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年考试大纲(税法)

时间:2022-04-15 03:48:51


税 法 考 试大 纲


一、税法概论


(一)税法的概念


1.税法的定义


2.税收法律关系


(1)税收法律关系的构成


(2)税收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与消灭


(3)税收法律关系的保护


3.税法的构成要素


4.税法的分类


5.税法的作用


(1)税法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的法律保障


(2)税法是国家宏观调控经济的法律手段


(3)税法对维护经济秩序有重要的作用


(4)税法能有效地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5)税法是维护国家权益,促进国际经济交往的可*保证


(二)税法的地位及与其他法律的关系


1.税法的地位


2.税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


(1)税法与《宪法》的关系


(2)税法与民法的关系


(3)税法与《刑法》的关系


(三)我国税收的立法原则


1.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2.公平原则


3.*决策的原则


4.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5.法律的稳定性、连续性与废、改、立相结合的原则


(四)我国税法的制定与实施


1.税法的制定


(1)税收立法机关


(2)税收立法程序


2.税法的实施


(五)我国现行税法体系


1.我国现行税法体系的内容


2.我国税收制度的沿革


(1)1978年以前的税制改革


(2)1978年至1982年的税制改革


(3)1983年至1991年的税制改革


(4)1992年至1994年的税制改革


(六)我国税收管理*


1.税收管理*的概念


2.税收立法权的划分


(1)税收立法权划分的种类


(2)我国税收立法权划分的现状


3.税收执法权的划分


4.税务机构设置和税收征管范围划分


(1)税务机构设置


(2)税收征收管理范围划分


(3)**与地方*税收收入划分


二、增值税法    


(一)征税范围及纳税义务人


1.征税范围


(1)销售或者进口的货物


(2)提供的加工、修理修配劳务


2.纳税义务人


(1)单位


(2)个人


(3)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


(4)承租人和承包人


(5)扣缴义务人


(二)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的认定及管理


1.小规模纳税人的认定及管理


(1)小规模纳税人的认定标准


(2)小规模纳税人的管理


2.一般纳税人的认定及管理


(1)一般纳税人的认定标准


(2)一般纳税人的认定办法


(3)一般纳税人年审和临时一般纳税人转为一般纳税人的认定


3.新办商贸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认定及管理


(1)新办商贸企业一般纳税人的分类管理


(2)新办商贸企业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的审批管理


(3)辅导期的一般纳税人管理


(4)转为正常一般纳税人的审批及管理


(三)税率与征收率的确定


1.基本税率


2.低税率


3.征收率


(四)一般纳税人应纳税额的计算


1.销项税额的计算


(1)一般销售方式下的销售额


(2)特殊销售方式下的销售额


(3)含税销售额的换算


2.进项税额的计算


(1)准予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进项税额


(2)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进项税额


3.应纳税额的计算


(1)计算应纳税额的时间限定


(2)计算应纳税额时进项税额不足抵扣的处理


(3)扣减发生期进项税额的规定


(4)销货退回或折让的税务处理


(5)向供货方取得返还收入的税务处理


(6)应纳税额计算实例


(五)小规模纳税人应纳税额的计算


1.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


2.含税销售额的换算


3.自来水公司销售自来水应纳税额的计算


4.销售特定货物应纳税额的计算


5.关于购置税控收款机的税款抵扣的计算


(六)电力产品应纳增值税的计算及管理


1.电力产品的销售额


2.电力产品的征税办法


3.销售电力产品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4.发、供电企业办理税务登记、纳税申报


5.发、供电企业销售电力产品票据的使用


(七)几种特殊经营行为的税务处理


1.兼营不同税率的货物或应税劳务


2.混合销售行为


3.兼营非应税劳务


(八)进口货物征税


1.进口货物征税的范围及纳税人


(1)进口货物征税的范围


(2)进口货物的纳税人


2.进口货物的适用税率


3.进口货物应纳税额的计算


4.进口货物的税收管理


(九)出口货物退(免)税


1.出口货物退(免)税基本政策


(1)出口免税并退税


(2)出口免税不退税


(3)出口不免税也不退税


2.出口货物退(免)的适用范围


3.出口货物的退税率


4.出口货物退税的计算


(1)“免、抵、退”税的计算方法


(2)“先征后退”的计算方法


5.出口货物退(免)税管理


(十)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与纳税期限


1.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2.纳税期限


(十一)纳税地点与纳税申报


1.纳税地点


2.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纳税申报办法


3.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纳税申报办法


(十二)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使用及管理


