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运行时类型识别(RTTI, Run-Time Type Information)是Java中非常有用的机制,在java中,有两种RTTI的方式,一种是传统的,即假设在编译时已经知道了所有的类型;还有一种,是利用反射机制,在运行时再尝试确定类型信息。
本篇博文会结合Thinking in Java 的demo 和实际开发中碰到的例子,对Java反射和获取类型信息做总体上整理。文章主要分为三块:
- Java类加载和初始化
- Java中RTTI
- Java利用反射获取运行时类型信息
一:Java类加载和初始化
在学习RTTI的时候,首先需要知道Java中类是如何加载的,java又是如何根据这些class文件得到JVM中需要的信息(备注:我在此处实在是想不到更好的描述,望读者可以给出更好的描述)
1.1 类加载器(类加载的工具)
类加载器子系统包含一条加载器链,只有一个“原生的类加载器”他是jvm实现的一部分,可以用来记载本地jar包内的class,若涉及加载网络上的类,或者是web服务器应用,可以挂接额外的类加载器。
1.2 Java使用一个类所需的准备工作
1.2.1 动态加载
所有的类都是第一次使用的时候,动态加载到JVM中。创建对类的静态成员的引用,加载这个类。Java程序在开始运行的时候并非完全加载,类都是用的地方在加载,这就是动态加载
①:首先检查这个类是否被加载
②:如果没有加载,再去根据类名查找.class文件,加载类的字节码,并校验是否存在不良代码,
测试代码如下:
//candy.java
public class Candy {
static {
System.out.println("loading Candy");
}
}
//cookie.java
public class Cookie {
static {
System.out.println("loading Cookie");
}
}
//Gum.java
public class Gum {
static {
System.out.println("loading Gum");
}
}
//TestMain.java
public class Test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ystem.out.println("inside main");
new Candy();
System.out.println("After create Candy");
try {
Class.forName("com.RuntimeTypeInformation.Gum");
} catch (ClassNotFoundException e) {
System.out.println("Could not find Class");
}
System.out.println("After Class.forName");
new Cookie();
System.out.println("After new Cookie()"); }
static void printClassInfo(Class c){
System.out.println("Class Name :"+c.getName()
+"is interface? :" + c.isInterface()
+"simple Name "+ c.getSimpleName()
); }
从输出结果可以清楚看到;class对象仅在需要的时候才会加载,static初始化是在类加载的时候进行
1.2.2 链接
验证类中的字节码,为静态域分配存储空间。如果必须的话,将解析这个类创建的对其他类的所有引用
1.2.3 初始化
如果该类存在超类,对其初始化,执行静态初始化器和静态代码块。初始化延迟至 对静态方法或者非静态方法首次引用时执行
二:Java中RTTI
2.1 :为什么要用到运行时类型信息(就是RTTI)
实际开发中,需求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准确来说是经常变),而每新添加需求如果代码的改动量越小肯定是越能提高效率。比如:
package com.RuntimeTypeInformation.circle; import java.util.Arrays;
import java.util.List; abstract class Shape {
void draw(){
System.out.println(this+".draw()");
}
abstract public String toString();
}
class Circle extends Shape{
@Override
public String toString() { return "Circle"; } }
class Triangle extends Shape{
@Override
public String toString() { return "Triangle"; } }
public class Shapes{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题外话,Arrays.asList 可变参数列表,可以把传入的多个对象转为一个list
List<Shape> shapes = Arrays.asList(new Triangle(),new Circle());
for (Shape shape : shapes) {
shape.draw();
}
}
}
当我想要添加一个新的形状,比如说长方形,我只需要编写一个新类继承Shape即可,而不需要修改调用的地方 。在这里用到了 ”多态“(虽然调用的都是shpe的方法,但是JVM能在运行期
准确的知道应该调用具体哪个子类的方法)
当你第一次了解"多态",你可能是简单知道堕胎就是这么一回事,那么,现在我们去研究一下,java是怎样处理的.
