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表
由于table是动态的实体,所以在Lua中实现链表是很方便的。每个节点以一个table来表示,一个“链表”只是节点table中的一个字段。
该字段包含了对其他table的引用。例如,要实现一个基础的列表,其中每个节点具有两个字段:next和value
创建一个链表:
list = nil
list = {next = list,value = v}
--遍历此链表
local l = list
while l do
<访问 l.value >
l = l.next
end
也可以参考之前的一篇文章:Chapter7 迭代器 中的 3、无状态的迭代器 里的例子,实现了链表的初始化和遍历。
至于其他类型的列表,例如双向链表或环形表,都可以使用相同的方法实现。
然而,在Lua中很少需要这类的结构,因为通常存在着一些更简单的方式来表示数据。
例如可以通过一个(几乎无限大的)数组来表示一个栈。
队列与双向队列
在Lua中实现队列的一种简单方法是使用table库的函数insert和remove。这两个函数可以在一个数组的任意位置插入或删除元素。
并且根据操作要求移动后续元素。对于较大的结构,移动的开销是很大的。
一个高效的实现是使用两个索引,分别用于首尾的两个元素:
function ListNew()
return {first = ,last = -}
end
为了避免污染全局名称空间,将在一个table内部定义所有的队列操作,这个table且称为List,将上例重写:
List = {}
function List.new()
return {first = ,last = -} --这里没有看懂,为什么这样初始化?是为了下面popfirst操作中的first>last 的判断 为false,表示空队列吗?以后再深入了解
end
现在可以在常量时间内完成在两端插入或删除元素了(以下函数有点像操作Lua栈,first索引表示栈底,last表示栈顶,先这样理解吧,以后弄明白了再回来修改):
function List.pushfirst(list , value)
local first = list.first - --从头push后,就要让头往下涨1
list.first = first --表示list["first"] = first
list[first] = value --表示first这个变量在表中的值,这两者容易搞混
end function List.pushlast(list, value)
local last = list.last + --push后,last就要往上增长1
list.last = last
list[last] = value
end function List.popfirst(list)
local first = list.first
if first > list.last then error("list is empty") end
local value = list[first]
list[first] = nil --允许垃圾回收
list.first = first + --弹出后,first就要往上加1
return value
end function List.poplast(list)
local last = list.last
if list.first > last then error("list is empty") end
local value = list[last]
list[last] = nil --允许垃圾回收
list.last = last - --弹出后,,last就要往下减1
return value
end
如果希望该结构能严格地遵循队列的操作规范,那么只调用pushlast和popfirst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