1.专用发票领购使用范围


2.专用发票开具范围


3.专用发票开具要求


4.专用发票开具时限


5.专用发票联次及票样


6.电子计算机开具专用发票的要求


7.专用发票与不得抵扣进项税额的规定


8.开具专用发票后发生退货或销售折让的处理


9.加强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管理


(1)关于被盗、丢失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处理


(2)关于对代开、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处理


(3)纳税人善意取得虚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处理


(4)防伪税控系统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管理


(5)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


三、消费税法


(一)纳税义务人


(二)税目、税率


1.税目


(1)烟


(2)酒及酒精


(3)化妆品


(4)护肤护发品


(5)贵重首饰及珠宝玉石


(6)鞭炮、焰火


(7)汽油


(8)柴油


(9)汽车轮胎


(10)摩托车


(11)小汽车


2.税率


(三)应纳税额的计算


1.从价定率计算方法


(1)销售额的确定


(2)含增值税销售额的换算


2.从量定额计算方法


(1)销售数量的确定


(2)计量单位的换算标准


3.从价定率和从量定额混合计算方法


4.计税依据的特殊规定


5.外购应税消费品已纳税款的扣除


6.税额减征的规定


7.酒类关联企业间关联交易消费税问题处理


(四)自产自用应税消费品应纳税额的计算


1.用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的含义


2.用于其他方面的规定


3.组成计税价格及税额的计算


(五)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应纳税额的计算


1.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的确定


2.代收代缴税款的规定


3.组成计税价格的计算


(1)材料成本


(2)加工费


4.委托加工收回的应税消费品已纳税款的扣除


(六)兼营不同税率应税消费品的税务处理


(七)进口应税消费品应纳税额的计算


1.  进口应税消费品的基本规定


2.进口应税消费品应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八)出口应税消费品退(免)税


1.出口退税率的规定


2.出口应税消费品退(免)税政策


(1)出口免税并退税


(2)出口免税但不退税


(3)出口不免税也不退税


3.出口应税消费品退税额的计算


4.出口应税消费品退税额的计算


(九)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与纳税期限


1.消费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2.消费税纳税期限


(十)纳税地点与纳税申报


1.消费税的纳税地点


2.消费税纳税申报


四、营业税法


(一)纳税义务人与扣缴义务人


1.纳税义务人


(1)纳税义务人的一般规定


(2)纳税义务人的特殊规定


2.扣缴义务人


(二)税目、税率


1.税目


(1)交通运输业


(2)建筑业


(3)金融保险业


(4)邮电通信业


(5)文化体育业


(6)娱乐业


(7)服务业


(8)转让无形资产


(9)销售不动产


2.税率


(三)计税依据


1.计税依据的一般规定


2.计税依据的具体规定


(四)应纳税额的计算


(五)几种经营行为的税务处理


1.兼营不同税目的应税行为


2.混合销售行为


3.兼营应税劳务与货物或非应税劳务行为


4.营业税与增值税征税范围的划分


(六)税收优惠


1.起征点


2.税收优惠规定


(七)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与纳税期限


1.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2.纳税期限


(八)纳税地点与纳税申报


1.纳税地点


2.纳税申报


五、城市维护建设税法    


(一)纳税义务人


(二)税率


(三)计税依据


(四)应纳税额的计算


(五)税收优惠


(六)征收管理与纳税申报


1.纳税环节


2.纳税地点


3.纳税期限


4.纳税申报


附:教育费附加的有关规定


六、关税法    


(一)征税对象及纳税义务人


1.征税对象


2.纳税义务人


(二)进出口税则


1.进出口税则概况


2.税则商品分类目录


3.税则归类


4.税率及运用


(1)进口关税税率


(2)出口关税税率


(3)特别关税


(4)税率的运用


(三)原产地规定


1.全部产地生产标准


2.实质性加工标准


3.其他


(四)关税完税价格


1.一般进口货物的完税价格


(1)以成交价格为基础的完税价格


(2)进口货物海关估价方法


2.特殊进口货物的完税价格


(1)加工贸易进口料件及其制成品


(2)保税区、出口加工区货物


(3)运往*修理的货物


(4)运往*加工的货物


(5)暂时进境货物


(6)租赁方式进口货物


(7)留购的进口货样等


(8)予以补税的减免税货物


(9)以其他方式进口的货物


3.出口货物的完税价格


(1)以成交价格为基础的完税价格


(2)出口货物海关估价方法


4.进出口货物完税价格中的运输及相关费用、保险费的计算


(1)以一般陆运、空运、海运方式进口的货物


(2)以其他方式进口的货物


(3)出口货物


5.完税价格的审定


(五)应纳税额的计算


1.从价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2.从量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3.复合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4.滑准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六)关税减免


