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为什么不能用工时来考核研发的工作

时间:2022-06-26 04:06:29

我和每位管理者对话,只要和他们提研发管理的话题,他们都说太难,不外乎两个原因:一是研发工作没法量化;二是研发工作比较琐碎。
但是,我们为什么要量化研发的工作呢?
也许我话音未落你就是咆哮道:“不量化怎么考核啊?”

我们不妨先来看一个问题:
达芬奇创作《蒙娜丽莎》大约花了3年时间,从1503年至1506年,而梵高画一幅《向日葵》大概只需要几个月的时间,两位都是大师、传奇级人物,你能评定说谁更好吗?其实研发也一样。


一、创造性工作
接下来说正事,我把工作分为:“创造性工作”和“重复性工作”两种类型。
重复性工作,比如流水线上的工作,每个工人每天完成多少活,可以进行量化的;创造性工作,比如科研、创作,无法进行度量的。

那么研发的工作属于哪一类?现在看起来更像是创造性工作,所以你没有办法进行量化,只能以结果导向。写到这里有人会恍然大悟,原来之前给研发制定的KPI都是不合理的!是的,你继续往下看。
对于如何衡量研发的工作效率,我资询过@吴文胜老师,他对我说了一句让我醍醐灌顶的话:一切对创造性工作的度量都会产生错误。


二、如何考核
于是,我开始反思我的工作,总结了如何管理研发工作的体会。
首先我定位研发工作为创造性工作,定位明确了,一切就都好理解了。因此,我把工时和研发联系在一起就是一个根本性的错误。就像我前面举的例子,你能说达芬奇和梵高这两位“研发”谁的工作效率高吗?你只能拿结果来判定。

so,考核一个研发的贡献大小就是:完成的任务数和任务难度(任务难度也是一个伪命题,如果不能判定,那就把它也去掉)。
那你肯定会反驳道:这肯定不行啊!A的任务用一天完成;B的任务用三天才能完成,这对B不公平啊!
公平是相对的,你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尽量保证这种相对公平。
怎么做?竞标!


三、竞标
打个比方:任务来了,A认为他完成需要5天,B认为他需要3天,这都无所谓。既然B认为他的方案合理、高效,那就请B去做,如果他完成的好,节约出时间,那么他可以用节约出来的时间学习;如果他完成的不好,时间超了,那么他违约了,另外他也浪费了自己的时间、自我学习和改进的时间。
久而久之,前者的能力就会越来越强,后者只能奋起直追,否则差距就会越拉越大,这也就是所谓的不用扬鞭自奋蹄。

竞标方式有多种:显性的竞标,如张榜公布,说这个任务已经有团队在做了;隐性的竞标,比如说每个人都可以谈自己的方案,合适的,主管和他进一步交流,把任务指派给他。做得好的,在团队里面会越来越突出,甚至不用表彰其它人都可以看得见。


四、结语
写到这里你是否明白其中的逻辑?为了完成更多的任务,A和B会不断的竞争,不断的去做更多的工作。
完成更多的任务有什么好处呢?升职加薪算不算?
如果A和B不竞争呢?竞标的背后需要红事件去激励。如果激励也不行呢?很简单,直接干掉!

当积累了一定的数据,你自己建一个人才评估模型,把数据扔进去,人才盘点就出来了。
你也可以延伸一下,比如增加任务类型、任务难度等指标。
结现在公司质量管理体系、项目管理体系所做的,大多都是有问题的,都是违背软件工程的本质的。特别感谢@吴文胜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