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fka入门学习随记(二)

时间:2022-04-19 16:45:53

====Kafka消费者模型

参考博客:http://www.tuicool.com/articles/fI7J3m

--分区消费模型

分区消费架构图

Kafka入门学习随记(二)

图中kafka集群有两台服务器(Server),每台服务器有2个分区(Patition),共4个分区。

由四个消费者实例(Consumer)来消费4个分区。

当然,Consumer1不一定对应Patition1,但是必须建立1对1的对应关系。

分区消费伪代码描述

Kafka入门学习随记(二)

--组(Group)消费模型

组消费架构图

Kafka入门学习随记(二)

途中有两个服务器Server1和Server2,每个服务器上有2个Patiton分区。

有两个组(Consumer Group)。其中,

Consumer Group A中用2个Consumer实例来消费集群当前主题(Topic)中的4个Patition。

Consumer Group B中用4个Consumer实例来消费集群当前主题(Topic)中的4个Patition。

两个Group都可以拿到当前主题(Topic)的全量数据(这点很重要)。

--按组(Group)消费伪代码描述

Kafka入门学习随记(二)

*流数N:即每个Consumer Group组里面有多少个Consumer实例。

Consumer分配方法

Kafka入门学习随记(二)

--Java客户端参数调优

(1)FetchSize:从服务器获取单包大小

(2)bufferSize:kafka客户端缓冲区大小

(3)group.id:分区组消费时分组名

--两种消费模型对比

分区消费模型更加灵活,但是:

(1)需要自己处理各种异常情况

(2)需要自己管理offset(以实现消息传递的其他语义)

组消费模型更加简单,但是不灵活

(1)不需要自己处理异常情况,不需要自己管理offset

(2)只能实现kafka默认的最少一次消息传递语义

*消息传递语义有三种:至少一次、最多一次、有且只有一次

====kafka生产者模型

--同步生产模型

Kafka入门学习随记(二)

使用同步生产模型时,提供“至少一次”的语义。

--异步生产模型

Kafka入门学习随记(二)

--两种生产模型的伪代码描述

Kafka入门学习随记(二)

*kafka默认负载均衡算法有:哈希、轮训、随机

*根据设置生产者参数来决定是同步/异步生产模型。

--Java客户端参数调优

(1)message.sen.max.retries:发送失败重试次数;

(2)retry.backoff.ms:未接到确认,认为发送失败的时间;

(3)producer.type:同步发送或者异步发送;

(4)batch.num.messages:异步发送时,累计最大消息数;

(5)queue.buffering.max.ms:异步发送时,累计最大时间;

--两种生产模型对比

同步生产模型:

(1)低消息丢失率

(2)高消息重复率(由于网络原因,回复确认未收到)

(3)高延迟、低吞吐量

异步生产模型:

(1)低延迟

(2)高发送性能

(3)高消息丢失率(无确认机制,发送端队列满)

====kafka中关键参数配置

参考博客:http://debugo.com/kafka-params/

(1)Broker(集群总的节点)配置

•broker.id:唯一确定的一个int 类型数字

•log.dirs:存储kafka数据,默认路径为/tmp/kafka-logs

•port:comsumer连接的端口号

•zookeeper.conect:zookeeper的链接字符串,定义的格式如下hostname1:port1,hostname2:port2,hostname3

•num.partitions:一个topic可以被分成多个paritions管道,每个partiions中的message有序,但是多个paritions中的顺序不能保证