1.法定减免税


2.特定减免税


(1)科教用品


(2)残疾人专用品


(3)扶贫、慈善性捐赠物资


(4)加工贸易产品


(5)边境贸易进口物资


(6)保税区进出口货物


(7)出口加工区进出口货物


(8)进口设备


(9)特定行业或用途的减免税政策


3.临时减免税


(七)行李和邮递物品进口税


(八)关税征收管理


1.关税缴纳


2.关税的强制执行


3.关税退还


4.关税补征和追征


5.关税纳税争议


七、资源税法    


(一)纳税义务人


(二)税目、单位税额


1.税目、税额


2.扣缴义务人适用的税额


(三)课税数量


1.确定资源税课税数量的基本办法


2.特殊情况课税数量的确定


(四)应纳税额的计算


(五)税收优惠


1.减税、免税项目


2.出口应税产品不退(免)资源税的规定


(六)征收管理与纳税申报


1.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2.纳税期限


3.纳税地点


4.纳税申报


八、土地增值税法    


(一)纳税义务人


(二)征税范围


1.征税范围


2.征税范围的界定


3.对若干具体情况的判定


(1)以出售方式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地上的建筑物及附着物的


(2)以继承、赠与方式转让房地产的


(3)房地产的出租


(4)房地产的抵押


(5)房地产的交换


(6)以房地产进行投资、联营


(7)合作建房


(8)企业兼并转让房地产


(9)房地产的代建房行为


(10)房地产的重新评估


(三)税率


(四)应税收入与扣除项目的确定


1.应税收入的确定


(1)货币收入


(2)实物收入


(3)其他收入


2.扣除项目的确定


(1)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金额


(2)房地产开发成本


(3)房地产开发费用


(4)与转让房地产有关的税金


(5)其他扣除项目


(6)旧房及建筑物的评估价格


(五)应纳税额的计算


1.增值额的确定


2.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


(六)税收优惠


1.对建造普通标准住宅的税收优惠


2.对国家征用收回的房地产的税收优惠


3.对个人转让房地产的税收优惠


(七)征收管理与纳税申报


1.加强土地增值税的征收管理


2.纳税地点


3.纳税申报


九、城镇土地使用税法


(一)纳税义务人


(二)征税范围


(三)应纳税额的计算


1.计税依据


2.税率


3.应纳税额计算


(四)税收优惠


(五)征收管理与纳税申报


1.纳税期限


2.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3.纳税地点和征收机构


4.纳税申报


十、房产税法


(一)纳税义务人及征税对象


1.纳税义务人


2.征税对象


(二)征税范围


(三)计税依据与税率


1.计税依据


(1)从价计征


(2)从租计征


2.税率


(四)应纳税额的计算


(五)税收优惠


(六)征收管理与纳税申报


1.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2.纳税期限


3.纳税地点


4.纳税申报


十一、车船使用税法


(一)纳税义务人


(二)征税范围


1.车辆


2.船舶


(三)税率


1.车辆税额


2.船舶税额


(四)应纳税额的计算


1.计税依据


2.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


(五)税收优惠


1.法定的免税车船


2.经财政部批准免税的其他车船


(六)征收管理与纳税申报


1.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2.纳税期限


3.纳税地点和征收机关


4.纳税申报


十二、印花税法


(一)纳税义务人


(二)税目、税率


1.税目


2.税率


(1)比例税率


(2)定额税率


(三)应纳税额的计算


1.计税依据的一般规定


2.计税依据的特殊规定


3.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


(四)税收优惠


(五)纳税方法与纳税申报


1.纳税方法


2.纳税环节


3.纳税地点


4.纳税申报


(六)征收管理与违章处罚


1.征收管理


2.违章处罚


十三、契税法


(一)征税对象


1.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


2.土地使用权的转让


3.房屋买卖


(二)纳税义务人与税率


1.纳税义务人


2.税率


(三)应纳税额的计算


1.计税依据


2.  契税优惠的特殊规定


(四)税收优惠


(五)契税征收管理


1.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2.纳税期限


3.纳税地点


4.征收管理


十四、企业所得税法


(一)纳税义务人及征税对象


1.纳税义务人


2.征税对象


(1)征税对象的确定原则


(2)征税对象的具体内容


(二)税率


(三)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1.收入总额


(1)收入确定的基本规定


(2)收入确定的特殊规定


(3)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发产品销售收入的确认


2.准予扣除项目


(1)扣除项目应遵循的原则


(2)准予扣除项目的基本范围


(3)部分扣除项目的具体范围和标准


3.不得扣除的项目


4.亏损弥补


5.关联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


(四)资产的税务处理


1.固定资产的计价和折旧


2.无形资产的计价和摊销


3.递延资产的摊销


4.成本的计价方法及管理


(五)股权投资与合并分立的税务处理


1.股权投资的税务处理


(1)股权投资所得的税务处理


(2)股权投资转让所得和损失的税务处理


(3)以部分非货币性资产投资的税务处理


(4)整体资产转让的税务处理


(5)企业整体资产置换的税务处理


