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本人原创,原发布于某公司微信公众号,但有些内容并非本人初稿意见,现将原稿发布到本Blog。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剧烈,企业若想在竞争中取得管理优势和竞争优势,就离不开信息系统这一重要的工具,这一点已经成为许多企业的共识。
然而,许多企业对于信息系统的认识,仅仅停留于“我们需要信息系统”,对于“信息系统的价值究竟体现在哪里”、“如何才能充分发挥信息系统的价值”这些问题,大多数企业并不完全清楚。
因此,本文主要围绕这两个问题,分享一下个人在多年信息系统实施与开发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完善的企业信息系统能为企业提供哪些价值?
(一)整合企业各类信息数据,改善企业信息孤岛及信息传递不及时等现象
企业信息系统最首要的价值,就是帮助企业解决信息孤岛问题,实现信息的流畅、及时沟通。
在没有配备信息系统的情况下,企业各部门的信息只能存储在自己的部门的电脑或文档中,或是在各人的抽屉里、头脑中,使得企业的经营管理信息成为部门私有或个人私有,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在这种情况下,信息是在各部门之间的流动是十分不顺畅的。
本人曾经接触过这样一个案例,某企业为了在各部门间进行订单信息交流,采取的是由销售内勤编写销售订单,然后打印分发给各相关部门的办法。一旦订单进度更新,各部门再通过微信或QQ等形式反馈给销售内勤,任何人想要了解订单执行进度,也要再次询问销售内勤。这种方式不仅效率低下,而且经常因为缺乏及时沟通导致信息出错。
如果引入信息系统,上述案例所说的问题将不复存在,只需将销售订单录入信息系统,后续各环节执行状态都能实时更新,并可被相关人员实时查询。
(二)有效减少不必要工作或重复工作,显著提升各部门、各环节操作效率
信息系统的第二个重要价值就是减少重复工作、降低出错率。采用信息系统后,各类原始信息数据一旦录入系统后,后续各环节就可以直接使用,无需重复录入或者重复整理。
在信息系统中,有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叫做“业务-财务一体化”,各类业务处理完成后,自动传递到财务环节进行账务处理,财务人员既不需要也无权录入原始业务信息,而是审核这些信息后进行账务处理,实现了业务数据向财务数据的流动。
以企业常见的采购销售业务为例,业务部门负责录入采购订货及销售订单信息,仓储部门根据这些信息执行到货入库或者发货出库,然后业务部门根据出入库单据填写应收应付结算单确认收付款,最后财务部门对这些结算信息进行审核,并手动或自动生成凭证。在整个业务过程中,原始数据只需录入一次,有效避免了重复工作、降低了出错率,还实现了财务内部控制。
除此之外,信息系统还能自动完成各类数据归集、运算、核对、统计与分析工作,帮助企业节约大量的人力成本。
(三)促进企业各管理流程优化与再造,有效实现企业流程管理控制等需求
流程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一大难题,许多企业管理难题归根结底其实是流程不合理导致的,但由于各种原因,即便有什么好的改进措施,也难以有效推行,尤其是跨部门流程。
引入信息系统后,可以将企业的业务管理流程与信息系统相结合,通过系统来强制流程的走向与及时处理,因此,企业一定要把握住这个绝佳的时机来开展流程优化。
通过引入信息系统,不仅可以将企业现有业务流传尽可能转移到信息系统中处理,还能根据企业需要在流程中加入各种控制点及审批点,确保了流程的严格、有序与合规执行。像企业常见的业务流程审核审批问题、超计划或单据数量执行问题、超预算执行问题、流程执行顺序问题,在引入信息系统后都能得到有效的解决。
(四)明确企业责任部门管理责任,强化企业内控需求,有效降低管理风险
在信息系统应用过程中,各类数据的录入、修改、删除、变更等操作均会自动留下记录,包括操作人员、操作时间及操作内容等,而且后续流程一经执行后,被引用的数据就无法随意修改或者删除了,结合信息系统数据权限控制后,有利于企业明确相关部门或人员的管理责任,进而强化内部控制,有效降低企业经营管理风险。
