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作业
设计思路
设计了两个类,一个多项式类Polynomial,一个项类Term,其中项包括幂函数及其系数组成。
在多项式类中解析出来项,然后之后根据指数的大小存入terms中,在存入的过程中,需要判断是否已经存在该键值,如果存在就需要合并这两项,如此反复,可以保证求导之后不会存在仍可以合并的项,之后将Hashmap中的值都取出来,然后逐项求导,求导的结果仍是一个项。对于结果可以进行以下优化:
- 第一项尽量为正
- 系数为0不进行输出
- 指数为1时不输出次数
- 如果求导后的所有结果没有输出那么输出0
度量
由于在循环比配产生新的项的过程中,需要判断是否存在才能插入,所以时间复杂度较高。
bug
鉴于第一次作业的合法长度可以非常长,直接使用正则表达式会爆栈,所以采用了两个计数器,记录了当前匹配的字符串的头部和尾部,如果发现某次匹配的头部于上次匹配的尾部不相接,那么就认为没有成功匹配。不过这个使得度量的效果变得不是那么好
第二次作业
设计思路
由于加入了sin,cos。这次根据sin的次数,cos的次数和幂函数的次数以及常系数来确定一个项,所以相比第一次作业,多创建了一个Order类保存和次数相关的信息(sin的次数,cos的次数,幂函数的次数),并重写了Hashcode和Equals来为之后的Hashmap查找提供方便。
与第一次作业相比这里需要优化的情况比较多,除了第一次作业可以优化的情况之外,我只考虑了以下几种情况
- sin^2*f(x) + cos^2*f(x) = f(x)
- f(x) - sin^2*f(x) = cos^2*f(x)
- f(x) - cos^2*f(x) = sin^2*f(x)
public void put(Term t) { Term t1; Term t2; Term t3; Term t4; Term mergeTerm; Order o; Order o1; Order o2; Order o3; Order o4; while (true) { o = t.getOrder(); o1 = o.getDualOrder("sin"); o2 = o.getDualOrder("cos"); o3 = o.getDualOrder("1-sin"); o4 = o.getDualOrder("1-cos"); t1 = deTerms.get(o1); t2 = deTerms.get(o2); t3 = deTerms.get(o3); t4 = deTerms.get(o4); /** * whether there is a same one or dual one * when comes in we can make sure, no duplicate term, * because last step has merged all the terms it can * merge */ if (deTerms.containsKey(o)) { mergeTerm = deTerms.remove(o); t.Merge(mergeTerm); } else if (t1 != null && t1.getCoef().equals(t.getCoef())) { deTerms.remove(o1); t.Merge("sin", t1); } else if (t2 != null && t2.getCoef().equals(t.getCoef())) { deTerms.remove(o2); t.Merge("cos", t2); } else if (t3 != null && t3.getCoef().equals(t.getCoef().negate())) { deTerms.remove(o3); t.Merge("1-sin", t3); } else if (t4 != null && t4.getCoef().equals(t.getCoef().negate())) { deTerms.remove(o4); t.Merge("1-cos", t4); } else { break; } }
度量
由于涉及到输出优化所以toString的复杂度较高,这里考虑将其中的有关部分提出重写一个函数来实现。
第三次作业
设计思路
为了能够将复杂的表达式解析出来,写了一个词法和语法分析单元,利用自顶向下的方式来分析,每次匹配记录当前的字符的位置,如果匹配就移动当前指针,词法分析和语法分析可以采用面向对象的方式来实现,并且可以同时利用Matcher类和Pattern类,简化匹配过程。
public boolean match(String s) { if (cc < strExp.length()) { pattern = Pattern.compile(s); matcher = pattern.matcher(strExp.substring(cc)); if (matcher.lookingAt()) { cc += matcher.end(); return true; } else { return false; } } else { return false; } }
由于在不同的类(factor的不同子类)中都需要用到Lexer,所以这里使用了单例模式来实现不同类对于同一个Lexer对象的共享
private Lexer() { } private static Lexer instance; public static Lexer getInstance() { if (null == instance) { instance = new Lexer(); } return instance; }
在因子类factor中利用静态工厂的方法来创建因子对象,并递归下降分析,同时实现语法分析
public static Factor newInstance() { Lexer lexer = Lexer.getInstance(); if (lexer.match(signedInt)) { return new ConstFactor(); } else if (lexer.match(powerHead)) { return new PowerFactor(); } else if (lexer.match(trigonHead)) { return new TrigonFactor(); } else if (lexer.match(leftParent)) { ExprFactor e = new ExprFactor(); if (lexer.match(rightParent)) { return e; } else { lexer.error(); } } else { lexer.error(); } return null; }
其中的Pattern在PolyPattern中定义,为了实现全局变量定义了一个接口,感觉不太好,不过也没有找到更好的办法
public interface PolyPattern { String space = "[\t ]*"; String signedInt = space + "([+-]?\\d+)" + space; String powerHead = space + "x" + space; String funcOrder = space + "(\\^" + signedInt + ")"; String leftParent = space + "\\(" + space; String rightParent = space + "\\)" + space; String trigonHead = space + "(sin|cos)" + leftParent; String itemPrefix = space + "([+-])" + space; String factorPrefix = space + "(\\*)" + space; }
优化
这次实现优化比较麻烦,所以只实现了较为简单的优化比如项内同项合并,多项式合并同类相,但是对于三角函数的合并没有实现,为了实现优化在抽象类factor,项Term类,表达式中实现了equals,由于不同的子类实现equals的方式不同所以需要重写。
函数组合规则放在combine中
不同类型的factor,即不同类型的函数放在functions中
度量
首先分析函数组合package:combines的度量
为了实现优化所以这里的链式法则append的方法复杂度过高,需要遍历当前的求导集合来判断是否存在合并的可能,这里可以通过重构数据结构来简化提升。
由于Term中存在上述的优化行为所以复杂度偏高
下面分析不同的函数package: functions的度量
使用静态工厂来创建对象情况较多所以复杂度偏高,暂时没有想到好的解决办法
最后看一下整体的内聚和耦合,LCOM的值越大,表示类内聚合度越小,由于Factor中的求导涉及到Factor也涉及Term还有Expression所以类内聚合度较低,其他类的聚合程度还是较高的
bug
第三次的bug于前两次相比情况都比较复杂,主要集中在优化上面
- 当一个项是zeroTerm时,即该项有一个0因子的时候,它在后面链接(相乘)其他项或者因子的时候都为0
- 当和一个项相乘,且这个项是zeroTerm的时候需要将当前项的zeroTerm置为true
- 在判断能否合并和是否一致的函数中不能使用同一个equals,因为对于常数来说,都是常数即可合并,但是对于多项式中的常数必须完全一致才能认为两个多项式是一致
Applying Creational Pattern
在第三次作业中已经实现了Factory Pattern和Singleton Pattern,之前两次也可以使用这种方式,因为前两次并没有考虑到factor的层次,所以前两次也可以按照第三次的设计方式来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