2.企业合并业务的税务处理


3.企业分立业务的税务处理


4.企业债务重组业务所得税处理


(六)应纳税额的计算


1.核算征收应纳税额的计算


2.核定征收应纳税额的计算


(1)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的适用范围


(2)核定征收的办法


(七)税收优惠


(八)税额扣除


1.  *所得已纳税额的扣除


2.  境内投资所得已纳税额的扣除


(九)征收管理与纳税申报


1.  征收缴纳方法


2.  纳税地点


3.  汇总(合并)缴纳企业所得税的管理


4.纳税申报表的填列方法


十五、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


(一)纳税义务人及征税对象


1.纳税义务人


2.征税对象


(二)税率


(三)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1.应纳税所得额的概念


2.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公式


3.准予列支的项目


4.不得列为成本、费用和损失的项目


5.对若干专门行业或项目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的具体规定


(四)资产的税务处理


1.固定资产的计价和折旧


(1)固定资产计价


(2)固定资产折旧


2.无形资产的计价和摊销


3.递延资产的摊销


4.存货的计价


5.资产重估变值的税务处理


(五)税收优惠


1.减免税优惠


2.再投资退税


3.亏损弥补


4.购买国产设备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


(六)*所得已纳税款的扣除


(七)关联企业业务往来


1.关联企业的认定


2.对关联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调整


3.关联企业的税务管理


(八)应纳税额的计算


1.应纳所得税额的计算方法


(1)季度预缴税额的计算


(2)年度汇算清缴税额的计算


2.*所得税抵免的计算


3.预提所得税的计算方法


4.再投资退税额的计算


(九)征收管理与纳税申报


1.征收管理的基本规定


2.纳税年度


3.申报缴纳的具体方法


4.纳税申报表


十六、个人所得税法


(一)纳税义务人


1.居民纳税义务人


2.非居民纳税义务人


(二)所得来源的确定


(三)应税所得项目


1.工资、薪金所得


2.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


3.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的所得


4.劳务报酬所得


5.稿酬所得


6.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7.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8.财产租赁所得


9.财产转让所得


(1)股票转让所得


(2)量化资产股份转让


(3)个人出售自有住房


10.偶然所得


11.经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征税的其他所得


(四)税率


1.工资、薪金所得


2.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


3.稿酬所得


4.劳务报酬所得


5.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


(五)应纳税所得额的规定


1.费用减除标准


2.附加减除费用适用的范围和标准


3.每次收入的确定


4.应纳税所得额的其他规定


(六)应纳税额的计算


1.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


2.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


3.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


4.劳务报酬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


5.稿酬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


6.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


7.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


8.财产租赁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


(1)应纳税所得额


(2)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


9.财产转让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


10.偶然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


11.其他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


12.应纳税额计算中的特殊问题


(七)税收优惠


(八)*所得已纳税款的扣除方法


(九)纳税申报及缴纳


1.  自行申报纳税


(1)自行申报纳税的纳税义务人


(2)自行申报纳税的纳税期限


(3)自行申报纳税的申报方式


(4)自行申报纳税的申报地点


2.代扣代缴


(1)扣缴义务人和代扣代缴的范围


(2)扣缴义务人的义务及应承担的责任


(3)代扣代缴期限


3.核定征收


十七、税收征收管理法


(一)税收征收管理法概述


1.税收征收管理法的立法目的


(1)加强税收征收管理


(2)规范税收征收和缴纳行为


(3)保障国家税收收入


(4)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5)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2.税收征收管理法的适用范围