以某企业物资采购环节为例,企业内各部门负责执行不同的流程,其中采购部门负责录入采购合同、采购请购单及采购订单,并在货物到达公司后,根据实际到货数量录入采购到货单;检验部门负责进行检验,并根据到货单开具检验单;检验完毕,确认可以入库后,仓储部门根据检验结果录入采购入库单。以上各环节环环相扣,原始数据仅在采购合同中录入,后续单据都是参照上游单据开具,各环节人员只录入实际数量等信息,并对自己录入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与及时性负责,有效明确了各部门的管理责任。
再以制造企业最关注的仓储物资管理问题来说,在没有信息系统的情况下,想要确保仓储数据的准确性、实现账实相符的难度很高。引入信息系统后,在确保物资由仓管员独立管理,每一笔业务都由仓管员经手的情况下,就可以要求仓管员对其管理仓库的数据准确性负责,仓管员无法再以任何理由推卸责任。
(五)通过对各类系统数据信息的查询、统计与分析,为企业创造管理价值
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往往需要编制大量报表,包括查询、统计、分析报表。但是,每一份报表从数据采集与整理,到报表编制,到报表打印或传输,不仅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且难以避免出错。此外,由于编制过程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当报表提交到企业经营管理者环节的时候,所呈现的往往已经是过时的信息,报表的价值往往大打折扣。
启用信息系统后,只要被统计分析的数据已经进入信息系统,就可以通过系统内报表进行自动、实时统计分析,相关人员随时都可以直接在信息系统中进行查询。当然,这一点需要两个方面的支持,一方面是在信息系统实施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后续需要使用的信息源,确保各类数据源在业务过程中得以记录到系统中,另外一方面需要有熟悉信息系统数据表及业务逻辑的人员进行针对性的报表二次开发。
对于企业关注的重要的数据信息,还可以设置自动预警,一旦有特定数据信息达到企业预先设置的预警线,就能立即自动提示相关人员,以便及时做出相应的管理决策。对于部分实时性要求特别高的数据,企业还可以配置看板,将特定的业务信息数据实时展示在显示屏上,实现对业务数据的实施监控。
三、如何才能让信息系统为企业发挥应有的功能与价值?
1、选择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信息系统产品,并做好软硬件设备及网络安全保障工作
企业在开展信息系统产品选型过程中,一定要在充分考虑自身需求的基础上,尽可能选择知名度高、用户量大的信息系统产品;同时,在信息系统版本及模块选配过程中,要与软件供应商售前顾问进行充分的沟通,选择适合企业自身情况的合理功能模块组合。
无论如何,一定要避免以下两个极端情况:一种是软件供应商为了提高成交金额,不负责任的为企业推荐不需要的功能模块或对企业来说过于高端的软件产品,导致浪费了不必要的金钱与时间成本,甚至可能因为软件增加了过多不必要的功能节点及控制节点,导致业务管理流程效率受到影响;另一种是企业为了节约成本,选择了最入门的软件版本及最精简的功能模块,导致大量业务需求无法得到实现,信息系统上线后还有大量的工作需要通过手动进行处理,最终难以达到想要的效果。
此外,对于软件配套的服务器、网络设备等硬件设施,企业也应当注意合理配置。一方面为了提高软件运行效率,进而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则是为了信息数据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目前网络上有很多“勒索病毒”,主要攻击对象就是企业信息系统服务器。本人已经见过太多不注重服务器安全防护,导致中勒索病毒,不得不花费大量金钱进行解密,或者花费大量时间进行数据修复的案例了。
2、重视“信息系统实施”工程,选择合适的软件实施服务商,软件固然重要但实施更重要
许多人可能不理解什么是“信息系统实施”,其实,软件供应商销售给企业的信息系统软件通常都是标准产品组件,但由于每个企业的经营特点、档案资料、业务流程及管理需求等都存在差异,所以购买后的信息系统软件必须经过“信息系统实施”后才能上线使用。
信息系统的实施与装修房子有点类似,业主向房地产开发商购买“毛坯房”后是无法直接入住的,还需要耗费大量时间进行“设计”与“装修”。然而,绝大多数没有接触过信息系统的人并不了解实施这件事情,所以当软件供应商提出除了购买软件产品费用外,还需要支付一笔的“软件实施费”的时候,许多企业是排斥的,在他们看来,“我们已经花了这么多钱向你们购买软件了,你们不是应该帮我们把软件装好,然后教我们怎么使用吗?”
