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强/文
其实靠技术,地球人都知道,如果技术上划时代,基本上杀手就是你了,一如当年的iPhone横空出世,虽然难用得要命,还要Jailbreak,但技术粉们趋之若鹜,想当年it哥们给高富帅白富美剪卡,越狱装软件有饭吃有酒喝的日子,是多么的阳光灿烂。
类似的例子,其实还有很多,比如Facebook,Twitter的出现,最先根本不是商业模式,而是某种简单技术的应用叠加,恰好吸引到一类人的追捧,然后病毒式用户数增涨,然后商业模式才出来了。当然,国内照着Google、Facebook、Twitter等抄的,因为“平行世界”的原因,发展路径完全不一样,商业模式成熟了一看有搞头,众兄弟就操作家伙上了,因为技术不用抄,这个咱中国人聪明天生适合搞IT,当然开源也功不可没。
在互联网这个行业,很多杀手级的应用,其实还是要靠产品,比如微信是典型的例子,张小龙把产品经理的文化给发扬光大了,最近几年谈互联网转型,不提产品经理,好象就落后了,其实这个角色一直是有的,以前叫总设计师。有了好的产品,没有运营也出不来的,前面已经说过了,技术上没什么难度,你可以抄别人的,别人一样可以抄你的。
但为什么很多做互联网产品的,都怕被腾讯盯上,因为庞大的用户群和使用粘度,太可怕了,比如开心网玩社交,当年搞种菜偷菜,自己玩的好好的,然后火了,然后被腾讯盯上,然后腾讯自己玩起来把人家玩死了,然后始乱终弃腾讯也不玩了。而腾讯微博之所有没玩死新浪微博,不是技术,论技术网易微博更好,但新浪当年的抓大V和粉丝群的策略,形成了很好的产品扩城河,这不是运营是啥?当然,关键字将是害死新浪微博的杀手,咱们拭目以待。
回正题,经常我们说三分产品,七分运营,真俗,不过就是这个理。
哥举个例子,想当年移动飞信火的时候,差点让QQ都受到威胁,好多人为了免费发短信加飞信,哥也收到很多次飞信,甚至工作上很多人都在用。当时,微信还没出生,因为Whatsapp这些国外的应用也没出现。
三大运营商,特别是移动,每天特别是节日靠短信赚翻天,日进斗金都不能形容他们挣钱有多容易。正因为是利益,所以放弃是很难的,虽然搞出了个飞信,但他们就没有搞出微信的基因。
网易拉上电信,合作搞了个易信,一直不温不火,也没有推起来。注册易信送点流量,这是单点运营,一锤子买卖,没有持续性,不能形成爆发点。反观微信,为了推钱包和移动支付搞红包这个功能绝对不是技术想出来的,肯定是运营。而三大运营商推的产品,比如飞信、易信能放弃靠流量包挣钱的思路,放开让土壕高端用户,可以发流量包,大家来抢,估计结局就不一样了,其实这个idea现在还可以用^_^不收费。工信部要求流量第二月不清零,其实电信运营商如果有放弃短期利润的思路,去圈用户,流量转让、买卖是个很好的用户运营切入点。最近淘宝闲鱼以卖二手货为主线,开始做圈子(鱼塘)了,值得重点关注,改天有空来剖析。
传统家电,比如彩电,近两年都在做智能电视,不智能就不高端,就不好卖,这个其实也是运营出来的。哥作为资深IT人士,需求异于常人,把显示做好了,智不智能的,可以有太多外设选择(哥本身就很智能好么:),至于音响,随便败个Bose Soundlink Mini蓝牙小音箱,绝对秒杀所有电视自带的乱七八遭声场。当然,广大普通人民群众需要的,是厂家要重视的,但其实做智能家电,真正要圈的还是用户。很多家电,其实可玩性是比较差的,比如彩电,90年代大家谈平面直角,三超画王,火箭炮,特丽珑,不可能00,10年还能把电视技术如数家珍做为关注重点。现在大家关注车、手机,但再过十年,关注的可能又变了,长江后浪推前浪这是规律。
在产品可玩性不强的背景下,用户运营更加重要,可以考虑做一些创新,用户是有社交属性的人,交互是重点,搞BBS也好,微博、微信公众号也罢,都是希望品牌成为“母体”,来连接用户,一如黑客帝国中的演绎,但在运营设计时,我们往往忽略了用户之间的联系。比如智能电视的设计,除终端功能以外,是不是可以通过后台把用户连接起来,观看相同节目的用户可以弹幕吐槽或者私信、语音,这除了后台系统、大数据支撑外,终端OS、APP,还有配套的外设之类的衍生品也要有,不断的紧跟互联网Social CRM的热点,形成产品到用户,用户到用户,用户到厂家的网状互动布局。
互联网杀手级应用,除了上面的靠产品、靠运营的俗话,说到底靠人气,人多力量大,去想尽一切办法圈住用户吧。
(原创文章,随意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注IT/TMT/OTT/LBS/信息化/电商行业,行业观察研报及技术前瞻
原创行业领先资讯和分析
订阅请加微信公众号:WallinWind
订阅亦可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