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节内容
- 匿名函数
- 装饰器
- 列表生成式、迭代器&生成器
- 内置函数
- Json & pickle 数据序列化
1. 匿名函数
匿名函数就是不需要显式的指定函数
1
2
3
4
5
6
7
8
|
#这段代码 def calc(n):
return n * * n
print (calc( 10 ))
#换成匿名函数 calc = lambda n:n * * n #n为匿名函数的形参
print (calc( 10 )) # calc(10)为匿名函数的调用方式
|
即匿名函数,不需要def的定义模式,直接用赋值符号+lambda就可以定义匿名函数。
匿名函数只能处理一些简单的运算,类似列表生成式和生成器。如果内部逻辑稍微复杂一点,就不能运行了,只能用正常函数定义了。
匿名函数主要是和其它函数搭配使用:
1
2
3
|
res = map ( lambda x:x * * 2 ,[ 1 , 5 , 7 , 4 , 8 ])
for i in res:
print (i)
|
输出
1
25
49
16
64
示例:
calc = lambda x :x*3#虽然这是匿名函数,没有函数名,但感觉calc类似于函数名,x为形参,lambda≈def
calc(3) #如果calc约等于函数名,则调用时,也是用calc()
lambda x :x*3 #这一部分叫做匿名函数。
2、装饰器
定义:装饰器本质就是函数。功能是装饰其他函数,就是为其他函数添加附加功能。又名:语法糖。
原则:
1、不能修改被装饰函数的源代码(使用场景:正在上线运行的程序,在不下线修改的前提下,增添新功能)
2、不能修改被装饰函数的调用方式(同上)
以上两点总结为一点:装饰器对被它装饰的函数是完全透明的,即该函数的使用者并不知道这个函数发生了改变。
示例:
import time
def timmer(func): #这个是装饰器
def warpper(*args,**kwargs): #*args和**kwargs是用来防止原函数被传递参数用的。
start_time=time.time()
func(args,kwargs)
stop_time=time.time()
print('the func run time is %s' %(stop_time-start_time))
return warpper
@timmer #装饰器的调用,@+装饰器名 @timmer和test1=timmer(test1)意义一样。
def test1(): #这是原函数
time.sleep(3)
print('in the test1')
@timmer # test2=timmer(test2)
def test2(name):
print('test2:',name)
test1()
test2('gavin') #其实此时的test2()=warpper(),所以如果原调用方式给原函数传递参数的话,需要在内嵌函数的里层函数中设置参数组*args,**kwargs。
*语法糖示例:
import time
user,passwd = 'gavin','abc123'
def auth(auth_type):
print("auth func:",auth_type)
def outer_wrapper(func): #装饰器的外层
def wrapper(*args, **kwargs): #装饰器的内层
print("wrapper func args:", *args, **kwargs)
if auth_type == "local":
username = input("Username:").strip()
password = input("Password:").strip()
if user == username and passwd == password:
print("\033[32;1mUser has passed authentication\033[0m")
res = func(*args, **kwargs) #home【注意】:加了装饰器后,原函数调用相当于调用了装饰器内层,如果原函数需要返回值,需要在这把原函数返回值保存
print("---after authenticaion ")
return res #home【注意】:被保存的原函数执行结果,在内层函数的最后用return返回,这样就相当于返还给了原函数的调用地方。
else:
exit("\033[31;1mInvalid username or password\033[0m")
elif auth_type == "ldap":
print("搞毛线ldap,不会。。。。") return wrapper
return outer_wrapper def index():
print("welcome to index page")
@auth(auth_type="local") # home = wrapper()
def home():
print("welcome to home page")
return "from home" #以home为例,这里home函数有返回值。 @auth(auth_type="ldap")
def bbs():
print("welcome to bbs page") index()
print(home()) #wrapper() #【注意】:home函数的返回值,在这里被使用。所以需要在装饰器的内层的结尾处加入return函数。
bbs()
实现装饰器知识储备:
1、函数即“变量”
2、高阶函数
3、嵌套函数
高阶函数 + 嵌套函数 => 装饰器
1、函数即"变量"
x=1 #变量名为x,在内存中对应的数据为1
def test(): #这是函数的定义式