① 当把Triangle,Circle 放到 List<Shape>时,会向上转型为Shape,丢失具体的类型
② 当从容器中取出Shape对象的时候,List内实际存放的是Object, 在运行期自动将结果转为Shape,这就是RTTI的工作( 在运行时识别一个对象的类型)
这时候,如果客户需求又改了,说不希望画的结果存在圆形。应对这种需求,我们可以采用RTTI 查询某个shape引用所指向的具体类型(具体怎么用,可以接着往下看)
2.2 :RTTI在运行时如何表示
Java的核心思想就是:”一切皆是对象“,比如我们对形状抽象,得到圆形类,三角形类。但我们 对这些类在做一次抽象,得到class用于描述类的一般特性
上图是我用画图画的(有点捞见谅),如果我们可以拿到对象的class,我们就可以利用RTTI得到具体的java类。至于如何拿到Class和怎样用Class得到准确的类,继续往下看。
2.3 : Class对象
每一个类都存在与之对应的Class对象(保存在.class文件中),根据class得到具体的对象,请参考“第一章节 类的加载和初始化”
2.3.1 Class对象获取的方式
①:Class.forName("全限定类名"),得到Class对象,副作用是“如果对应的类没有加载,则会加载类”。找不到会抛出“”ClassNotFoundException”
②:如果有对象,可以直接用对象得到与之对应的Class对象 比如
Shape shape = new Circle();
shape.getClass()
③ ;通过类字面常量 : Shape.class.推荐用该方法,第一是编译器会做检查,第二是根除了对forName的调用,提高效率
2.3.2: Class对象的常用方法
方法名 | 说明 |
---|---|
forName() | (1)获取Class对象的一个引用,但引用的类还没有加载(该类的第一个对象没有生成)就加载了这个类。 (2)为了产生Class引用,forName()立即就进行了初始化。 |
Object-getClass() | 获取Class对象的一个引用,返回表示该对象的实际类型的Class引用。 |
getName() | 取全限定的类名(包括包名),即类的完整名字。 |
getSimpleName() | 获取类名(不包括包名) |
getCanonicalName() | 获取全限定的类名(包括包名) |
isInterface() | 判断Class对象是否是表示一个接口 |
getInterfaces() | 返回Class对象数组,表示Class对象所引用的类所实现的所有接口。 |
getSupercalss() | 返回Class对象,表示Class对象所引用的类所继承的直接基类。应用该方法可在运行时发现一个对象完整的继承结构。 |
newInstance() | 返回一个Oject对象,是实现“虚拟构造器”的一种途径。使用该方法创建的类,必须带有无参的构造器。 |
getFields() | 获得某个类的所有的公共(public)的字段,包括继承自父类的所有公共字段。 类似的还有getMethods和getConstructors。 |
getDeclaredFields | 获得某个类的自己声明的字段,即包括public、private和proteced,默认但是不包括父类声明的任何字段。类似的还有getDeclaredMethods和getDeclaredConstructors。 |
2.3.3 泛化的Class
Class引用表示它所指向的对象的确切类型,java1.5之后,允许开发者对Class引用所指向的Class对象进行限定,也就是添加泛型。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Class<Integer> intclass = int.class;
intclass = Integer.class;
}
这样可以在编译器进行类型检查,当然可以通过 “通配符” 让引用泛型的时候放松限制 ,语法 : Class<?>
目的:
①:为了可以在编译器就做类型检查
② : 当 Class<Circle> circle = circle.getClass(); circle.newInstance() 会得到具体的类型 。但此处需注意:
public class Shapes{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nstantiationException, IllegalAccessException {
Class<Circle> circles = Circle.class;
Circle circle = circles.newInstance();//第一:泛化class.newInstance可以直接得到具体的对象
Class<? super Circle> shape = circles.getSuperclass();
Object shape1 = shape.newInstance();//第二:它的父类,只能用逆变的泛型class接收,newInstance得到的是Object类型
}
}
2.3 : RTTI形式总结:
①:传统的类型转换,比如我们在上边的demo中用到的 shape.draw();
②:利用Class,获取运行时信息。
③:得到具体的对象
三:Java利用反射获取运行时类型信息
如果不知道某一个对象引用的具体类型(比如已经上转型的对象),RTTI可以得到。但前提是这个类型编译器必须已知(那些是编译期不可知呢? 磁盘文件或者是网络连接中获取一串代表类的字节码)
跨网络的远程平台上提供创建和运行对象的能力 这被称为 RMI(远程方法调用),下面会具体的介绍一下 RMI的实现方式
反射提供了一种机制,用于检查可用的方法,并返回方法名,调用方法。
3.1 : 获取的方式
Java中提供了jar包 ,Java.lang.reflect 和Class对象一起对反射的概念提供支持。
3.1.1 Java.lang.reflect :
该类库中包含了Field Method Constructor.这些类型的对象在JVM运行时创建,用于表示未知类里对应的成员。从而:
①:用Constructor创建对象,用get set读取Field内的字段
②:用Method.invoke()调用方法
③:用getFields()、getMethods()、getConstuctors() 得到与之对应的数组
