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数据库市场热闹非凡,百花齐放,据称有300多家数据库厂商,而据不完全统计,过去两年内,就有数十家新的数据库创业公司成立。数据库成为资本追逐的宠儿,新闻的热点。在这一片热闹之中,上云是比较确定的发展趋势,云数据库早已成为推动中国数据库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尤其是一些云大厂,有相对完善的数据库产品线,在Gartner发布的2022年Gartner云数据库管理系统魔力象限中,腾讯云数据库的执行力遥遥领先于Niche players和Visionaries中的其他厂商。同时据Gartner云数据库管理系统运行用例关键功能报告,OLTP(TDSQL/TDSQL-C)及轻量级TP能力(KeeWiDB)得分均为国内第一。[1]
岁末年初是回顾与展望时节,近日,ITPUB&IT168与腾讯云数据库总经理王义成展开了一场对话,回顾腾讯云数据库的过去一年的发展,聊了聊腾讯云数据库的布局和规划,希望能从中一窥中国数据库的现状和未来。
“自研+融合”战略深入云时代
2022年对于腾讯云数据库而言是一个开花结果之年,如入选Gartner云数据库管理系统魔力象限,腾讯Q2财报首次披露了腾讯云数据库收入增幅,同比增长超过30%,TDSQL在互联网、金融、政企、能源等领域不断落地。
王义成强调,不同的业务场景对数据库的需求并不相同,不存在一款数据库通吃所有场景的情况,数据库只有通过自研和融合才能满足更为多元的业务场景需求,“自研+融合”战略是腾讯云数据库的发展方向。
今年,腾讯云数据库在产品层面不断自研创新,陆续发布了腾讯云数据库备份服务DBS(Database Backup Service),发布全新NoSQL数据库KeeWiDB,自研TDSQL下一代Spanner架构的原生分布式数据库,发布云原生数据库TDSQL-C 新版本,搭载腾讯自研数据库内核TXSQL,在云原生架构、基础硬件能力、自研内核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升级。据悉,目前腾讯云数据库主要有三条产品线:
一是关系型数据库,包括云托管RDS产品,以及自研内核的数据库产品,涵盖集中式部署和分布式架构的相关产品,分布式数据库既有分库分表+中间件技术路线,也有原生分布式技术路线,包括TDSQL-C,以及下一代原生分布式数据库。二是NoSQL数据库,包括Redis、MongoDB、时序数据库CTSDB、图数据库 KonisGraph、KeeWiDB等,支持集中式部署,也支持集群部署满足分布式场景需求。其中,KeeWiDB是腾讯云自研的兼容Redis协议的缓存数据库。三是腾讯云自研的数据库生态工具,包括数据传输服务 DTS、数据库智能管家 DBbrain、数据库管理(Database Management Center,DMC)等,提供数据迁移、数据库运维、SQL审计等相关服务。
如今,云与分布式是数据库发展的两大重要趋势,腾讯云在云与分布式方面都有很大的投入。王义成介绍,云数据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0阶段将开源或商业数据库的内核搬到云上利用云供应链的便捷,但是数据库的部署模式和使用方式并没有发生本质变化。2.0阶段将云计算技术与数据库在技术层面实现整合,利用云计算能力升级数据库的架构更好地发挥云的价值。像TDSQL-C、KeeWiDB,通过腾讯云对硬件和资源的把控,通过软硬结合,存算分离架构,再利用全链路RDMA网络去加速,更好地攫取硬件性能,充分利用云的弹性,发挥数据库价值。3.0阶段随着人口红利消失,降本增效的需求更为凸显,需要轻运维,让开发者拥有一个随需使用的数据库,Serverless数据库将是未来云数据库的发展方向。
在分布式数据库方面,不同的架构各有特色。以腾讯云自研的两种原生分布式数据库路线为例,TDSQL-C更适用于灵活的扩缩容场景,是腾讯云内部增速最快的一款产品,不过在存算分离后,需要日志级别传输,对基础网络环境有较高的需求,腾讯云使用全链路RDMA网络,加上硬件加速,可以实现数据库的极致性能。share-nothing架构在一些极致的TP场景下由于网络开销会使得RT过长,腾讯云通过在存算分离基础上采用对等架构,将计算与存储部署在一个物理节点上解决RT过长的问题,Spanner 架构更适合大型企业相对稳态的业务,更多是私有化部署。
王义成认为,在云时代,企业机构对数据库的本质需求其实并没有发生变化,比如数据库必须要满足 ACID基本原则。但是在云时代,数据库在大规模部署,运维层面的便捷性,以及快速扩缩容等业务场景,更适合云的特性。腾讯云始终坚持要根据不同业务场景需求选择合适的数据库。
融合是数据库重要发展趋势,包括产品层面的软件、硬件融合,云与分布式的融合,王义成指出,在数据库融合方面,HTAP的融合以及公有云和私有云的融合是目前有广泛需求的数据库融合方向,腾讯云数据库能够很好地支持HTAP场景,支持本地部署、私有云、公有云、混合云等多种部署模式。其它的融合方向如多模、时序与分析的融合还需要进一步观察,也许物联网等机器数据的爆发会带来更多的融合场景需求。除了数据库产品层面的融合,生态融合将是数据库发展的重点,生态融合需要上下游伙伴共同协作,提升中国数据库产业的服务能力,腾讯云将在生态层面加大投入推动中国数据库的发展。
国产化浪潮下谁能笑到最后?
