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开发心得

时间:2021-04-11 03:27:27

1.开发环境

本次我们需要开发一款可以推送日程提醒的安卓小软件Agenda Manager,采用Android Studio开发环境。

Android Studio的安装可是一项大工程。光装完本体还不行,还得Android SDK和NDK。 到最后一切安装妥善了,打开Android Studio,发现电脑内存占用率达到80%-90%。启动安卓模拟器时的内存占用甚至达到近100%(本人电脑操作系统Windows 8.1)。更坑爹的是每次启动安卓模拟器到最终进入调试程序界面的时间非常长,虽然开着模拟器修改代码再重新调试可以节省每次启动的时间,但超高的内存占用率还是会让电脑很卡。在这里告诫一下各位软件开发者,如果要开发可视化的安卓软件,请保证电脑有足够的内存空间,最好在启动开发环境之前保证电脑内存的占用率不高于40%-60%。

2.软件工程中的Big Ball of Mud(大泥球)

所谓大泥球,是指软件开发中的代码东拼西凑,杂乱无章,无组织性的现象。

我在团队中主要负责UI界面的布局和切换。因为软件开发初期尚不要求实现联网登录、注册等功能,所以我在各界面的按钮动作代码编写时,基本就是写好一个按钮的代码,然后直接复制粘贴到其它按钮下,最后改一改名称就完事。但我不知道的是我的代码本身存在问题,导致一点按钮,程序就崩溃。在最后找到问题(忘记在manifest.xml里添加对应界面的activity)之前,我不得不一遍遍修改、复制粘贴各按钮的代码,浪费了时间和效率。

3.瀑布模型

我们的安卓软件开发基本是遵循瀑布模型进行的。

首先,分析用户需求(加好友,群组,接收日程提醒等),确定软件应当实现的功能。其次,画出软件各个界面的草图,经过适当的美化后确定最终布局。 然后,用Android Studio构造界面并写入代码。代码完成后,由组内测试人员测试并发现、反馈程序中发现的问题。在编程中,代码并不是全部。最初的设计报告,其实对整个软件的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性作用。当设计报告得到了完善后,再去编写代码,难度和出错率就会减小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