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文《阿里凑单算法首次公开!基于Graph Embedding的打包购商品挖掘系统解析》笔记
从17年5月份开始接触Graph Embedding,学术论文读了很多,但是一直不清楚这技术是否真的能应用于工业界?
最近导师转发给我一篇文章,名为《阿里凑单算法首次公开!基于Graph Embedding的打包购商品挖掘系统解析》,眼界大开!
今天就阅读这篇推文,做一些摘录和笔记...侵删!
传送门:http://mp.weixin.qq.com/s/diIzbc0tpCW4xhbIQu8mCw
一、背景
凑单作为购物券导购链路的一个重要环节,旨在帮助用户找到商品,达成某个满减门槛(比如满400减50),完成跨店凑单,完善购物券整个链路的体验。满减购物券作为大促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营销手段,优势远大于红包、商品打折等优惠活动,它不仅能给用户带来切实的优惠,而且能让用户买的更多,提升客单价。凑单作为用券的重要链路,旨在帮助消费者找到能使用同门槛优惠券的商品。
近期,阿里的凑单设计相比往年,有两个重大突破,首先是产品形态上的改变,往年,凑单只是一个商品推荐页,今年,凑单能够支持搜索、价格筛选、类目筛选、销量排序、价格排序等搜索功能。其次,算法上做了重大突破,基于Graph Embedding的bundle mining,bundle是打包购的意思,他们认为凑单的重要场景是当用户已经加购了商品A,还想找一个能一起打包买的商品B,而不是想找跟A相似的商品C,传统的u2i、相似i2i并不能满足凑单场景的需求,为了突破找相似等经常被人诟病的体验,我们甚至不能有u2i、相似i2i等逻辑,所以bundle mining变成凑单算法优化的重点,不仅能提升丰富性的体验,还能提升转化效率。
二、核心算法
1. 基本思路
图是一种抽象程度高,表达能力强的数据结构:节点可用于表示现实世界的实体,而实体之间的关系则通过节点之间的边来体现。常用的图有社交网络、商品网络、知识图谱、用户-商品网络等等。
用户行为是一个天然的网络图,边和节点往往有着各种丰富的信息,graph embedding是学习节点的一种连续、稠密、低维的向量表示,以便通过向量的关系来衡量节点之间的关系。
Graph embedding是学术界一个重要的研究方法,传统的方法是对用于描述网络的affinity matrix进行矩阵分解,得到节点的低维表示。但是这种方法计算量大,不适合大型网络。随着 word embedding技术成功,涌现出一批借鉴语言模型完成graph embedding的方法:DeepWalk、node2vec、metapath2vec等等。这些方法大都包含两个步骤:(1)基于random walk挖掘节点之间的关系(由节点组成的sequence);(2)将节点序列当做语料库中的句子,从而采用skip-gram模型学习节点的向量表示。
2. 主要技术
Graph embedding技术相比较于传统的协同过滤最大的优势是:基于random walk采样序列,能够挖掘出图中一阶,二阶甚至更高阶的关系,如朋友的朋友也是朋友。random walk能够充分利用图的传播能力,解决用户行为数据稀疏的问题,大大提高覆盖率和转化率。
阿里的工作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1)基于用户购买行为构建graph,节点:商品,边:商品间同时购买的行为,权重:同时购买的比重,可以是购买次数、购买时间、金额等feature;
(2)基于权重Sampling(weighted walk)作为正样本的候选,负样本从用户非购买行为中随机抽样;
(3)embedding部分将无监督模型升级成有监督模型,将基于weighted walk采出来的序,构造成item-item的pair对,送给有监督模型(DNN)训练。下图是算法框架图。
idea:能否基于网络关系挖掘高阶相似度或其他的信息、人为制定的规则,找出更为准确的负例?
step 1 构建带权网络
节点——商品,边——商品间共同购买的关系,权重——共同购买的次数、购买时间。
为什么需要带权重的Graph?因为random walk等传统方法不适用商品网络,商品节点动辄上千万,其中大部分节点的关联性是很弱的,也就是冷门商品居多,只有少部分商品构建的graph是热点,如果采用random walk去采样,会采出很多冷门节点的序列,所以我们基于边的权重去采样(weighted walk),使采样尽量往热门节点方向游走,这样采样出来的样本置信度才更高。
idea:基于节点重要性采样呢?
