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K BUSY的理解误区

时间:2022-10-21 01:00:41

前几天有个客户的系统存在性能问题,从AWR报告上我们看到是CPU使用率过高,同时GLOBAL CACHE方面的争用比较严重。系统中的烂SQL很多,数据库中很多几十GB的大表也没有分区,总之问题很多。不过这套系统使用了闪存盘,虽然IOPS高达3-4万,不过磁盘IO的性能还可以。USER IO平均值为2毫秒左右,SYSTEM IO平均值为1毫秒左右。

昨天一个研发单位的数据库专家很兴奋的告诉我,他从nmon的监控数据中找到系统性能问题的根因了,存储系统存在瓶颈,因此他组织开发人员去优化物理IO比较多的SQL语句了。当然这种SQL的优化工作肯定对系统是有益的,所以我也没拦住他。不过我觉得很纳闷,明明系统中看IO情况还可以,为什么从nmon上看到IO性能存在很大问题呢?

DISK BUSY的理解误区

我当时觉得很奇怪,就说从数据库层面上看,似乎IO量虽然很大,不过使用SSD盘的后端SAN存储的性能还凑合,不至于让系统那么慢。不过他贴了一张NMON的图出来,看上去好像盘的IO延时都有70多毫秒。我想了半天,没想明白什么原因,OS上IO采集到的数据与数据库IO延时之间出现较大差异,往往是数据库十分空闲,操作系统IO数量极少的时候才会出现,对于如此高IO负载的系统不大可能出现如此大的偏差。因为岁数大了,眼睛老化了,因此在手机上也看不清楚。

DISK BUSY的理解误区

回到办公室,我突然想起来,nmon监控操作系统好像在后台采集状态是不会采集IO延时的,只有实时监控才能看到IO延时。这套系统是Oracle 11.2.0.4,默认是安装了OSWBB的,我从TFA里找到OSW的IOSTAT看了一下,IO延时都在3毫秒左右。

难道是nmon和OSW采集到的数据不同?于是在电脑上打开那张图看了看,原来他看到的60+的指标并不是IO延时,而是DISK BUSY。不过他们十分确定的认为磁盘过于繁忙,说明IO负载过高,会严重影响Oracle数据库的性能。

我见过很多持此观点的DBA,nmon的DISK BUSY来判断OS的IO能力是否存在瓶颈。二十多年前,我也是采用这个方式帮用户分析操作系统IO性能的,这是因为当时对这个指标的认知存在错误。

DISK BUSY,在UNIX系统中叫DISK BUSY或者DISK USAGE,在LINUX中叫util%。不同的LUNIX/UNIX版本,在计算DISK BUSY上会有些不同,不过其主要是衡量一个设备存在IO的时间所占的比例,计算方式是排除掉无任何IO的时间段,剩下的时间段除以采样时间总长度,就是DISK BUSY。这个指标的历史十分悠久,要追溯到使用DAS的三十多年前。那时候的磁盘设备IO并发能力极弱,甚至还有一些IO设备是串行设备。在那个年代,DISK BUSY能够很好地反映出IO设备的繁忙程度。

其算法是在某个时间段内采样IO,如果IO数大于0,则计算为1,否则计算为0。最后采样为1的占比就是DISK BUSY的值。不同版本的操作系统具体采样和计算方式会有不同,不过大体上是这样计算的。比如我们在1秒钟内采样1000个点,每个采样点上都有1个IO,那么这个设备的IOPS是1000,DISK BUSY 是100%,不过这个IO负载对于一块SSD盘来说实际上只是毛毛雨。

SAN存储与现代的SSD设备都不是串行IO设备,是并行设备。在现代存储上做采样的时候,很可能出现这种情况:采样点上,50%的点是无IO的,50%的点上可能平均每个点有50个IO,那么这个设备上的IO负载是25000,负载十分高,但是DISK BUSY 的值是50%。这样就出现了DISK BUSY比较低,实际上IO负载很高的情况了。

正是因为这些年存储技术的发展,传统的DISK BUSY指标已经无法反映出存储系统的真实性能瓶颈了。因此最近这二十年,我们基本上都不用DISK BUSY来判断存储设备是否存在瓶颈了。判断存储设备IO瓶颈的最佳方法是从IOPS、IO吞吐量、IO延时这三个指标来做综合判断。当IO延时与基线数据偏差较大,比如高出5倍以上,那么很可能IO系统已经出现了瓶颈。或者说IOPS或者IO吞吐量超出后端存储设备的基线值1倍以上,就说明IO系统存在瓶颈。

对于基线,有时候我们在分析问题的时候缺乏历史数据和评测数据,不太好衡量基线。我们也可以通过一些经验值做一些估算。比如说对于Oracle数据库,单块读延时在10毫秒以内,IO性能对数据库影响还可以接受,超过10毫秒则会影响较大。对于PG数据库,因为使用DOUBLE CACHE,因此操作系统IO延时低于20毫秒,基本上还可以接受,超出则需要关注。

对于存储设备的IO能力,也可以做一些简单的估算,比如你的数据库使用SAN存储,后端使用了100块15000RPM 的SAS HDD盘,那么可以粗略估算一下每块盘的IOPS大约是300-400,以300计算,那么大约是30000 IOPS的能力,因为RAID 5损失掉30%,那就是21000 IOPS。如果存储的CACHE 命中率是60%,那么这个存储系统大约能够提供的IO能力是21000除以0.4,也就是52500。如果这个存储系统的负载达到80%以上就会出现较大延时,那么当数据库的IOPS达到4万以上的时候,就要关注IO性能是否存在瓶颈了。

对操作系统指标的理解,是要经过大量案例的磨练,并不断的通过知识学习来完成的,而实际上我们在学习这些知识的时候,往往会看到很多过时的,甚至错误的知识。还有些知识是有时代限制的,在二三十年前可能是正确的,到今天可能就不正确了。这对于DBA来说,想要正确地识别知识的真伪,确实十分困难。不过经过大量的案例的实践,不断地积累正确的知识,DBA能力就会越来越强。只要保持学习,保持参与一线技术工作,我想DBA干到五十岁是没有问题的。我今年54了,虽然已经不常在一线工作,不过偶尔还是会参与一些一线案例的分析。我也想挑战一下,DBA这行当能不能干到60岁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