pass
所以函数即“变量”类似于
test = ‘函数体’ #就是‘函数体’是在内存空间的数据,函数名test是函数体的门牌号。
python的内存回收机制是解释器做的,有一个叫做‘引用计数’的概念。即统计某个内存中的值被引用的次数。
当引用计数值为0时,即某个内存中对应的数据没有对应的“门牌号”时,内存回收机制就会把对应内存数据清空。
x = 1
del x #这个del删除的不是内存地址中的1,而是删除了x这个门牌号。内存中的1是python自带的内存回收机制中的‘引用计数’刷新时,发现1这个内存数据没有引用,被内存回收机制清除的。
2、高阶函数
满足下面两个条件之一就可以称之为高阶函数:
1)把一个函数名当做实参传递给另外一个函数。(在不修改被装饰函数源代码的情况下,为其增加新的功能)
2)返回值中包含函数名(不改变被修饰函数的调用方式)
3、嵌套函数
定义:在一个函数体内再用def 去定义另外一个函数。如果在一个函数体内,没用def 声明新的函数,只是调用了其他的函数,不叫做函数的嵌套。
局部作用域和全局作用域的访问顺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
x = 0
def grandpa():
# x=1
def dad():
x = 2
def son():
x = 3
print x
son()
dad()
grandpa()
|
3.列表生成式,迭代器&生成器
列表生成式
现在有个需求,看列表[0, 1, 2, 3, 4, 5, 6, 7, 8, 9],要求把列表里的每个值加1
>>> a = [i+1 for i in range(10)]
>>> a
[1, 2, 3, 4, 5, 6, 7, 8, 9, 10]
[i+1 for i in range(10)],这就叫做列表生成式。还可以这么写
[func(i) for i in range(10)] #每次for循环后把临时变量i都传递给func(i)这个函数,这个函数执行后把结果返回到这个列表里作为其中的一个元素。
生成器
通过列表生成式,我们可以直接创建一个列表。但是,受到内存限制,列表容量肯定是有限的。而且,创建一个包含100万个元素的列表,不仅占用很大的存储空间,如果我们仅仅需要访问前面几个元素,那后面绝大多数元素占用的空间都白白浪费了。
所以,如果列表元素可以按照某种算法推算出来,那我们是否可以在循环的过程中不断推算出后续的元素呢?这样就不必创建完整的list,从而节省大量的空间。在Python中,这种一边循环一边计算的机制,称为生成器:generator【定义】。
生成器的特点:
1、只有在调用的时候才会生成相应的数据。
2、只记录当前位置
3、只有一个__next__()方法(在Py 3.x中是前面的写法)
生成器的生成方法1:
要创建一个generator,有很多种方法。第一种方法很简单,只要把一个列表生成式的[]
改成()
,就创建了一个generator:
1
2
3
4
5
6
|
>>> L = [x * x for x in range ( 10 )]
>>> L [ 0 , 1 , 4 , 9 , 16 , 25 , 36 , 49 , 64 , 81 ]
>>> g = (x * x for x in range ( 10 ))
>>> g <generator object <genexpr> at 0x1022ef630 >
|
创建L
和g
的区别仅在于最外层的[]
和()
,L
是一个list,而g
是一个generator。
我们可以直接打印出list的每一个元素,但我们怎么打印出generator的每一个元素呢?
如果要一个一个打印出来,可以通过next()
函数获得generator的下一个返回值: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
>>> next (g)
0 >>> next (g)
1 >>> next (g)
4 >>> next (g)
9 >>> next (g)
16 >>> next (g)
25 >>> next (g)
36 >>> next (g)
49 >>> next (g)
64 >>> next (g)
81 >>> next (g)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stdin>" , line 1 , in <module>
StopIteration |
我们讲过,generator保存的是算法,每次调用next(g)
,就计算出g
的下一个元素的值,直到计算到最后一个元素,没有更多的元素时,抛出StopIteration
的错误。
列表和生成器的区别:
列表支持下标引用
生成器不支持任何的下标引用和切片,无论下标是否被生成器曾经生成过。
当然,上面这种不断调用next(g)
实在是太变态了,正确的方法是使用for
循环,因为generator也是可迭代对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
>>> g = (x * x for x in range ( 10 ))
>>> for n in g:
... print (n)
... 0 1 4 9 16 25 36 49 64 81 |
所以,我们创建了一个generator后,基本上永远不会调用next()
,而是通过for
循环来迭代它,并且不需要关心StopIteration
的错误。
生成器的生成方法2:
generator非常强大。如果推算的算法比较复杂,用类似列表生成式的for
循环无法实现的时候,还可以用函数来实现。
比如,著名的斐波拉契数列(Fibonacci),除第一个和第二个数外,任意一个数都可由前两个数相加得到:
1, 1, 2, 3, 5, 8, 13, 21, 34, ...
