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O安装部署及测试方法案例

时间:2024-04-01 15:56:28

https://blog.csdn.net/u012271526/article/details/48752139

参考文章:
fio使用:http://elf8848.iteye.com/blog/2168876       后面有各参数对应的解释  以及 多个job时 写在job file里面
模拟输出和结果分析:http://book.2cto.com/201302/16335.html 
云硬盘LINUX和window测试及影响因素:http://ju.outofmemory.cn/entry/90891 


     I/O输入/输出(Input/Output),读和写,提高缓存(cache)和做磁盘阵列(RAID)能提高存储IO性能。
     IOPS (英文:Input/Output Operations Per Second),即每秒进行读写(I/O)操作的次数,多用于数据库、存储等场合,衡量随机访问的性能。
  存储端的IOPS性能和主机端的IO是不同的,IOPS是指存储每秒可接受多少次主机发出的访问主机的一次IO需要三次访问存储才可以完成例如,主机写入一个最小的数据块,也要经过“发送写入请求、写入数据、收到写入确认”等三个步骤,也就是3个存储端访问。
     Linux下常用Fio、dd工具,  Windows下常用IOMeter。
     FIO是测试IOPS的非常好的工具,用来对硬件进行压力测试和验证,支持13种不同的I/O引擎,包括:sync,mmap, libaio, posixaio, SG v3, splice, null, network, syslet, guasi, solarisaio 等等。  
  注意:不要对有数据的磁盘或者分区做测试,会破坏已存在的数据

一,FIO安装
下载源码包:   wget http://brick.kernel.dk/snaps/fio-2.0.7.tar.gz
安装依赖软件:yum install libaio-devel   我们一般使用libaio,发起异步IO请求
解压:            tar -zxvf fio-2.0.7.tar.gz
安装:            cd fio-2.0.7
编译:            make  
安装:            make install  

二、FIO用法:  也可以多个任务时可以写在job file里面 

下面用命令直接输出的方法:
随机读的测试命令
fio -filename=/dev/sdb1 -direct=1 -iodepth 1 -thread -rw=randread -ioengine=psync -bs=4k-size=50G -numjobs=10 -runtime=1000 -group_reporting -name=mytest

说明:
filename=/dev/sdb1     测试文件名称,通常选择需要测试的盘的data目录。只能是分区,不能是目录,会破坏数据。
direct=1                     测试过程绕过机器自带的buffer。使测试结果更真实。
iodepth 1                   队列深度,只有使用libaio时才有意义,这是一个可以影响IOPS的参数,通常情况下为1。
rw=randwrite              测试随机写的I/O
rw=randrw                测试随机写和读的I/O
ioengine=psync           io引擎使用pync方式 
bs=4k                   单次io的块文件大小为4k

bsrange=512-2048         同上,提定数据块的大小范围
size=50G    本次的测试文件大小为50g,以每次4k的io进行测试,此大小不能超过filename的大小,否则会报错。
numjobs=10               本次的测试线程为10.
runtime=1000             测试时间为1000秒,如果不写则一直将5g文件分4k每次写完为止。
rwmixwrite=30            在混合读写的模式下,写占30%

group_reporting          关于显示结果的,汇总每个进程的信息。

此外
lockmem=1g               只使用1g内存进行测试。
zero_buffers             用0初始化系统buffer。
nrfiles=8                每个进程生成文件的数量。

read 顺序读

write 顺序写

rw,readwrite 顺序混合读写

randwrite 随机写

randread 随机读

randrw 随机混合读写

顺序读
fio -filename=/dev/sdb1 -direct=1 -iodepth 1 -thread -rw=read -ioengine=psync -bs=4k -size=50G -numjobs=30 -runtime=1000 -group_reporting -name=mytest

随机写
fio -filename=/dev/sdb1 -direct=1 -iodepth 1 -thread -rw=randwrite -ioengine=psync -bs=4k -size=50G -numjobs=30 -runtime=1000 -group_reporting -name=mytest