在信息系统软件行业中,有一个十分经典的说法叫做 “三分软件,七分实施”,这句话的意思是软件是否成功,主要取决于实施,这是因为国内知名的信息系统软件比如金蝶、用友,其同价位产品的功能都是大同小异的,信息化项目能否成功,主要取决于软件实施过程。个人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更极端一些,我认为是“一分软件,九分实施”,因为我见过太多因为实施水平不足,导致项目失败的案例了。
因此,企业一定要高度重视系统实施,尽可能选择经验丰富、有责任心的软件实施服务商。毕竟,同样一套“毛坯房”,在不同设计师、不同用料、不同装修队的设计与装修下,最终的效果是天差地别的。
3、在实施过程中积极配合服务商开展需求调研确认、数据档案整理及系统管理流程设计
如前所述,软件实施过程实际上就是将企业管理需求应用到信息系统的过程,这是一项需要甲乙双方高度配合才能完成的工程,绝不是软件实施服务商的“独角戏”。对于甲方来说,了解自身的管理情况及需求但并不了解软件,对于乙方来说,熟悉软件情况却不知道甲方的实际情况,只有双方共同配合,才能真正做好实施工作,在这之中需要考虑的事项很多,本文仅列举如下三点:
1)组织信息系统需求调研,充分收集各部门的信息化需求,在确认需求是否应实现及能否实现后,再开展软件实施工作。
企业各部门人员对于信息系统都有着自己的独特需求,如果没有提前调研沟通确认需求,等到实施完成后才提出来就为时已晚了。这就好比房子装修,如果事先不考虑清楚就开始施工,装修到一半时再想要改变就只能返工了。因此,企业一定要在软件正式开展实施前,甚至是软件选型过程中,就提前开展需求调研,全面收集各部门的信息化需求。
当然,需求也是要分情况考虑的,并非所有需求都一定要实现的,还要考虑实现需求所需付出的成本。因此,企业在与服务上沟通过程中,一定要确认各类需求是重要、是否确实需要在信息系统中实现、能否在系统中完美实现。如果现有配备的系统无法完美实现需求的话,是选择让步实现,还是选择增加增购能实现的功能模块,或是进行二次开发,甚至是更换软件产品,这些都是要提前考虑清楚的。
需要注意的一点事,由于甲方并不了解软件,所以提出来的需求可能是有局限性的,因此,企业一定要要求软件服务商对软件功能进行全面、细致的介绍,并将软件各类功能充分利用起来。本人在多年信息系统实施中,就遇到过许多企业存在这样一种现象,他们主观的认为某些功能信息系统是不可能实现的,也就没有向我们提出来,直到我们无意之中发现,才帮助企业将该项工作转为通过信息系统处理,极大提升了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当然,这一点与软件实施服务商关系也很大,很多软件实施服务商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即便遇到也不会主动提出来,以免增加工作。
2)在充分考虑企业未来管理需求、统计分析需求及业务应用需求的前提下,对各基础档案资料进行合理分类设计与梳理。
信息系统本质上是关系型数据库构成的,其应用基础就是各类档案资料,这样才能确保数据的一致性、规范性与严谨性。然而,许多企业在实施过程中并不了解或者不重视这项工作,加上许多软件实施服务商为了快速上线,也没有向甲方传达这一工作的重要意义,仅仅要求甲方简单提供现有的档案资料并导入系统中,造成的结果就是后续甲方在应用系统时,大量存在一物多码、档案遗漏、分类不合理、名称容易混淆等问题,为系统应用及数据统计分析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因此,企业一定要积极配合乙方,对各类基础档案进行梳理,包括并不限于:存货分类与档案、客商分类与档案、BOM资料、价格体系、会计科目与项目核算体系、购销类型、出入库类别、收付协议、合同分类与阶段档案等。对于这些档案资料,应当组织相关部门一起进行讨论,尤其是数据使用部门。在梳理完成后,还应当明确后续的档案维护归口部门,档案维护与命名规则等,以保持数据的长期规范性。