3.1.2 RTTI和RMI的区别
检查对象,查看对象属于哪个类,加载类的class文件
①:RTTI会在编译期打开和检查.class文件
②:RMI 在编译期是 看不到.class文件。只能在运行期打开和检查.class文件
3.2 : 动态代理
3.2.1 我假设你对“代理模式”存在一定的了解(还是简单说一下,代理模式就是在接口和实现之前加一层,用于剥离接口的一些额外的操作)下面是代理模式的示例代码:
public interface Subject
{
public void doSomething();
}
public class RealSubject implements Subject
{
public void doSomething()
{
System.out.println( "call doSomething()" );
}
}
public class ProxyHandler implements InvocationHandler
{
private Object proxied; public ProxyHandler( Object proxied )
{
this.proxied = proxied;
} public Object invoke( Object proxy, Method method, Object[] args ) throws Throwable
{
//在转调具体目标对象之前,可以执行一些功能处理 //转调具体目标对象的方法
return method.invoke( proxied, args); //在转调具体目标对象之后,可以执行一些功能处理
}
}
3.2.2 动态代理就是:动态的创建代理并动态地处理对其所代理的方法的调用。可以参考 "彻底理解JAVA动态代理" ,"深度剖析JDK动态代理机制"。可以理解为更加灵活的代理模式
① 动态代理使用步骤:
1.通过实现InvocationHandler接口来自定义自己的InvocationHandler;
2.通过Proxy.getProxyClass获得动态代理类
public class MyProxy {
public interface IHello{
void sayHello();
}
static class Hello implements IHello{
public void sayHello() {
System.out.println("Hello world!!");
}
}
//自定义InvocationHandler
static class HWInvocationHandler implements InvocationHandler{
//目标对象
private Object target;
public HWInvocationHandler(Object target){
this.target = target;
}
public Object invoke(Object proxy, Method method, Object[] args) throws Throwable {
System.out.println("------插入前置通知代码-------------");
//执行相应的目标方法
Object rs = method.invoke(target,args);
System.out.println("------插入后置处理代码-------------");
return rs;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NoSuchMethodException, IllegalAccessException, InvocationTargetException, InstantiationException {
//生成$Proxy0的class文件
System.getProperties().put("sun.misc.ProxyGenerator.saveGeneratedFiles", "true");
IHello ihello = (IHello) Proxy.newProxyInstance(IHello.class.getClassLoader(), //加载接口的类加载器
new Class[]{IHello.class}, //一组接口
new HWInvocationHandler(new Hello())); //自定义的InvocationHandler
ihello.sayHello();
}
}
② :动态代理的原理,列举一下参考文献把:(本质上还是用到了反射)
③ 动态代理应用以及备注说明 :
JDK实现动态代理需要实现类通过接口定义业务方法 (接下来我会简单说一下Cglib实现动态代理)。第二是动态代理非常重要 是反射一个极其重要的模块,很多框架都离不开动态代理,比如Spring 。所以,推荐读者在多去研究一下。
④:Cglib实现动态代理
参考文档: cglib动态代理介绍(一)
CGLIB是一个强大的高性能的代码生成包。它广泛的被许多AOP的框架使用,例如spring AOP和dynaop,为他们提供方法的interception(拦截)。最流行的OR Mapping工具hibernate也使用CGLIB来代理单端single-ended(多对一和一对一)关联(对集合的延迟抓取,是采用其他机制实 现的)。EasyMock和jMock是通过使用模仿(moke)对象来测试Java代码的包。它们都通过使用CGLIB来为那些没有接口的类创建模仿 (moke)对象。
CGLIB包的底层是通过使用一个小而快的字节码处理框架ASM,来转换字节码并生成新的类。除了CGLIB包,脚本语言例如 Groovy和BeanShell,也是使用ASM来生成java的字节码。当不鼓励直接使用ASM,因为它要求你必须对JVM内部结构包括class文 件的格式和指令集都很熟悉
"在运行期扩展java类及实现java接口",补充的是java动态代理机制要求必须实现了接口,而cglib针对没实现接口的那些类,原理是通过继承这些类,成为子类,覆盖一些方法,所以cglib对final的类也不生效
cglib实现动态代理的demo:参考 CGLib动态代理原理及实现
这是要代理的类:
public class SayHello {
public void say(){
System.out.println("hello everyone");
}
}
代理类的核心