3.税收征收管理法的遵守主体


(1)税务行政主体——税务机关


(2)税务行政管理相对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和其他有关单位


(3)有关单位和部门


4.税收征收管理权利和义务的设定


(1)税务机关和税务人员的权利和义务


(2)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权利与义务


(3)地方各级人民*、有关部门和单位的权利与义务


(二)税务管理


1.税务登记管理


(1)开业税务登记


(2)变更、注销税务登记


(3)停业、复业登记


(4)税务登记证的作用和管理


(5)银行账户管理


2.账簿、凭证管理


(1)账簿、凭证管理


(2)发票管理


(3)税控管理


3.纳税申报管理


(1)纳税申报的对象


(2)纳税申报的内容


(3)纳税申报的期限


(4)纳税申报的要求


(5)纳税申报的方式


(6)延期申报管理


(三)税款征收


1.税款征收的原则


2.税款征收的方式


(1)查账征收


(2)查定征收


(3)查验征收


(4)定期定额征收


(5)委托代征税款


(6)邮寄纳税


(7)其他方式


3.税款征收制度


(四)税务检查


1.税务检查的形式和方法


(1)税务检查的形式


(2)税务检查的方法


2.税务检查的职责


(五)法律责任


1.违反税务管理基本规定行为的处罚


2.扣缴义务人违反账簿、凭证管理的处罚


3.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未按规定进行纳税申报的法律责任


4.对偷税的认定及其法律责任


5.进行虚假申报或不进行申报行为的法律责任


6.逃避追缴欠税的法律责任


7.骗取出口退税的法律责任


8.抗税的法律责任


9.在规定期限内不缴或者少缴税款的法律责任


10.扣缴义务人不履行扣缴义务的法律责任


11.不配合税务机关依法检查的法律责任


12.非法印制发票的法律责任


13.有税收违法行为而拒不接受税务机关处理的法律责任


14.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拒绝配合税务机关依法执行职务的法律责任


15.擅自改变税收征收管理范围的法律责任


16.不移送的法律责任


17.税务人员不依法行政的法律责任


18.渎职行为


19.不按规定征收税款的法律责任


20.违反税务代理的法律责任


十八、税务行政法制


(一)税务行政处罚


1.税务行政处罚的原则


(1)法定原则


(2)公正、公开原则


(3)以事实为依据原则


(4)过罚相当原则


(5)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


(6)监督、制约原则


2.税务行政处罚的设定和种类


(1)税务行政处罚的设定


(2)税务行政处罚的种类


3.税务行政处罚的主体与管辖


(1)主体


(2)管辖


4.税务行政处罚的简易程序


5.税务行政处罚的一般程序


(1)调查与审查


(2)听证


(3)决定


6.税务行政处罚的执行


(二)税务行政复议


1.  税务行政复议的概念和特点


2.  税务行政复议的受案范围


3.税务行政复议的管辖


4.税务行政复议申请


5.税务行政复议的受理


6.税务行政复议决定


7.税务行政复议的其他有关规定


(三)税务行政诉讼


1.税务行政诉讼的概念


2.税务行政诉讼的原则


3.税务行政诉讼的管辖


(1)级别管辖


(2)地域管辖


4.税务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5.税务行政诉讼的起诉和受理


(1)税务行政诉讼的起诉


(2)税务行政诉讼的受理


6.税务行政诉讼的审理和判决


(1)税务行政诉讼的审理


(2)税务行政诉讼的判决


(四)税务行政赔偿


1.概述


(1)税务行政赔偿的概念


(2)税务行政赔偿的构成要件


(3)税务行政赔偿请求人


(4)税务行政赔偿的赔偿义务机关


(5)税务行政赔偿的请求时效


(6)取得税务行政赔偿的特别保障


(7)涉外税务行政赔偿


2.赔偿范围


(1)侵犯人身权的赔偿


(2)侵犯财产权的赔偿


(3)税务机关不承担赔偿责任的情形


3.赔偿程序


(1)税务行政赔偿非诉讼程序


(2)税务行政赔偿诉讼程序


(3)税务行政追偿制度


4.赔偿方式与费用标准


(1)税务行政赔偿方式


(2)费用标准



说明:本年度考试大纲与上年相比,未做较大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