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不要过度使用 Generic」误解成「不用 Generic」,也别把「不要写一些不必要的 Wrapper」误解成「不写任何 Wrapper」。我只是在讲 over-engineering 这个事,只是在提倡不搞野路子编程。
套路1:攻城狮自认为比业务人员聪明
攻城狮觉得自己最聪明,因为东西是他们写出来的嘛!然而这经常就是 over-engineering 的根源。即使我们考虑好100件事情,还是会有第101件我们没想到的事情冒出来。就算我们搞定了1000个问题,还是会带出10000个新问题。我们觉得一切尽在掌握,但是事实是要打脸的。
在我15年的 coding 生涯里,我还从来没见着哪块业务光用需求就能概括清楚了。业务总是会变得五花八门,这不是业务人员的错,这是业务的天性使然。
长话短说:别和业务争,他们是赢定了的
温馨提示:如果你时间不多,这篇文章 Get 到上面这点就够了
套路2:过度复用业务逻辑
业务需求越来越多时(早就料到有这么一天),我们的反应是:
我们挖空心思搞抽象,搞复用,结果搞出一堆 Fat Models Fat Controllers。然并卵,业务需求从来不知足,只会越来越复杂,这个套路 hold 不住。
所以,应该反其道而行之:
在合理的系统中,共享逻辑会随着时间沉淀下来,即使外部功能变多,也依然保持「身材」。如果你看到的情况与此相反,恭喜你,你手上的系统早晚难逃被全部重写的命运,因为实在难以做局部的改进了。
在水平划分业务之前,最好先考虑垂直划分。比如不相干的服务,流程相关的逻辑,语言相关的模块,等等。这样一来改个局部的地方就比较容易,不用想太多。
长话短说:不要搞组合共享,要隔离
温馨提示:去代码库里挑一个和外部系统(Endpoint/Page/Job/etc)打交到的 Action 来看看,算一算这段代码的执行过程中需要切换多少个 Context?
套路3:任何东西都要 Generic
(本套路有时候是与套路2一起发作的,有时也单独发作)
- 连接数据库?写一个 Generic Adapter
- 查询数据库?Generic Query
- 传参数?Generic Params
- 构建参数?Generic Builders
- Map the Response?Generic Data Mapper
- 处理用户请求?Generic Request
- 干所有的杂活?Generic Executor
- 等等等等
有时候攻城狮就是管不住自己的欲望:不先去解决具体的业务问题,而是要浪费时间搞一个完美的抽象。
设计只能是追着真实生活的需求跑,所以哪天即时我们吃了*运搞出个完美的设计,完成的时间也就是过期的时间——业务变了。最吼的设计就是易于重构的设计。这篇文章提倡的是大家应该写删了不心疼的代码,而不是老是想着被扩展的代码
长话短说:错误的抽象比重复还要糟糕
如果要做合理的抽象,适度的重复是必须的,因为只有我们从足够多的重复中总结的抽象才是好抽象(别一开始没多少重复就着急搞抽象)。抽象的质量,往往是系统里最薄弱的一环。
正经提示:在微服务之间搞抽象简直是灾难,会导致分布式巨无霸怪胎产生
套路4:影子封装器(Wrapper)
以前用到外部库时,总要包装包装,但往往只是影子封装法。我们也就只在实现功能和打包第三方库之间玩玩小把戏。所以呢,我们所谓的封装其实是和底层实现绑得死死的(有时候只是1:1的搬功能,有时候甚至花10倍功夫来包装,而只实现了底层库1/10的功能)。如果以后我们把底层库换了,包装器就得跟着改。有时候还在包装器里带点业务逻辑,搞成个四不像,最后成了个懵逼胶水层。
现在是2016年了,醒一醒吧!第三方库都已经做得又快又好了。写这些库的人都很聪明:质量好、测试好、有钱有闲写得好。用这些库的时候,就只管按照 Initialize-Instrument-Implement 的模式来用就行了。
长话短说:写 Wrapper 属于意外事件,不要当作常态。不要为了包装而包装
温馨提示:不是开玩笑,有人就是想搞能「海纳百川」的 Wrapper,理由就是,可以随时更换实现库啊!这是一种病,参照后文中的「可X性」套路
套路5:用工具思维对待质量问题
盲目地套用代码质量概念,并不能实际提高代码质量,比如:把所有变量都写成 private final,给所有的服务类都加一个 interface,等等。
看下 Hello World 企业版 或者 FizzBuzz企业版 ,代码写得巨多,且搞笑。细看每个类都严格遵守实现准则了,设计模式也用得蛮多(工厂,构建器,策略,等等),编码技巧上也下了苦功夫(泛型,枚举等等)。拿工具一检测,代码质量给满分。
但是,从大处一看,这货也就打印一句废话。
长话短说:别迷恋细节,要从大局出发
自动化代码质量检测工具能帮我们盯覆盖率这些东西,但是分辨不出测试是不是测了需要测的东西。性能检测工具能测性能,也不知道程序是并行还是串行跑出来的。只有人才把握得了大局。
否则,就会催生出千层饼现象:把代码逻辑分割到10到20层面饼里面,但每一层对全局的了解都是懵逼状态。为什么会酱纸?就是因为我们单纯追求代码可测试性,或者单一职责原则这些东西,忽视了大局观。
在以前,大家喜欢搞继承。A继承B继承C继承D等等。
在现在,大家还是喜欢搞这一套,只不过加上了配套的接口和实现。每一层都有接口和实现去调下一层,因为这很规范嘛。
有一些很好的原则,就是用来对付继承和其他OOP滥用的现象的。很多攻城狮不知道这些原则的来源,只管照本宣科,是有问题的。
长话短说:相同的概念在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含义。不要见得风就是雨,拿着锤子眼里只有钉子
在别的领域,要学会说人话。好的开发者要靠这个混。新瓶装老酒是行不通的。永远不要以套用概念的名义把设计搞乱。
套路6:Adopter *症
无处不在的泛型。这个世道上,HelloWorldPrinter 都要写成 HelloWorldPrinter< String, Writer >
如果问题明显能用普通的方法、专门的数据类型来解决,就不要乱搞泛型。
无处不在的策略模式。连 if 都想用策略模式来做。
脑子有毛病?
