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空间段
北斗系统现阶段在轨工作卫星星座由5颗GEO卫星、7颗IGSO卫星和21颗MEO卫星组成,其中,5颗GEO卫星(BDS-2G)、7颗IGSO卫星(BDS-2I)和3颗MEO卫星(BDS-2M)是北斗二号卫星,18颗MEO卫星(BDS-3M)是北斗三号卫星。BDS-3M在提供BII和B3I信号基础上,增加了BIC和B2a两个信号。星座分布如图1所示。
相应的位置为:GEO卫星的轨道高度为35786千米,分别定点于东经58.75度、84度、110.5度、140度和160度。GEO卫星位于距地球约3.6万千米、与赤道平行且倾角为0°的轨道。GEO卫星定点于赤道上空,理论上星下点轨迹(即卫星运行轨迹在地球上的投影)是一个点,因其运动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相对地面保持静止,所以称作地球静止轨道卫星。GEO卫星单星信号覆盖范围很广,一般来说,三颗GEO卫星就可实现对全球除南北极之外绝大多数区域的信号覆盖。GEO卫星始终随地球自转而动,对覆盖区域内用户的可见性达到100%。同时,GEO卫星因轨道高,具有良好的抗遮蔽性,在城市、峡谷、山区等具有十分明显的应用优势。
IGSO卫星的轨道高度为35786千米,轨道倾角为55度,分布在三个轨道面内,其中第一个轨道面三颗卫星升交点地理经度分别为东经95度、112度和118度,第二个轨道面两颗卫星升交点地理经度分别为东经95度和118度,第三个轨道面两颗卫星升交点地理经度分别为东经95度和118度。IGSO卫星,与GEO卫星轨道高度相同,运行周期也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但其运行轨道面与赤道面有一定夹角,所以称作倾斜同步轨道卫星。IGSO卫星星下点轨迹呈现“8”字形。与GEO卫星同为高轨卫星,IGSO卫星信号抗遮挡能力强,尤其在低纬度地区,其性能优势明显。IGSO总是覆盖地球上某一个区域,可与GEO卫星搭配,形成良好的几何构型,一定程度上克服GEO卫星在高纬度地区仰角过低带来的影响。同时,由于我国地处北半球,GEO在赤道平面内运行,由于高大山体、建筑物的遮挡,在其北侧的用户难以接收GEO卫星信号,即存在北坡效应问题,而IGSO卫星可有效缓解这一问题的影响。
MEO 卫星轨道高度为 21528 千米,轨道倾角为 55 度,分布于 Walker24/3/1 星座。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多由MEO卫星组成,运行轨道在约2万公里高度轨道。MEO卫星像极了不知疲倦的小萌娃,在自己的跑道上绕着地球一圈又一圈地奔跑,星下点轨迹不停地画着波浪线,以便覆盖到全球更广阔的区域。MEO卫星因其全球运行、全球覆盖的特点,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实现全球服务的最优选择。
2 地面控制段
地面控制段负责系统导航任务的运行控制,主要由主控站、时间同步/注入站、监测站等组成。
主控站是北斗系统的运行控制中心,主要任务包括:
a)收集各时间同步/注入站、监测站的导航信号监测数据,进行数据处理,生成导航电文等;
b)负责任务规划与调度和系统运行管理与控制;
c)负责星地时间观测比对,向卫星注入导航电文参数;
d)卫星有效载荷监测和异常情况分析等。
时间同步/注入站主要负责完成星地时间同步测量,向卫星注入导航电文参数。监测站对卫星导航信号进行连续观测,为主控站提供实时观测数据。
3 用户段
导航定位和授时等多种类型的北斗用户终端。
4 时间系统
北斗系统的时间基准为北斗时(BDT)。BDT 采用国际单位制(SI)秒为基本单位连续累计,不闰秒,起始历元为 2006 年 1 月 1 日协调世界时(UTC)00 时 00 分 00 秒。BDT 通过 UTC(NTSC)与国际 UTC 建立联系,BDT 与 UTC 的偏差保持在 50 纳秒以内(模 1 秒)。BDT 与 UTC 之间的闰秒信息在导航电文中播报。
以上资料来自: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