3)结合所选信息系统的功能、企业业务流程现状、业务控制需求等因素,将企业管理流程与系统流程进行有效融合设计。
前面已经提到过,信息系统的引入,是企业开展流程优化再造的重要时机,因此企业一定要避免如下两种情况的出现:
第一种是不作任何思考将企业现有业务流程照搬到系统中,却没有思考一下原有业务流程是否合理,结合信息系统后是否可以进行改进,浪费了利用信息化进行业务流程优化与重构的绝佳机会。
第二种是完全按照软件实施服务商提供的建议进行系统流程设置,完全不考虑企业自身实际状况,最终造成管理流程不合理,甚至是缺乏内控有效性。
4、重视信息系统的数据价值,充分利用系统报表或进行报表二次开发,尽可能杜绝手工报表编制工作
如前所述,如果企业已经将各类经营管理数据纳入信息系统中进行管理,自然就能够自动呈现企业需要的任意报表数据格式。
然而,许多企业引入信息系统后,并没有意识到数据已经在系统中,还在沿用以前的手工登记数据、手工编制报表、口头交流信息等环节,而且这个现象非常普遍。
以本人曾经实施过的某个项目为例,在该企业信息系统已经详细记录采购业务全过程信息的情况下,采购部门还保持着手工编制Excel到货台账的习惯,手工登记每一批项目物资到货情况,然后发送给生产等相关部门。这项工作不仅需要耗费大量不必要的时间,而且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都难以保证,得悉这点后,我们为其量身定制了一份到货登记表,彻底取消了这项工作,所有相关部门可以随时在系统内自行查询到货信息。
因此,企业一定要高度重视对系统报表的利用,在本人所实施过的企业中,只要是已经进入系统内的数据,如果需要查询、统计或者分析,我们都尽可能帮助其配置系统报表或进行报表二次开发,极大提升了数据的准确性、实时性,并节约了大量工作时间。
5、重视知识转移工作及系统运维工作,确保软件服务商离开后,企业能够独立对软件进行优化与运维
实施得再好的信息系统软件,也离不开人的使用,如果企业不重视“知识转移”工作,各信息系统用户不注重对软件原理与操作细节的学习,或者不能严格执行系统操作规范,那再好的软件也不可能发挥出应有的价值。因此,企业一定要要求软件实施服务商充分开展信息系统相关培训工作,如有必要应可对系统用户进行测试与考核。
在培训过程中,尽可能要求软件实施服务商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进行培训资料的准备,甚至是编制专门的培训课件资料,同时要求企业各部门必须无条件配合参与培训,并认真进行学习、测试,如有必要还应当组织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考核。不过,由于许多企业并不重视实施,在实施费用方面过于节约,软件服务商很难做到针对性的培训,培训过程通常局限于对软件基本功能的介绍讲解,效果并不理想。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企业管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当企业实际情况发生变化后,信息系统流程很可能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当企业内部产生新的需求后,信息系统可能需要进行修改配置甚至是开发。所以,企业一定要注重信息系统运维工作,最好是配备一名专职的运维人员,参与信息系统实施的全部过程,才能确保后续软件服务商离开后,能够独立对软件进行持续优化调整,这对于运维人员的要求还是比较高的,所以许多企业的选择是在项目完成后,把乙方实施人员挖到甲方信息部门。
结语
总的来说,企业不仅需要充分认识到ERP系统的重要性,更应该深入了解如何有效发挥这些价值,采购ERP系统并非结束,仅仅是企业信息化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