顺序写
fio -filename=/dev/sdb1 -direct=1 -iodepth 1 -thread -rw=write -ioengine=psync -bs=4k -size=50G -numjobs=30 -runtime=1000 -group_reporting -name=mytest

混合随机读写
fio -filename=/dev/sdb1 -direct=1 -iodepth 1 -thread -rw=randrw -rwmixread=70 -ioengine=psync -bs=4k -size=50G -numjobs=30 -runtime=100 -group_reporting -name=mytest -ioscheduler=noop

 三,实际测试范例:

先前在虚拟机上做的实验:因为size过大,超过实际大小,机器重启后报错,起不起来了
[[email protected] ~]# fio -filename=/dev/sdb1 -direct=1 -iodepth 1 -thread -rw=randrw -rwmixread=70 -ioengine=psync -bs=16k-size=200G -numjobs=30 -runtime=100 -group_reporting -name=mytest1             //因为200G,超过了/dev/sdb1的大小,所以机器重启后,报错起不了。      

mytest1: (g=0): rw=randrw, bs=16K-16K/16K-16K, ioengine=psync, iodepth=1
mytest1: (g=0): rw=randrw, bs=16K-16K/16K-16K, ioengine=psync, iodepth=1
fio 2.0.7
Starting 30 threads
Jobs: 1 (f=1): [________________m_____________] [3.5% done] [6935K/3116K /s] [423 /190  iops] [eta 48m:20s] s]               
mytest1: (groupid=0, jobs=30): err= 0: pid=23802                                       // iops:磁盘的每秒读写次数,这个是随机读写考察的重点 
  read : io=1853.4MB, bw=18967KB/s, iops=1185 , runt=100058msec   //bw:磁盘的吞吐量,这个是顺序读写考察的重点,类似于下载速度 
    clat (usec): min=60 , max=871116 , avg=25227.91, stdev=31653.46   //avg每个IO请求的平均相应时间25秒左右
     lat (usec): min=60 , max=871117 , avg=25228.08, stdev=31653.46
    clat percentiles (msec):
     |  1.00th=[    3],  5.00th=[    5], 10.00th=[    6], 20.00th=[    8],
     | 30.00th=[   10], 40.00th=[   12], 50.00th=[   15], 60.00th=[   19],
     | 70.00th=[   26], 80.00th=[   37], 90.00th=[   57], 95.00th=[   79],
     | 99.00th=[  151], 99.50th=[  202], 99.90th=[  338], 99.95th=[  383],    // %99.95的IO请求的响应时间是小于等于383msec
     | 99.99th=[  523]
    bw (KB/s)  : min=   26, max= 1944, per=3.36%, avg=636.84, stdev=189.15
  write: io=803600KB, bw=8031.4KB/s, iops=501 , runt=100058msec
    clat (usec): min=52 , max=9302 , avg=146.25, stdev=299.17
     lat (usec): min=52 , max=9303 , avg=147.19, stdev=299.17
    clat percentiles (usec):
     |  1.00th=[   62],  5.00th=[   65], 10.00th=[   68], 20.00th=[   74],
     | 30.00th=[   84], 40.00th=[   87], 50.00th=[   89], 60.00th=[   90],
     | 70.00th=[   92], 80.00th=[   97], 90.00th=[  120], 95.00th=[  370],
     | 99.00th=[ 1688], 99.50th=[ 2128], 99.90th=[ 3088], 99.95th=[ 3696],
     | 99.99th=[ 5216]
    bw (KB/s)  : min=   20, max= 1117, per=3.37%, avg=270.27, stdev=133.27
    lat (usec) : 100=24.32%, 250=3.83%, 500=0.33%, 750=0.28%, 1000=0.27%
    lat (msec) : 2=0.64%, 4=3.08%, 10=20.67%, 20=19.90%, 50=17.91%
    lat (msec) : 100=6.87%, 250=1.70%, 500=0.19%, 750=0.01%, 1000=0.01%
  cpu          : usr=1.70%, sys=2.41%, ctx=5237835, majf=0, minf=6344162
  IO depths    : 1=100.0%, 2=0.0%, 4=0.0%, 8=0.0%, 16=0.0%, 32=0.0%, >=64=0.0%
     submit    : 0=0.0%, 4=100.0%, 8=0.0%, 16=0.0%, 32=0.0%, 64=0.0%, >=64=0.0%
     complete  : 0=0.0%, 4=100.0%, 8=0.0%, 16=0.0%, 32=0.0%, 64=0.0%, >=64=0.0%
     issued    : total=r=118612/w=50225/d=0, short=r=0/w=0/d=0