public class CglibProxy implements MethodInterceptor{
private Enhancer enhancer = new Enhancer();
public Object getProxy(Class clazz){
//设置需要创建子类的类
enhancer.setSuperclass(clazz);
enhancer.setCallback(this);
//通过字节码技术动态创建子类实例
return enhancer.create();
}
//实现MethodInterceptor接口方法
public Object intercept(Object obj, Method method, Object[] args,
MethodProxy proxy) throws Throwable {
System.out.println("前置代理");
//通过代理类调用父类中的方法
Object result = proxy.invokeSuper(obj, args);
System.out.println("后置代理");
return result;
}
}
测试结果:
public class DoCGLib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CglibProxy proxy = new CglibProxy();
//通过生成子类的方式创建代理类
SayHello proxyImp = (SayHello)proxy.getProxy(SayHello.class);
proxyImp.say();
}
}
四: Java反射在实际开发中应用
通常,我们在一般的业务需求中是用不到反射的,但我们在更加动态的代码时,我们就可以选择反射来实现(例如对象序列化和 JavaBean)。主要的逻辑我在上边都已经说明了,所以接下来 更多的是代码展示:
实际开发中,在运行时得到Class信息,获取method ,通过反射method.invoke()调用方法。这样做是出于AOP的设计思想。举例来说,我一个传统的web项目,我可以同过http直接传递请求给后台servlet,假如我想添加一个记录日志,或者是在请求的session中添加一个信息,如果只有一个请求,我可以直接在htttp加,但实际上请求会很多,这是我为什么在sevlet外在抽出一层,通过反射调用servlet
当然,很多框架其实也为我们提供了拦截的配置(这是后话)
4.1 :在web项目中创建统一的拦截层
doPost(..){
//这是项目中的setvlet统一的拦截层,接下来我们看一下 actionInvoker.invoke
...
else if (requestType.equalsIgnoreCase("image")) {
try {
ActionClassInfo actionClassInfo = actionInvoker.getClassInfo(action, request, response);
actionClassInfo.setArgs(queryStringMap);
Object object = actionInvoker.invoke(actionClassInfo);
response.addHeader("accept-ranges", "bytes");
byte[] bytes = (byte[]) object;
response.addHeader("Content-type", "application/png");
response.addHeader("content-length", String.valueOf(bytes.length));
response.getOutputStream().write(bytes, 0, bytes.length);
} catch (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catch (Throwable e) {
e.printStackTrace();
} finally {
response.getOutputStream().flush();
response.getOutputStream().close();
}
}
}
actionInvoker.invoke()方法代码如下: 在这方法内,我就可以添加我想要的处理,比如先判断是否在缓存中存在,核心的只有 method.invoke
public Object invoke(ActionClassInfo action) throws Exception {
// 执行方法之前
Object cache = null;
for (Object object : action.getProxys()) {
if (object instanceof Intercepter){
cache = ((Intercepter) object).before(action);
if(cache != null && object instanceof RedisCacheHandler){
return cache; //缓存的结果直接返回
}
}
}
Method method = action.getMethod();
Object business = action.getClazz();
Map<Object, Object> args = action.getArgs();
method.setAccessible(true);
Object result = method.invoke(business, args); // 执行方法后
for (Object object : action.getProxys()) {
if (object instanceof Intercepter)
result = ((Intercepter) object).after(result, action);
} return result;
}
4.2 : 用于webService服务 :和servlet做同意拦截,用反射去调用方法的目的一样(添加一些想要的处理,比如校验用户)。核心也是反射调用方法
(原文地址: https://www.cnblogs.com/ldh-better/p/7148975.html#_label1_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