模式,需要将训练样本进行排序。

n_train = 50  # 训练样本数
x_train, _ = torch.sort(torch.rand(n_train) * 5)   # 排序后的训练样本
def f(x):
    return 2 * torch.sin(x) + x**0.8

y_train = f(x_train) + torch.normal(0.0, 0.5, (n_train,))  # 训练样本的输出
x_test = torch.arange(0, 5, 0.1)  # 测试样本
y_truth = f(x_test)  # 测试样本的真实输出
n_test = len(x_test)  # 测试样本数
n_test
50

下面的函数将绘制所有的训练样本(样本由圆圈表示),
不带噪声项的真实数据生成函数 f f f(标记为“Truth”),
以及学习得到的预测函数(标记为“Pred”)。

def plot_kernel_reg(y_hat):
    d2l.plot(x_test, [y_truth, y_hat], 'x', 'y', legend=['Truth', 'Pred'],
             xlim=[0, 5], ylim=[-1, 5])
    d2l.plt.plot(x_train, y_train, 'o', alpha=0.5);

平均汇聚

先使用最简单的估计器来解决回归问题。
基于平均汇聚来计算所有训练样本输出值的平均值:

f ( x ) = 1 n ∑ i = 1 n y i , f(x) = \frac{1}{n}\sum_{i=1}^n y_i, f(x)=n1i=1nyi,
:eqlabel:eq_avg-pooling

如下图所示,这个估计器确实不够聪明。
真实函数 f f f(“Truth”)和预测函数(“Pred”)相差很大。

y_hat = torch.repeat_interleave(y_train.mean(), n_test)
plot_kernel_reg(y_hat)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非参数注意力汇聚

显然,平均汇聚忽略了输入 x i x_i xi
于是Nadaraya :cite:Nadaraya.1964
Watson :cite:Watson.1964提出了一个更好的想法,
根据输入的位置对输出 y i y_i yi进行加权:

f ( x ) = ∑ i = 1 n K ( x − x i ) ∑ j = 1 n K ( x − x j ) y i , f(x) = \sum_{i=1}^n \frac{K(x - x_i)}{\sum_{j=1}^n K(x - x_j)} y_i, f(x)=i=1nj=1nK(xxj)K(xxi)yi,
:eqlabel:eq_nadaraya-watson

其中 K K K(kernel)。
公式 :eqref:eq_nadaraya-watson所描述的估计器被称为
Nadaraya-Watson核回归(Nadaraya-Watson kernel regression)。
这里不会深入讨论核函数的细节,
但受此启发,
我们可以从 :numref:fig_qkv中的注意力机制框架的角度
重写 :eqref:eq_nadaraya-watson
成为一个更加通用的注意力汇聚(attention pooling)公式:

f ( x ) = ∑ i = 1 n α ( x , x i ) y i , f(x) = \sum_{i=1}^n \alpha(x, x_i) y_i, f(x)=i=1nα(x,xi)yi,
:eqlabel:eq_attn-pooling

其中 x x x是查询, ( x i , y i ) (x_i, y_i) (xi,yi)是键值对。
比较 :eqref:eq_attn-pooling和 :eqref:eq_avg-pooling
注意力汇聚是 y i y_i yi的加权平均。
将查询 x x x和键 x i x_i xi之间的关系建模为
注意力权重(attention weight) α ( x , x i ) \alpha(x, x_i) α(x,xi)
如 :eqref:eq_attn-pooling所示,
这个权重将被分配给每一个对应值 y i y_i yi
对于任何查询,模型在所有键值对注意力权重都是一个有效的概率分布:
它们是非负的,并且总和为1。

为了更好地理解注意力汇聚,
下面考虑一个高斯核(Gaussian kernel),其定义为:

K ( u ) = 1 2 π exp ⁡ ( − u 2 2 ) . K(u) = \frac{1}{\sqrt{2\pi}} \exp(-\frac{u^2}{2}). K(u)=2π 1exp(2u2).

将高斯核代入 :eqref:eq_attn-pooling
:eqref:eq_nadaraya-watson可以得到:

f ( x ) = ∑ i = 1 n α ( x , x i ) y i = ∑ i = 1 n exp ⁡ ( − 1 2 ( x − x i ) 2 ) ∑ j = 1 n exp ⁡ ( − 1 2 ( x − x j ) 2 ) y i = ∑ i = 1 n s o f t m a x ( − 1 2 ( x − x i ) 2 ) y i . \begin{aligned} f(x) &=\sum_{i=1}^n \alpha(x, x_i) y_i\\ &= \sum_{i=1}^n \frac{\exp\left(-\frac{1}{2}(x - x_i)^2\right)}{\sum_{j=1}^n \exp\left(-\frac{1}{2}(x - x_j)^2\right)} y_i \\&= \sum_{i=1}^n \mathrm{softmax}\left(-\frac{1}{2}(x - x_i)^2\right) y_i. \end{aligned} f(x)=i=1nα(x,xi)yi=i=1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