(2)Consumer 配置

•group.id:string类型,决定该Consumer归属的唯一组ID。

•zookeeper.connect:对于zookeeper集群的指定,必须和broker使用同样的zk配置。host1:port1,host2:port2。

•zookeeper.session.timeout.ms:zookeeper的心跳超时时间,查过这个时间就认为是无效的消费者

•zookeeper.sync.time.ms:zookeeper的等待连接时间

•auto.commit.interval.ms:自动提交的时间间隔

(3)Producer配置

•metadata.book.list:消费者获取消息元信息,格式为host1:port1,host2:port2

•serializer.class:message的序列化类。默认编码器处理类型都是byte[]类型

•partitioner.class:分区的策略,默认是取模

•producer.type:确定messages是否同步提交

•request.required.acks:消息的确认模式。

  #0:不保证消息的到达确认,只管发送,低延迟但是会出现消息的丢失,在某个server失败的情况下,有点像TCP
  #1:发送消息,并会等待leader 收到确认后,一定的可靠性
  #-1:发送消息,等待leader收到确认,并进行复制操作后,才返回,最高的可靠性

====kafka客户端API

--Kafka Producer APIs

Procuder API有两种:

•kafka.producer.SyncProducer

•kafka.producer.async.AsyncProducer

它们都实现了同一个接口:

class Producer {

/* 将消息发送到指定分区 */

publicvoid send(kafka.javaapi.producer.ProducerData<K,V> producerData);

/* 批量发送一批消息 */

publicvoid send(java.util.List<kafka.javaapi.producer.ProducerData<K,V>> producerData);

/* 关闭producer */

publicvoid close();

}

Producer API提供了以下功能:

(1)可以将多个消息缓存到本地队列里,然后异步的批量发送到broker,可以通过参数producer.type=async做到,

缓存的大小可以通过一些参数指定:queue.time和batch.size。

一个后台线程(kafka.producer.async.ProducerSendThread)从队列中取出数据,并让kafka.producer.EventHandler将消息发送到broker,

也可以通过参数event.handler定制handler,在producer端处理数据的不同的阶段注册处理器,比如可以对这一过程进行日志追踪,或进行一些监控。

只需实现kafka.producer.async.CallbackHandler接口,并在callback.handler中配置。

(2)自己编写Encoder来序列化消息,只需实现下面这个接口。默认的Encoder是kafka.serializer.DefaultEncoder。

interface Encoder<T> {

public Message toMessage(T data);

}

(3)提供了基于Zookeeper的broker自动感知能力,可以通过参数zk.connect实现。

如果不使用Zookeeper,也可以使用broker.list参数指定一个静态的brokers列表,

这样消息将被随机的发送到一个broker上,一旦选中的broker失败了,消息发送也就失败了。

(4)通过分区函数kafka.producer.Partitioner类对消息分区。

interface Partitioner<T> {

int partition(T key, int numPartitions);

}

分区函数有两个参数:key和可用的分区数量,从分区列表中选择一个分区并返回id。

默认的分区策略是hash(key)%numPartitions.如果key是null,就随机的选择一个。

可以通过参数partitioner.class定制分区函数。

--KafKa Consumer APIs

Consumer API有两个级别。

低级别的和一个指定的broker保持连接,并在接收完消息后关闭连接,这个级别是无状态的,每次读取消息都带着offset。

高级别的API隐藏了和brokers连接的细节,在不必关心服务端架构的情况下和服务端通信。还可以自己维护消费状态,并可以通过一些条件指定订阅特定的topic,比如白名单黑名单或者正则表达式。

(1)低级别的API

低级别的API是高级别API实现的基础,也是为了一些对维持消费状态有特殊需求的场景,比如Hadoop consumer这样的离线consumer。

-----------------

class SimpleConsumer {

/* 向一个broker发送读取请求并得到消息集 */

public ByteBufferMessageSet fetch(FetchRequest request);

/* 向一个broker发送读取请求并得到一个相应集 */

public MultiFetchResponse multifetch(List<FetchRequest> fetches);

/**

* 得到指定时间之前的offsets

* 返回值是offsets列表,以倒序排序

* @param time: 时间,毫秒,

* 如果指定为OffsetRequest$.MODULE$.LATIEST_TIME(), 得到最新的offset.

* 如果指定为OffsetRequest$.MODULE$.EARLIEST_TIME(),得到最老的offset.