无处不在的 DSL。想用 DSL重写所有东西。
不知所云……
喜欢用 Mock。测试时任何东西都想 mock 一下。
如果玩砸了……
元编程好屌,什么地方都搞一搞。
能讲讲理由么!
枚举好屌,扩展方法好屌,Traits好屌,好屌好屌,用起来!
骚年,这是不对的!
长话短说:不要什么地方都长话短说
套路7:痴迷「可…性」
- 可配置性
- 可伸缩性
- 可维护性
- 可扩展性
- ……
瞎搞。不可理喻。顽冥不化。
栗子1:来做个可扩展性屌屌的 CMS 吧!业务人员可以随心所欲地给实体加字段。
结果:业务人员从来不用。如果非用不可,他们会抓一个码农来帮他们用。本来就想要几个常用字段,快点出结果。结果你给我搞一个狂拽酷炫然并卵的界面出来。
栗子2:设计一个可配置性极好的数据库。改个文件就能*切换底层数据库哦!
结果:10年以后,我只见过1家公司动真格去换底层数据库。到了真换的时候,那种所谓的配置隔离文件起不了什么作用。有太多运维工作要做了,不兼容性、功能不匹配,等等。等到我们的客户要求我们光换个配置文件就把半数表格换到 NoSQL 去,我们就疯了:配置文件只是千千万万要改动的地方之一,客户你玩儿我呢?
今天根本没有办法光凭一个配置层就能把传统数据库和新的 文档/KV 数据库(Redis CouchDB DynamoDB)统一起来。甚至不同的传统关系数据库之间也不行(MySQL Postgres SQLite)(这一段我不想翻译了,我觉得这个是个常识)
长话短说:不要对「可…性」的痴迷坐视不管。要清晰地定义问题场景/用例/需求/解法
套路8:不务正业的 「玩具小发明」
从头开始做东西总是让人感觉良好。但是这些东西很快就没人用了。几个栗子:
- 玩具程序库(HTTP,迷你 ORM/ODM,缓存,配置,等等)
- 玩具框架(CMS,事件流,并发,后台任务,等等)
- 玩具工具(构建、部署工具,等等)
不要忘了:
- 熟悉问题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要花大量的精力和技巧。一个成功的 Service Runner 库是建立在对 daemon work、进程管理和I/O等等的专业知识深入了解的基础上的。一个 CMS 也不是显示几个字段那么简单,这些字段有内在的联系,还要校验、向导、适配显示等问题要解决。一个看起来很简单、就只做 「重试」这么一件事的程序库,事实上也不是那么容易做好的。
- 维护这些个玩具库需要持续花费时间和精力。再小的开源库要维持运转也是一个容易的事情。
- 就算把这些东西开源了,除了你自己和那些要靠它们吃饭的人,不会再有别人去看的。
- 那帮人开源了这些东西,心满意足地在简历里写上「XXX创始人」之后,一般就会慢慢撒手不管了。
- 维护当前的东西需要在当下花时间。但是创造新东西是在透支未来的时间。(译者注:向未来的人借时间债)
长话短说:复用已有的!复制优秀的!学会贡献!学会三思!
最后,如果真要不得不去做一些超前的事,要带着创业心态去做。要和现有的同行竞争。要争取内部同事的信任和支持。不要觉得都是自己人就无所作为,把一切看作理所当然了。
套路9:安于现状
如果有些东西一开始以某种方式去实现了,那么所有人会默认按照这种思路接着做下去。没有人会去质疑一下原因。能干活的代码就是「好代码」。即使实现的过程有些迫不得已,大家也会绕着弯去适应现状。
一个健康的系统应该是持续演进的。不健康的系统特色就是一直在修修补补。如果一块代码很久都没人提交了,说明这块代码已经开始变臭了。系统的每一部分都要与时俱进。这篇文章写得很好:不要把重构任务一直放在 backlog 里!
一个团队每天实际迭代的状况,和他们理想中的迭代方式对比:
长话短说:重构是每天日常工作的一部分。没有什么代码是不能改的。
套路10:胡乱估计
真心的,经常会见到素质还不错的攻城狮/团队却写出了一坨屎。看到他们写的代码,我们会想,卧槽,这真是那个号称很牛逼的人做出来的么?!
质量不光靠技巧,还要靠时间来凑。越聪明人的人,越容易自信满满导致估计失控。(WTF?)最后呢,只好靠一堆 hack 技巧和自杀性工作时长来把事情了结。
长话短说:还没写代码之前,错误的估计就能毁了工程质量
如果你能耐心看到这里,我谨在此表示由衷的感谢!还是别忘了,我只是在讲 over-engineering 这个事,只是在提倡不搞野路子编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