Run status group 0 (all jobs):
   READ: io=1853.4MB, aggrb=18966KB/s, minb=18966KB/s, maxb=18966KB/s, mint=100058msec, maxt=100058msec
  WRITE: io=803600KB, aggrb=8031KB/s, minb=8031KB/s, maxb=8031KB/s, mint=100058msec, maxt=100058msec

Disk stats (read/write):
  sdb: ios=118610/50224, merge=0/0, ticks=2991317/6860, in_queue=2998169, util=99.77%    //利用率达到99.77%

主要查看以上红色字体部分的iops
bw:磁盘的吞吐量,这个是顺序读写考察的重点,类似于下载速度。
iops:磁盘的每秒读写次数,这个是随机读写考察的重点

io总的输入输出量 

runt:总运行时间

lat (msec):延迟(毫秒)

msec: 毫秒
usec: 微秒


如下图使用配置文件来执行测试iops:

在fio命令行进行这些设置时的操作如下,在当前目录下会生成读写用的文件,因此要在可以写入的目录下执行。
$ fio --name=global --direct=1 --name=read --rw=read --size=10m --name=write --rw=randwrite --size=5m

与上述命令行选项具有相同意义的配置文件如下所示。
# cat fio_exam.fio    //文件名

[global]
direct=1

[readjob]
size=10m
rw=read

[writejob]
size=5m
rw=randwrite

使用这个配置文件执行fio命令如下。
$ fio simple_read.fio 

如上是使用配置文件来执行的。


自己机器的结果: 以为测试时size=200G 磁盘只有30G 导致机器跪了

FIO安装部署及测试方法案例
FIO安装部署及测试方法案例

报错:因为测试路径不是分区路径,报错

FIO安装部署及测试方法案例

输出里写着错误的原因:error=Is a directory,fio是用来对裸设备做测试的,所以你的-filename参数不能使用目录,而应该使用硬盘分区,例如这样:-filename=/dev/sdb。你可以使用命令:sudo fdisk -l,来查看你当前有那些分区。

下面就是你需要了解fio的具体使用方法了,可以使用命令:man fio来查看,或者找一些文档。这里给一个提示
不要对有数据的磁盘或分区做测试,fio测试会破坏已存在的数据。

影响IOPS的因素:
iodepth 队列深度对IOPS的影响 :

在某个时刻,有N个inflight的IO请求,包括在队列中的IO请求、磁盘正在处理的IO请求。N就是队列深度。
加大硬盘队列深度就是让硬盘不断工作,减少硬盘的空闲时间。
加大队列深度 -> 提高利用率 -> 获得IOPS和MBPS峰值 -> 注意响应时间在可接受的范围内,队列深度增加了,IO在队列的等待时间也会增加,导致IO响应时间变大,这需要权衡

下面我们做两次测试,分别 iodepth = 1和iodepth = 4的情况。下面是iodepth = 1的测试结果。

FIO安装部署及测试方法案例

上图中蓝色方框里面的是测出的IOPS 230, 绿色方框里面是每个IO请求的平均响应时间,大约是4.3ms。黄色方框表示95%的IO请求的响应时间是小于等于 9.920 ms。橙色方框表示该硬盘的利用率已经达到了98.58%。

下面是 iodepth = 4 的测试:

FIO安装部署及测试方法案例


我们发现这次测试的IOPS没有提高,反而IO平均响应时间变大了,是17ms

为什么这里提高队列深度没有作用呢,原因当队列深度为1时,硬盘的利用率已经达到了98%,说明硬盘已经没有多少空闲时间可以压榨了。而且响应时间为 4ms。 对于SATA硬盘,当增加队列深度时,并不会增加IOPS,只会增加响应时间。这是因为硬盘只有一个磁头,并行度是1, 所以当IO请求队列变长时,每个IO请求的等待时间都会变长,导致响应时间也变长。

寻址空间对IOPS的影响

我们继续测试SATA硬盘,前面我们提到寻址空间参数也会对IOPS产生影响,下面我们就测试当size=1GB时的情况。

FIO安装部署及测试方法案例

我们发现,当设置size=1GB时,IOPS会显著提高到568,IO平均响应时间会降到7ms(队列深度为4)。这是因为当寻址空间为1GB时,磁头需要移动的距离变小了,每次IO请求的服务时间就降低了,这就是空间局部性原理。假如我们测试的RAID卡或者是磁盘阵列(SAN),它们可能会用Cache把这1GB的数据全部缓存,极大降低了IO请求的服务时间(内存的写操作比硬盘的写操作快很1000倍)。所以设置寻址空间为1GB的意义不大,因为我们是要测试硬盘的全盘性能,而不是Cache的性能。

     

硬盘优化

硬盘厂商提高硬盘性能的方法主要是降低服务时间(延迟):

  • 提高转速(降低旋转时间和传输时间)
  • 增加Cache(降低写延迟,但不会提高IOPS)
  • 提高单磁道密度(变相提高传输时间)

RAID测试

RAID0/RAID5/RAID6的多块磁盘可以同时服务,其实就是提高并行度,这样极大提高了性能(相当于银行有多个柜台)。

以前测试过12块RAID0,100GB的寻址空间,4KB随机写,逐步提高队列深度,IOPS会提高,因为它有12块磁盘(12个磁头同时工作),并行度是12。






计算磁盘IOPS的三个因素:
 
1、RAID类型的读写比
 
不同RAID类型的IOPS计算公式:

RAID类型

公式

RAID5RAID3

Drive IOPS=Read IOPS + 4*Write IOPS

RAID6

Drive IOPS=Read IOPS +  6*Write IOPS

RAID1RAID10

Drive IOPS=Read IOPS + 2*Write IOPS


2、硬盘类型的IOPS值
 
不同磁盘类型的IOPS:

硬盘类型

IOPS

FC 15K RPM

180

FC 10K RPM

140

SAS 15K RPM

180

SAS 10K RPM

150

SATA 10K RPM

290

SATA 7.2K RPM

80

SATA 5.4K RPM

40

Flash drive

2500


3、具体业务系统的读写比
 
二、案例

1) 业务需求: 10TB 的FC 15K RPM存储空间,满足6000 IOPS,计算RAID5RAID10分别需要多少块硬盘?

首先需要知道I/O中读操作与写操作所占的百分比。 假定6000 IOPS中读/写比是21

    不同的RAID类型Drive 硬盘实际IOPS负载分别如下:

RAID10:(2/3*6000+2*1/3*6000= 8000 IOPS

RAID5:(2/3*6000+4*1/3*6000=12000 IOPS

参照不同硬盘类型的IOPS值,换算出需要多少块盘:

RAID108000 /180 = 45

RAID512000/180 =67

2)   一个RAID5,是由5500G 10K RPMFC盘组成,换算出该RAID支持的最大IOPS以及能够给前端应用提供的IOPS?

首先10K RPMFC盘,单块盘的IOPS1405块盘最大IOPS值为700

假设读写比为21,能够提供给前端应用的IOPS为:

2/3*X+4*1/3*X = 700

         2*X = 700 
        
         X=350
 
         能够提供给前端应用的IOPS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