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f命令详细用法
a:显示全部的档案系统和各分割区的磁盘使用情形
i:显示i -nodes的使用量
k:大小用k来表示 (默认值)
t:显示某一个档案系统的所有分割区磁盘使用量
x:显示不是某一个档案系统的所有分割区磁盘使用量
T:显示每个分割区所属的档案系统名称
常用命令:df -hi
操作详解
引用
指令 df 可以显示目前所有档案系统的最大可用空间及使用情形,请看下列这个例子:
# df -h
Filesystem Size Used Avail Capacity Mounted on
/dev/ad0s1a 1.9G 389M 1.4G 21% /
devfs 1.0K 1.0K 0B 100% /dev
/dev/ad0s1d 989M 54K 910M 0% /tmp
/dev/ad0s1f 4.8G 3.8G 657M 86% /usr
/dev/ad0s1e 1.9G 149M 1.6G 8% /var
/dev/ad0s1g 26G 890K 24G 0% /volume2
/dev/da0s1d 325G 261G 38G 87% /volume1
我们加了参数 -h 表示使用「Human-readable」的输出,也就是在档案系统大小使用 GB、MB 等易读的格式。
上面的指令输出的第一个字段及最后一个字段分别是档案系统及其挂入点。我们可以看到 /dev/ad0s1a 这个分割区被挂在根目录下。我们在上一小节提到过 ad 所代表的是 IDE 的硬盘,而 s1 表示第一个主要扇区。我另外有一个 SCSI 硬盘,它的代号是 da,它的容量很大,主要用来存放数据。devfs 是一个特别的档案系统,该档案系统并非真的磁盘,而是 FreeBSD 用来管理系统硬件装置的虚拟档案系统。
接下来的四个字段 Size、Used、Avail、及 Capacity 分别是该分割区的容量、已使用的大小、剩下的大小、及使用的百分比。当硬盘容量已满时,您可能会看到已使用的百分比超过 100%,因为 FreeBSD 会留一些空间给 root,让 root 在档案系统满时,还是可以写东西到该档案系统中,以进行管理。
另外,我们还可以使用参数 -i 来查看目前档案系统 inode 的使用情形。有的时候虽然档案系统还有空间,但若没有足够的 inode 来存放档案的信息,一样会不能增加新的档案。
# df -ih
Filesystem Size Used Avail Capacity iused ifree %iused Mounted on
/dev/ad0s1a 1.9G 389M 1.4G 21% 20495 262127 7% /
devfs 1.0K 1.0K 0B 100% 0 0 100% /dev
/dev/ad0s1d 989M 62K 910M 0% 24 141286 0% /tmp
/dev/ad0s1f 4.8G 3.8G 657M 86% 311439 348015 47% /usr
/dev/ad0s1e 1.9G 149M 1.6G 8% 1758 280864 1% /var
/dev/ad0s1g 26G 890K 24G 0% 12 3532786 0% /volume2
/dev/da0s1d 325G 261G 38G 87% 707277 43311409 2% /volume1
我们可以看到根目录的已经用掉的 inode 数量为 20495,还有 262127 的可用 inode。
小提示
还记得什么是 inode 吗?所谓的 inode 是用来存放档案及目录的基本信息 (metadata),包含时间、档名、使用者及群组等。在分割扇区时,系统会先做出一堆 inode 以供以后使用,inode 的数量关系着系统中可以建立的档案及目录总数。如果要存的档案大部分都很小,则同样大小的硬盘中会有较多的档案,也就是说需要较多的 inode 来挂档案及目录。
du:查询档案或目录的磁盘使用空间
a:显示全部目录和其次目录下的每个档案所占的磁盘空间
b:大小用bytes来表示 (默认值为k bytes)
c:最后再加上总计 (默认值)
s:只显示各档案大小的总合
x:只计算同属同一个档案系统的档案
L:计算所有的档案大小
常用命令:du -a
操作详解
引用
指令 du 能以指定的目录下的子目录为单位,显示每个目录内所有档案所占用的磁盘空间大小。例如:
# du -h /etc
104K /etc/defaults
6.0K /etc/X11
8.0K /etc/bluetooth
4.0K /etc/gnats
52K /etc/isdn
388K /etc/mail
68K /etc/mtree
2.0K /etc/ntp
38K /etc/pam.d
44K /etc/periodic/daily
6.0K /etc/periodic/monthly
42K /etc/periodic/security
16K /etc/periodic/weekly
110K /etc/periodic
6.0K /etc/ppp
318K /etc/rc.d
2.0K /etc/skel
130K /etc/ssh
10K /etc/ssl
1.7M /etc
我们目样使用 -h 参数来显示 human-readable 的格式。在应用时,我们可以使用 du 这个指令来查看哪个目录占用最多的空间。不过,du 的输出结果通常很长,我们可以加上 -s 参数来省略指定目录下的子目录,而只显示该目录的总合即可:
# du -sh /etc
1.7M /etc