在国产化替换浪潮下,国产数据库迎来重要的发展机遇。王义成认为,国产化替换市场更多还是偏私有化部署。“在国产化替换市场上,要解决关键两个问题,谁的交付成本低,谁的服务效率高,谁能把商业模式毛利搞得足够健康,谁就能活到最后。”解决以上两个难题,需要数据库产品能力足够强,足够标准化,产品升级效率足够高。腾讯云这样的云厂商可以利用公有云的优势,灰度公测,在云上充分触达用户,在广泛的真实业务场景中试炼打磨产品,在私有部署使用前,很多产品bug都能够被解决。
在数据库服务方面,Oracle时代,已经形成比较完善的服务体系,市场服务格局相对稳定,有的厂商专门围绕Oracle、DB2等数据库产品提供实施服务,专门的ISV做集成服务。而如今国产数据库百花齐放,竞争格局未定,数据库产品层面还处在跑马圈地的阶段,很多原来围绕Oracle等做实施服务的厂商和ISV也推出相应的数据库产品,造成数据库服务人才的断档缺失。王义成认为,未来随着市场的洗牌,经济回暖之后,大家会回归理性,市场会留下三四家数据库龙头厂商,可能其他的厂商更多围绕着龙头数据库厂商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然后借鉴 Oracle服务体系的优势,进行一级、二级、三级分层服务,目前中国数据库市场离数据库分层服务还有点远。
金融业是国产化替换浪潮下的重要行业,对数据库的性能、稳定性等有非常高的要求,是国产数据库争抢的高地。腾讯云数据库在国有大行、中小银行以及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有广泛落地,据王义成观察,目前金融业对数据库的选型需求主要分为三类:
第一类包括大型银行在内的大型金融机构,有比较强大的IT团队,能够根据自身业务需求和IT需求选择合适的数据库,如面向未来业务发展选择分布式数据库替换传统的IOE架构重构核心系统,在选型时对数据库基础能力有严苛的要求,腾讯云会帮助客户更好使用分布式数据库,发挥分布式数据库的架构优势。据腾讯云观察,近两年大型金融机构以稳态业务替换为主,稳态业务其规模以及QPS、TPS 相对固定,看重OLTP的能力与产品的稳定性,更多会基于分库分表+中间件去进行分布式替换,分库分表架构已经经过多年的充分验证,能够很好支持大型金融机构的数据库替换需求。
第二类金融机构并不涉及重构核心系统,更多由于监管等原因去替换数据库,这类替换场景以保险公司或大型资管行业偏多,在数据库选型时会更看重Oracle兼容性,需要更低的替代成本。
第三类如一些中小银行、中小保险等金融机构。其业务系统多是由神马、长亮这样的金融业ISV提供,这类系统在数据库选型时会更看重国产数据库与ISV的适配性与相关合作案例,腾讯云会与行业 ISV 做性能调优方案集成。
腾讯云在金融业锚定三类不同客户的需求,加大自研和生态融合来提供更优的服务。据悉,腾讯云的内核团队正加强产品的Oracle兼容性研发,包括PL/SQL、函数、触发器等。此外,腾讯云不断提升数据库的性能、易用性,增强标准化和服务能力。
如今国产化替换市场大多是存量市场的国产化替代,大家普遍认为产业升级的逻辑比单纯的替换逻辑更为合理。王义成指出,企业为了更好地适应未来 10 到15年业务发展,去做IT 基础设施的升级,进行分布式系统改造,这样的升级逻辑产业全线配合起来效率最高。“明年我们会继续坚持自研+融合两大核心战略,把好的产品推向客户使用,让客户可以越用越好,推动中国数据库市场更健康地发展。”
标注【1】:数据来自Gartner云数据库管理系统运行用例关键功能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