因此,输入是一个带weight的graph ,Graph定义:G = (V,E,W),V = vertex (顶点或者节点,在bundle的问题中,特指商品),E = edge(边,在bundle的问题中,特指共同购买) ,W = weight(边的权重,共同购买的次数、时间),如下图,接下来就要进行sampling。
step2 sampling
传统的方法,比如Deepwalk,它的Sampling本质上是有两部分,首先,通过random walk的方式进行游走截断,其次,在仍给word2vec中Skip-Gram模型进行embedding之前,用negative sampling的方式去构造样本;这种随机采样的方法会大概率的将热门节点采集为负样本,这种方式适用于语言模型,因为在自然语言中,热门的单词均为无用单词(比如he、she、it、is、the)。对于我们的商品网络,刚好相反,热门商品往往是最重要的样本,如果采用negative sampling的方式去构造样本,模型肯定是学不出来。因此,我们基于边的权重去采样(weighted walk),使采样尽量往热门节点方向游走,以下图为例:
举个例子来说,假设游走2步,从节点A出发,随机取下一个邻居节点时,如果是random walk算法,它会等概率的游走到B或C节点,但是我们的算法会以7/8的概率取节点C,再会以8/12的概率游走到节点D,最终很大概率上会采出来一条序walk=(A,C,D),对于原始graph,A和D是没有关联的,但是通过weighted walk,能够有效的挖掘出A和D的关系,算法详见:
算法实现是在odps graph平台实现的,一个分布式的图计算平台,离线graph有2亿条边,3千万节点,10分钟跑完所有的数据,实时部分,阿里实现了每分钟最高可更新10w的Graph边的结构,后期阿里会公布如何在分布式odps graph平台实现这套算法的。
step3 Embedding
上一部分介绍了如何构建了带权重的概率图,基于带权重的采样(weighted walk)作为正样本的候选,负样本从用户非购买行为中随机抽样;这一部分主要介绍embedding的部分,将基于weighted walk采出来的序,构造成item-item的pair对,送给embedding模型,构造了一个有监督embedding模型(DNN),规避无监督模型无法离线评估模型效果的问题。模型结构如下图。
模型是在SDNE模型上家里几层全连接层和一层softmax层,但是推文中没有交代ground truth是什么,即物品和物品之间的相似度如何衡量?
三、实现
离线
a)训练:离线模型在PAI平台上用tensorflow框架实现,抽取了历史50天的全网成交数据,大概抽取3000万节点,构建的graph,在odps graph平台做完weighted walk,产出2亿条样本,也就是item-item的pair对,训练至收敛需要2小时的时间;
b)预测:从全网所有行为中,随机抽取几十亿条pair对,去做预测,给每对item pair预测一个score;
c)上线:对每个种子商品取topN的bundle商品,打到搜索引擎的倒排和正排字段,从qp中取出每个用户的种子商品,基于倒排字段召回bundle商品,基于正排字段做bundle排序
注:在搜索引擎中,倒排是指一个关键词对应很多文章,正排是一篇文章,对应很多关键词。实时
用户购买行为,日常和大促差异很大,为了能够实时的捕获用户实时行为,我们在porsche上建了一套实时计算bundle mining的流程:
a)数据预处理:在porsche上对用户实时日志进行收集,按离线的数据格式处理成实时的数据流
b)Sampling:发送给odps graph实时计算平台,构建graph,做weighted walk,生成序,再通过swift消息发出
c)Embedding:在porsche上做DNN模型训练和实时预测
d)数据后处理:计算item的topN的bundle item list,实时写到dump和引擎
实时部分用很多东西没有接触过,有待进一步探究
四、实验和结果
双十一预热期间,阿里将bundle算法上线对比基准桶,提升很明显
1、点击:离线版bundle算法对比基准桶,ipv提升13%,实时版bundle算法在此基础上又提升4%,如下图:
IPV:店铺内所有的宝贝详情页面被访问次数
2、丰富性:bundle算法对比基准桶,人均曝光叶子类目提升88%,人均曝光一级类目提升43%,如下图。
五、总结
利用网络结构的传递想,弥补了购买行为稀疏的问题,有效的提升了覆盖率。
六、未来展望
凑单在未来还要继续努力,我们还有不完善的地方,在产品形态上,第一,价格preview没有做出来,用户不知道自己已经加购了多少,还差多少,能用多少优惠券,我们希望下次能在凑单页帮用户实时的算出凑单进度,第二,我们这次没有实时捕捉到入口种子商品,下次我们期望能做到,不同入口点进去,凑单的商品能和入口种子商品强相关;在算法优化上,把新颖性做强,尝试用graph bandit的方法,给用户投放一些没看过的但又相关的品类,根据投放的收益,设计一个合理的机制去explore。
七、启发
- 在评论中看到“这种算法还是有点不切合实际,就如评论说的,买个转接头,推荐手机。个人觉得,是否考虑弱关联是向下推荐,而不是这种向上推荐,稍微不够智能。”
作者回复“这个想法很好,我们也尝试过很多,比如lstm,通过graph embedding构造出来的bundle i2i只是我们线上系统中的一维特征,线上的排序系统中还有相似i2i,人群偏好等特征,都是精心加工过的,最终会用一个ltr模型,自动学习各个维度的特征权重,做最终排序~~”
2.将用户信息考虑进去
作者:小豆芽turbo
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90afe6375129
來源:简书
简书著作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的转载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