在查看目录的使用情形时,我们可以将输出结果导到 sort 指令进行排序,以了解哪个档案用了最多的空间:
# du /etc | sort -nr | more
1746 /etc
388 /etc/mail
318 /etc/rc.d
130 /etc/ssh
110 /etc/periodic
104 /etc/defaults
68 /etc/mtree
52 /etc/isdn
44 /etc/periodic/daily
42 /etc/periodic/security
38 /etc/pam.d
16 /etc/periodic/weekly
10 /etc/ssl
8 /etc/bluetooth
6 /etc/ppp
6 /etc/periodic/monthly
6 /etc/X11
4 /etc/gnats
2 /etc/skel
2 /etc/ntp
sort 的参数 -nr 表示要以数字排序法进行反向排序,因为我们要对目录大小做排序,所以不可以使用 human-readable 的大小输出,不然目录大小中会有 K、M 等字样,会造成排序不正确
3. 实例解说Linux中fdisk分区使用方法
一、fdisk 的介绍;
fdisk - Partition table manipulator for Linux ,译成中文的意思是磁盘分区表操作工具;本人译的不太好,也没有看中文文档;其实就是分区工具;
fdsik 能划分磁盘成为若干个区,同时也能为每个分区指定分区的文件系统,比如linux 、fat32、 linux 、linux swap 、fat16 以及其实类Unix类操作系统的文件系统等;当然我们用fdisk 对磁盘操作分区时,并不是一个终点,我们还要对分区进行格式化所需要的文件系统;这样一个分区才能使用;这和DOS中的fdisk 是类似的;
二、合理规划您的硬盘分区;
在操作分区之前,我们要明白硬盘分区一点理论,比如硬盘容量和分区大小的计算;对一个硬盘如何规划分区等,请参考如下文档,谢谢;
《合理规划您的硬盘分区》
三、fdisk -l 查看硬盘及分区信息;
通过《合理规划您的硬盘分区》,我们知道主分区(包括扩展分区)的总个数不能超过四个;也不能把扩展分区包围在主分区之间;根据这个原则,我们划分硬盘分区就比较容易的多;也能为以后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1、通过fdisk -l 查看机器所挂硬盘个数及分区情况;
硬盘总容量=主分区(包括扩展分区)总容量
扩展分区容量=逻辑分区总容量
2、关于fdisk -l 一些数值的说明;
Disk /dev/hda: 80.0 GB, 80026361856 bytes
255 heads, 63 sectors/track, 9729 cylinders
Units = cylinders of 16065 * 512 = 8225280 bytes
这个硬盘是80G的,有255个磁面;63个扇区;9729个磁柱;每个 cylinder(磁柱)的容量是 8225280 bytes=8225.280 K(约为)=8.225280M(约为);
分区序列 引导 开始 终止 容量分区类型ID 分区类型
Device Boot Start End Blocks Id System
/dev/hda1 * 1 765 6144831 7 HPFS/NTFS
/dev/hda2 766 2805 16386300 c W95 FAT32 (LBA)
/dev/hda3 2806 9729 55617030 5 Extended
/dev/hda5 2806 3825 8193118+ 83 Linux
/dev/hda6 3826 5100 10241406 83 Linux
/dev/hda7 5101 5198 787153+ 82 Linux swap / Solaris
/dev/hda8 5199 6657 11719386 83 Linux
/dev/hda9 6658 7751 8787523+ 83 Linux
/dev/hda10 7752 9729 15888253+ 83 Linux
说明:
硬盘分区的表示:在Linux 是通过hd*x 或 sd*x 表示的,其中 * 表示的是a、b、c …… …… x表示的数字 1、2、3 …… …… hd大多是IDE硬盘;sd大多是SCSI或移动存储;
引导(Boot):表示引导分区,在上面的例子中 hda1 是引导分区;
Start (开始):表示的一个分区从X cylinder(磁柱)开始;
End (结束):表示一个分区到 Y cylinder(磁柱)结束;
id和System 表示的是一个意思,id看起来不太直观,我们要在fdisk 一个分区时,通过指定id来确认分区类型;比如 7表示的就NTFS 分区;这个在fdisk 中要通过t功能来指定。下面的部份会提到;
Blocks(容量):这是我翻译的,其实不准确,表示的意思的确是容量的意思,其单位是K;一个分区容量的值是由下面的公式而来的;
Blocks = (相应分区End数值 - 相应分区Start数值)x 单位cylinder(磁柱)的容量
所以我们算一下 hda1的 Blocks 的大小 :
hda1 Blocks=(765-1)x8225.280=6284113.92 K = 6284.113.92M
注:换算单位以硬盘厂家提供的10进位算起,如果以操作系统二进制来算,这个分区容量应该更少一些,得出的这个值和我们通过 fdisk -l 看到的 /dev/hda1的值是大体相当的,因为换算方法不一样,所以也不可能尽可能的精确;再加上分区时的一点损失之类,有时或大或小是存在的;
