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纹识别-模组结构

时间:2024-05-31 19:04:00

不管指纹识别的流程和传感器原理发展得有多快,如果需要商用到手机及终端设备这种民用产品上,还是有好多问题需要克服。比如我们会看到指纹模块在正面,在背面,在侧面,其原因都是sensor性能、模组结构设计、手机ID设计以及量产工艺的限制多重因素辅助、妥协形成的。

一、模组位置

正面

毋庸置疑,代表作当然是iPhone。

指纹识别-模组结构

其实指纹识别应用在手机上并不是APPLE首次尝的禁果,HTC、Sharp、Samsung都有过,但是用的都是滑动式,辨真率太低,用户体验很差,根本无法普及。苹果收购了Authentec使用了新的指纹按压技术和结构工艺,让指纹识别和它原来的Home键完美结合。随着OLED和In-Display指纹识别技术的发展,正面的指纹识别会在高端机型中越来越流行。

优点: 
1、用户体验好,方便 
2、可以同原产品基因融合,拓展新功能(最成功的的当属魅族的mBack)

背面

苹果买下了Authentec,停止了其对外专利的授权。但是面对巨大的市场需求,各大厂商怎么能放弃跟进。随着Synaptics买下了Validity,汇顶科技横空出世,国内思立微等公司的步步紧逼,指纹识别行业瞬间蓝海转红海。面对Apple的专利壁垒和这些厂商Sensor的硬件性能背面指纹识别成为了另一个新的方向。背面指纹识别的代表当属华为。

指纹识别-模组结构

背面指纹一方面是成本和技术的妥协,另一方面却是为了配合前面板没有留下指纹识别区域的产品。手机的差异化越来越小,高屏占比变得越来越流行,所以在in-display指纹不能大量量产以及低端机型,背面的指纹识别仍将是大趋势。

优点: 
1、成本较低 
2、无需破坏原有设计基因(尤其对于大部分没有实体按键的Android手机)

侧面

谁说指纹识别只能坐在正面和反面?总是有些厂商不信邪,追求差异化。手机终究是一个三维物品,将指纹识别做在侧面在如今大环境下犹如一道清风。在个性化的道路上,SONY总是排头兵。

指纹识别-模组结构

优点: 
1、无需多余打孔,功能复用 
2、新颖用户体验

二、模组结构

1、模组整体

在普通消费者眼中的指纹识别模组,究竟由什么组成?先看张iPhone的实物拆解图,感受一下指纹模块(Fingerprint Sensor Module)的样子和比例:

指纹识别-模组结构

下面是主角放大版: 
指纹识别-模组结构

2、模组拆解

这个小小的指纹识别模块,究竟由那几部分组成呢?还是先以iPhone为例

指纹识别-模组结构

一般来说,一个模组会由(自上而下)外圈、涂层、传感器、驱动芯片、FPCBA、PSA、连接器,这几部分组成。他们在结构上的关系可以参考下图:

指纹识别-模组结构

其中最关键的器件提出来:

外圈

这个外圈的范围比较广一些,在如iPhone上,外圈有具体的作用,比如是信号增强或触发器,但是对于大部分的正面和背面的模组,外圈只不过是一些倒角或者装饰环,用来过渡或者结构需要。

涂层

涂层的主要作用就是为了保护下面脆弱的Sensor和Driver IC,防止水渍、汗渍以及刮擦的伤害。涂层的分类会多一些,比如常见的Coating、玻璃、蓝宝石、微晶锆。 
Coating一般可以用在背面模组上,因为电容的指纹模组穿透力有限(一般在200um),所以背面的指纹识别使用Coating在灵敏度上是有优势的。 
玻璃、蓝宝石、微晶锆属于同一类物质,单从性能指标上看玻璃 < 蓝宝石 < 微晶锆。这三种材料一般用在正面的指纹识别的模组上,至于具体要使用哪种材,还是要从产品定位、良品率等多个方面考虑和选择。

不管是电容式还是超声波,指纹识别Sensor的穿透度都是一个不能忽视的因素,所以我们才会看到如果指纹识别在手机前端,就要分前面板开孔和不开孔之分。如果不开孔,就要设计把面板打薄(前面板的厚度在800~1000um左右),比如小米5s和华为的P10;如果开孔,那么就要考虑使用的保护层(玻璃、蓝宝石、微晶锆等物质)的加工厚度,比如iPhone和魅族。

指纹识别-模组结构

传感器和芯片

这部分是产业链的核心部件,可以把封装方式分成BGA和LGA,这两种方式都各有自己的优缺点。但有趣的是,除了Synaptics采用了BAG封装方式,其他如FPC/汇顶/思立微都采用了LGA。我们以下就show的都是主流的LGA。 
指纹识别-模组结构

这部分还提一下EMC部分,因为指纹模块是同人体大量接触的部分,所以EMC也非常重要。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随着In-Display技术的发展,屏内指纹识别肯定是以后高端机的大趋势。目前Goodix在2017年的MWC已经通过手机show出了这项新科技,而且Synaptics等这种自己拥有Touch/LCM相关产业的巨头都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虽然在2017年看不到量产的希望,它却代表了以后的发展方向。

而In-Display指纹识别的结构同我们目前list的电容式有很大差异。In-Display指纹识别因为一般要复用LCM的发光设备,而普通的液晶显示器LCD采用了背光制,从原理上就否定了In-Display的可行性,所以In-Display的指纹识别肯定要同OLED结合,首先应用在高端机型上。笼统的说,它都要被划分到了光学指纹识别的范畴当中,所以结构的上拆解,还是等到In-Display技术真正公布成熟的时候再聊吧。


转自:http://blog.****.net/lowkeyway/article/details/69951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