*/

publiclong[] getOffsetsBefore(String topic, int partition, long time, int maxNumOffsets);

}

-----------------

(2)高级别的API

这个API围绕着由KafkaStream实现的迭代器展开,每个流代表一系列从一个或多个分区多和broker上汇聚来的消息,

每个流由一个线程处理,所以客户端可以在创建的时候通过参数指定想要几个流。

一个流是多个分区多个broker的合并,但是每个分区的消息只会流向一个流。

每调用一次createMessageStreams都会将consumer注册到topic上,这样consumer和brokers之间的负载均衡就会进行调整。

API鼓励每次调用创建更多的topic流以减少这种调整。

createMessageStreamsByFilter方法注册监听可以感知新的符合filter的topic。

-----------------

/* 创建连接 */

ConsumerConnector connector = Consumer.create(consumerConfig);

interface ConsumerConnector {

/**
     * 这个方法可以得到一个流的列表,每个流都是MessageAndMetadata的迭代,通过MessageAndMetadata可以拿到消息和其他的元数据(目前之后topic)

* Input: a map of <topic, #streams>

* Output: a map of <topic, list of message streams>

*/

public Map<String,List<KafkaStream>> createMessageStreams(Map<String,Int> topicCountMap);

/**

* 你也可以得到一个流的列表,它包含了符合TopicFiler的消息的迭代,

* 一个TopicFilter是一个封装了白名单或黑名单的正则表达式。

*/

public List<KafkaStream> createMessageStreamsByFilter(TopicFilter topicFilter, int numStreams);

/* 提交目前消费到的offset */

public commitOffsets()

/* 关闭连接 */

public shutdown()

}

-----------------

====kafka消息组织原理

--磁盘重认识

Kafka入门学习随记(二)

当需要从磁盘读取数据时,要确定读的数据在哪个磁道,哪个扇区:

(1)首先必须找到柱面,即磁头需要移动对准相应磁道,这个过程叫寻道,所需时间叫寻道时间。

(2)然后目标扇区旋转到次投下,这个过程消费的时间叫旋转时间

一次访问请求(读/写)完成过程由三个动作组成

(1)寻道(时间):磁头移动定位到指定磁道

(2)旋转延迟(时间):等待指定扇区从磁头下旋转经过

(3)数据传输(时间):数据在磁盘、内存与网络之间的实际传输

由于存储介质的特性,磁盘本身存取就比主存慢,再加上机械运动耗费,磁盘存取速度往往是主存的几百分之一甚至几千分之一。

--怎样才能提高磁盘的读写效率呢?

根据数据的局部性原理,有以下两种方法

(1)预读或者提前读

(2)合并写--将多个逻辑上的写操作合并成一个大的物理写操作中。

即采用磁盘顺序读写(不需要寻道时间,只需要很少的旋转时间)。

实验结果:在一个67200rpm SATA RAID-5的磁盘真累上线性写的速度大概是300M/秒,

但是随机写的速度只有50K/秒,两者相差奖金10000倍。

--kafka消息的写入原理

一般的将数据从文件传到套接字的路径:

(1)操作系统将数据从磁盘读到内核空间的页缓存区

(2)应用将数据从内核空间读到用户空间的缓存中

(3)应用将数据写会内存空间的套接字缓存中

(4)操作系统将数据从套接字缓存写到网卡缓存中,以便将数据经网络发出

这样做明显是抵消的,这里有四次拷贝,两次系统调用。

如果使用sendfile(Java为:FileChannel.transferTo api),两次拷贝可以被避免:

允许操作系统将数据直接从页缓存发送到网络上。优化后,只有最后一步将数据拷贝到网卡缓存中。

Kafka入门学习随记(二)

kafka的内部设计有两个重要的知识点:

(1)基于磁盘的顺序写

(2)基于数据的0字节拷贝(Byte Zero Copy)

====生产者消费者代码例子

https://github.com/quchunhui/kafkaSamp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