我们查看分区大小或者文件的时候,还是用十进制来计算比较直观;推算办法是 byte 向前推小数点三位就是K ,K单位的值向前推小数点三位就是M,M向前推小数点三位就是G…… …… 一般也差不了多少;这么算就行;
四、fdisk 对硬盘及分区的操作,进入fdisk 对硬盘操作阶段;
我们可以对硬盘进行分区操作,前提是您把fdisk -l 弄明白了;通过fdisk -l ,我们能找出机器中所有硬盘个数及设备名称;比如上面的例子,我们会看到两个设备一个是/dev/hda ,另一个是/dev/sda ;
fdisk 操作硬盘的命令格式如下:
[root@localhost ]# fdisk 设备
比如我们通过 fdisk -l 得知 /dev/hda 或者 /dev/sda设备;我们如果想再添加或者删除一些分区,可以用
[root@localhost ]# fdisk /dev/hda
或
[root@localhost ]# fdisk /dev/sda
注 在以后的例子中,我们要以 /dev/sda设备为例,来讲解如何用fdisk 来操作添加、删除分区等动作;
1、fdisk 的说明;
当我们通过 fdisk 设备,进入相应设备的操作时,会发现有如下的提示;以 fdisk /dev/sda 设备为例,以下同;
[root@localhost ]# fdisk /dev/sda
Command (m for help): 在这里按m ,就会输出帮助;
Command action
a toggle a bootable flag
b edit bsd disklabel
c toggle the dos compatibility flag
d delete a partition 注:这是删除一个分区的动作;
l list known partition types 注:l是列出分区类型,以供我们设置相应分区的类型;
m print this menu 注:m 是列出帮助信息;
n add a new partition 注:添加一个分区;
o create a new empty DOS partition table
p print the partition table 注:p列出分区表;
q quit without saving changes 注:不保存退出;
s create a new empty Sun disklabel
t change a partition's system id 注:t 改变分区类型;
u change display/entry units
v verify the partition table
w write table to disk and exit 注:把分区表写入硬盘并退出;
x extra functionality (experts only) 注:扩展应用,专家功能;
其实我们常用的只有注有中文的,其它的功能我们不常用(呵,主要是我不会用,否则早会卖弄一下了);x扩展功能,也不是常用的;一般的情况下只要懂得 d l m p q t w 就行了;
下面以实例操作来详述,没有例子没有办法就,新手也看不懂;
2、列出当前操作硬盘的分区情况,用p;
Command (m for help): p
Disk /dev/sda: 1035 MB, 1035730944 bytes
256 heads, 63 sectors/track, 125 cylinders
Units = cylinders of 16128 * 512 = 8257536 bytes
Device Boot Start End Blocks Id System
/dev/sda1 1 25 201568+ c W95 FAT32 (LBA)
/dev/sda2 26 125 806400 5 Extended
/dev/sda5 26 50 201568+ 83 Linux
/dev/sda6 51 76 200781 83 Linux
然后我们根据前面所说通过t指令来改变分区类型;
最后不要忘记w保存退出;
五、对分区进行格式化,以及加载;
先提示一下;用 mkfs.bfs mkfs.ext2 mkfs.jfs mkfs.msdos mkfs.vfatmkfs.cramfs mkfs.ext3 mkfs.minix mkfs.reiserfs mkfs.xfs 等命令来格式化分区,比如我想格式化 sda6为ext3文件系统,则输入;
[root@localhost ]# mkfs.ext3 /dev/sda6
如果我想加载 sda6到目前系统来存取文件,应该有mount 命令,但首先您得建一个挂载目录;比如 /mnt/sda6 ;
[root@localhost ]# mkdir /mnt/sda6
[root@localhost ]# mount /dev/sda6 /mnt/sda6
[root@localhost ]# df -lh
Filesystem 容量 已用 可用 已用% 挂载点
/dev/hda8 11G 8.4G 2.0G 81% /
/dev/shm 236M 0 236M 0% /dev/shm
/dev/hda10 16G 6.9G 8.3G 46% /mnt/hda10
/dev/sda6 191M 5.6M 176M 4% /mnt/sda6
这样我们就能进入 /mnt/sda6目录,然后存取文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