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充满着高度的不确定,于是“降本增效”已成为传统企业最热的话题,在此模式下带来的是企业内部的各种“卷”,企业各部门一方面要积极降本、开源节流,而另一方面又在暗暗争夺本就不足的企业资源,体现其能力;如此情况下在领导眼中的投入大户数字部门此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既要在资源受限的情况下开展数字化工作,又要体现数字化的价值,此时难度可想而知。
大部分的企业CIO都想当然的认为,数字化建设必须高投入不断投入才有效果,只重视了资金的重要性,而忽视了数字化如何体现其价值能力,所以在降本增效模式下数字部门首要考虑的是如何利用数字技术赋能管理,实现效率的提升、体现管理成本的降低,老杨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场景来体现:
第一,时间即成本
企业为什么引用信息系统?其目的就是为了提升工作效率,但现实是大部分的企业虽然引进了各种数字化系统,但工作效率并未因此得到改善,究其主要原因还是线上流程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打通,大部分传统企业缺乏流程管理意识、优化意识、审批时效意识,所以即使做了流程在线化,也仅仅是流程搬家而已,将在线下本就混乱不堪、职责不清、权责不明的审批环境换了一个地方而已,领导要清楚的是线上流程是端对端、点对点的,并不会随着人的想法而自动流转的,每条线上流程都有其固定的流转线路图,但当缺乏优化时,随着带来的就是新的混乱;如果相关领导的思想不做转型,还喜欢签字带来的快感而消极抵触流程在线化时,流程的审批时效将大大增加,甚至不如纸质审批效率高,所以我们不难看出时间即成本,企业不仅要从运营的高度整理、优化流程,更要提升在线流程的审批时效,充分发挥数字化系统应有的价值,提升企业员工的系统应用能力。
第二,沟通即成本
在企业内部沟通场景很多,会议是每个企业最常见的一种沟通场景,但在内卷模式下部分传统企业会议扎推开,规模较大的集团性企业拥有众多的分子公司且分散在各地,因此产生大量的会议额外成本,例如交通费、差旅费、食宿费等,虽然在线会议系统已十分成熟,但由于思想意识难以转变,部分传统企业还是喜欢线下会议,因此企业需要转观念,少开会,开快会,减少线下会议,尽可能多采用线上会议模式,以减低线下会议成本,因为每场线下会议意味着成本,企业要学会在线下会议问题上做减法,在线上会议做加法,提升会议效率的同时,降低会议成本,这也是数字化技术带来的成本优势。
第三,风险即成本
随着市场的高度不确定,各大企业随即加强了风险管控,但传统的模式只能是事情发生了才知道,想亡羊补牢但悔之晚矣,所以企业需要借助数字的技术与能力打造业务全过程风险管控能力,利用风险管控系统不仅实现对风险的预判、事前预防、事中管控、还要实现事后分析追责;利用数字化技术将风险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本身就是降低了企业的运营管理成本,所以企业要利用系统实现在风险事件上做减法,在防控上做加法,因为风险即成本。同时要注意的是,在当前互联网自媒体高度发展的当前,企业更要注意防范舆论风险,加强舆情监控,如因网络事件导致企业品牌形象受损,带来的可能是灾难性的后果,所以说舆论即风险。
第四,数据即成本
如果非要说企业数字化转型价值在哪个方面体现最直观?毫无疑问就是数据。但当前大部分的传统企业数据化意识不强,所以即使应用了数字系统,但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难以保障,虽然系统内有大量的数据,但大分部的企业高层并不相信数据,究其原因就是数据质量没有保障,所以也可以这样说,大部分的企业做数字化最终都做了一个寂寞,因为数据质量难以保障,企业除了要改善全面的数据意识,最重要的是要加强系统内的数据质量管控,想办法提升数据质量,为企业管理的决策能力提供重要依据,在这里不难看出,数据即成本。
第五,混乱即成本
当前大部分企业做数字化的本质其实就是资源之争,谁在企业内部更有话语权,谁就可以有数字化的建设权,所以我们看到了大量数字化建设的乱象,业务部门不经信息部门胡乱引进系统,分子公司不按集团总部统筹自行做数字化建设,最终造成大量的功能重复、数据孤岛,数字化建设混乱带来的结果就是因技术能力不足而造成的各种成本的增加,所以企业数字化建设需要的就是统一管理、统一实施,而非打乱仗!因为混乱就意味着成本增加,所以企业应在混乱的管理上做减法,在统一科学的管理上做加法。
以上就是数字化在企业日常管理中降本增效场景的体现,技术是抽象的,所以价值显现难也是正常的,但企业的管理是显而易见的,所以数字化转型的本质就是管理+数字化,管理+互联网,利用技术能力实现管理价值的最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