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内容
从键盘输入10个无符号字数并从大到小进行排序,排序结果在屏幕上显示出来。
实验步骤
设计遵循以下步骤:
①C语言设计
②单元代码转写及变量映射
③单元伪汇编设计
④单元测试及debug
⑤回到步骤①,直到程序完成
代码设计
整个程序可以分为三个单元:读入读入单元,排序单元,输出单元。由于各单元的设计方法,下面以读入单元为例展开叙述。
1.首先我们进行C语言设计
//read in
int arr[10];
for (int i =0; i <10; i++) {
scanf("%d", &arr[i]);
}
可以看到,读入单元十分简单,一个for循环,然后读入数据到arr[i]就好了。
2.变量映射及代码转写
变量映射,就是把涉及到的变量对应为寄存器。代码转写,就是把其中的循环,及分支判断用goto转写成顺序结构语句,虽然实际运行的时候是有循环的。
各个涉及变量映射到对应寄存器,如表1所示。
而对于上一个步骤的C代码,我们可以如下转写:
申请空间,基准地址为arr,长度为10 int,即4 word
int i = 0;
Loop:
偏移量bias = i * 4;
实际地址 addr = arr + bias;
读入数据到 tmp;
arr[addr] = tmp;
i = i + 1;
if (i < 10) goto Loop;
3.单元伪代码设计
3.单元伪汇编设计
根据上一步骤的伪代码转写和变量映射,我们查询相关的MIPS指令集和系统调用后,可以写出以下MIPS指令。
li $v0, 9 #9号syscall,请求内存空间
li $a0, 40 #申请40byte,4word的空间大小
syscall #系统调用
add $s1, $v0, $zero #加载基准内存地址
add $s0, $zero, $zero # $s0 就是 int i
read:
#读数开始
li $v0, 5 #从键盘读整数
syscall #系统调用,读到$v0中
sll $t0, $s0, 2 #偏移量 $t0 =i*4
add $t1, $t0, $s1 #$t1 实际地址 = 偏移量$t0 + 基准地址
sw $v0, 0($t1) #写入到实际地址 $t1
#读数结束
addi $s0, $s0, 1 #i = i + 1
slti $t0, $s0, 10 #若i<10
bne $t0, $zero, read #则继续循环
4.单元测试与debug
单元测试就是根据我们写出来的单元,输入数据,运行程序,观察输出结果是否与预期一致,如一致则说明MIPS代码正确;否则,单步执行,观察寄存器变量与预期不符的代码行,对该行代码进行检查及修改。
如图4所示,我们开始运行程序,并输入10个数字。
观察DATA区,如图5,发现内存存的数与我们输入的一致,说明该单元没有问题。
5.完成其他模块,组合成最终程序
同样的道理,我们可以对其他的单元进行设计、实现、测试。完成所有模块并测试debug完成后,最终运行结果如图6.
完整代码如下:
#**************************
#从键盘读入数据、排序并输出
#**************************
.text #代码段
.globl main #程序从此开始
main: #主程序
li $v0, 9 #9号syscall,请求内存空间
li $a0, 40 #申请40byte,4word的空间大小
syscall #系统调用
add $s1, $v0, $zero #加载基准内存地址
add $s0, $zero, $zero # $s0 就是 int i
read:
#读数开始
li $v0, 5 #从键盘读整数
syscall #系统调用,读到$v0中
sll $t0, $s0, 2 #偏移量 $t0 =i*4
add $t1, $t0, $s1 #$t1 实际地址 = 偏移量$t0 + 基准地址
sw $v0, 0($t1) #写入到实际地址 $t1
#读数结束
addi $s0, $s0, 1 #i = i + 1
slti $t0, $s0, 10 #若i<10
bne $t0, $zero, read #则继续循环
sort:
add $s0, $zero, $zero # $s0 就是 int i = 0
oLop:
#外层循环开始
addi $s2, $zero, 9 #$s2 就是 int j = 9
iLop:
#内层循环开始
sll $t0, $s2, 2 #偏移量j*4
add $t1, $s1, $t0 #A[j]的实际内存地址
addi $t2, $t1, -4 #A[j-1]的实际内存地址
lw $t3, 0($t1) #$t3=A[j]的值
lw $t4, 0($t2) #$t4=A[j-1]的值
slt $t5, $t4, $t3 #若A[j-1] < A[j]
beq $t5, $zero, afterSwap #为真交换,否则跳过
#swap
lw $t6, 0($t1) # tmp=A[j]
sw $t4, 0($t1) # A[j] = A[j-1]
sw $t6, 0($t2) # A[j-1]=tmp
afterSwap:
addi $s2, $s2, -1 # j = j - 1
slt $t0, $s0, $s2 #若i < j
bne $t0, $zero, iLop #继续内层循环
addi $s0, $s0, 1 # i = i + 1
slti $t0, $s0, 9 #若i<9
bne $t0, $zero, oLop #则继续外层循环
#外层循环结束
#print
#基准地址是$s1
add $s0, $zero, $zero # $s0 就是 int i
print: # 输出开始
li $v0, 1 #置输出int函数ID
sll $t0, $s0, 2 #偏移量 $t0 =i*4
add $t1, $t0, $s1 #$t1 实际地址 = 偏移量$t0 + 基准地址
lw $a0, 0($t1) #写入输出参数到 $a0
syscall #系统调用,输出排序后整数
li $v0, 11 #置输出char函数ID
add $a0, $zero, 32 #置输出参数: 空格
syscall #输出空格
addi $s0, $s0, 1 #i = i + 1
slti $t0, $s0, 10 #若i<10
bne $t0, $zero, print #则继续循环
li $v0, 10 #停
syscall #机
实验心得
1.查阅文档,忌臆想
在写出伪代码转写后,我需要对应的伪汇编指令及系统调用来实现,但是我不知道这些指令,以及他们的用法。我开始尝试看着示例尝试性地打,发现频频出错,甚至有时语法检查都不通过。做了许多无用功后开始反思,去查指令集,看课本对指令的说明解析,包括参数的含义及写法。
2.清晰的设计实现流程:C代码-伪代码转写-伪汇编-测试及修正
一开始不知道如何想,因为汇编代码不像C那样有着清晰的循环,分支结构,反而是指令的顺序排列,这并不易读不易想。遵循上述设计流程,则将任务分化了,写伪汇报时只要照着伪代码打就好了。
3.模块化设计
C语言中,循环语句和循环块是可以分离的。同样的道理,在对应的伪汇编中,循环语句和循环块也可以分离。这样,我们在输入单元中成功设计了一个循环,只要将循环语句提取出来,两个嵌套,便可得到排序单元中的双重循环框架。这样,在排序单元中,我们便避免了对双重循环的重新设计。
4.注释
注释具有十分重要作用,可以说明个个寄存器的作用,设计时减少了记忆负担。可以注释每一条MIPS指令的作用,debug时可以通过检查注释与MIPS指令是否一致来排查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