斐波拉契数列用列表生成式写不出来,但是,用函数把它打印出来却很容易:
1
2
3
4
5
6
7
|
def fib( max ):
n, a, b = 0 , 0 , 1
while n < max :
print (b)
a, b = b, a + b
n = n + 1
return 'done'
|
注意,赋值语句:
1
|
a, b = b, a + b
|
相当于:
1
2
3
|
t = (b, a + b) # t是一个tuple
a = t[ 0 ]
b = t[ 1 ]
|
但不必显式写出临时变量t就可以赋值。
上面的函数可以输出斐波那契数列的前N个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 fib( 10 )
1 1 2 3 5 8 13 21 34 55 done |
仔细观察,可以看出,fib
函数实际上是定义了斐波拉契数列的推算规则,可以从第一个元素开始,推算出后续任意的元素,这种逻辑其实非常类似generator。
也就是说,上面的函数和generator仅一步之遥。要把fib
函数变成generator,只需要把print(b)
改为yield b
就可以了:
def fib(max):
n,a,b = 0,0,1 while n < max:
#print(b)
yield b
a,b = b,a+b n += 1 return 'done'
这就是定义generator的另一种方法。如果一个函数定义中包含yield
关键字,那么这个函数就不再是一个普通函数,而是一个generator:
>>> f = fib(6)
>>> f
<generator object fib at 0x104feaaa0>
这里,最难理解的就是generator和函数的执行流程不一样。函数是顺序执行,遇到return
语句或者最后一行函数语句就返回。而变成generator的函数,在每次调用next()
的时候执行,遇到yield
语句返回,再次执行时从上次返回的yield
语句处继续执行。
data = fib(10)
print(data) print(data.__next__())
print(data.__next__())
print("干点别的事")
print(data.__next__())
print(data.__next__())
print(data.__next__())
print(data.__next__())
print(data.__next__()) #输出
<generator object fib at 0x101be02b0>
1
1
干点别的事
2
3
5
8
13
在上面fib
的例子,我们在循环过程中不断调用yield
,就会不断中断。当然要给循环设置一个条件来退出循环,不然就会产生一个无限数列出来。
同样的,把函数改成generator后,我们基本上从来不会用next()
来获取下一个返回值,而是直接使用for
循环来迭代:
>>> for n in fib(6):
... print(n)
...
1
1
2
3
5
8
但是用for
循环调用generator时,发现拿不到generator的return
语句的返回值。如果想要拿到返回值,必须捕获StopIteration
错误,返回值包含在StopIteration
的value
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
>>> g = fib( 6 )
>>> while True :
... try :
... x = next (g)
... print ( 'g:' , x)
... except StopIteration as e:
... print ( 'Generator return value:' , e.value)
... break
... g: 1
g: 1
g: 2
g: 3
g: 5
g: 8
Generator return value: done
|
上面例子中的函数作用:
yield作用是保存了程序的中断状态,并且返回了生成器当前状态的值。
__next__()或next()的作用是只调用yield但不传值。
send()的作用是调用yield同时给yield传值。(这个函数在下面的例子中被使用)
还可通过yield实现在单线程的情况下实现并发运算的效果
import time
def consumer(name):
print("%s 准备吃包子啦!" %name)
while True:
baozi = yield print("包子[%s]来了,被[%s]吃了!" %(baozi,name)) def producer(name):
c = consumer('A')
c2 = consumer('B')
c.__next__()
c2.__next__()
print("老子开始准备做包子啦!")
for i in range(10):
time.sleep(1)
print("做了2个包子!")
c.send(i)
c2.send(i) producer("gavin")
上述这种程序是异步I/O的雏形,原理是在单个线程内,多个函数或功能之间快速的互相切换,给人的感觉就是多个功能或过程并发运行。
这种方式我们称之为协程,它是存在于单线程内。
【注意】:
c = consumer('A')
c2 = consumer('B')
如果consumer是函数,这两句话就是调用函数。函数会直接运行到底并返回结果。但如果consumer是生成器,这两句话只是定义生成器,函数不会运行任何一段代码。此时需要send()或者是next()函数进行调用。
迭代器
我们已经知道,可以直接作用于for
循环的数据类型有以下几种:
一类是集合数据类型,如list
、tuple
、dict
、set
、str
等;
一类是generator
,包括生成器和带yield
的generator function。
这些可以直接作用于for
循环的对象统称为可迭代对象:Iterable
。
可以使用isinstance()
判断一个对象是否是Iterable
对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
>>> from collections import Iterable
>>> isinstance ([], Iterable)
True >>> isinstance ({}, Iterable)
True >>> isinstance ( 'abc' , Iterable)
True >>> isinstance ((x for x in range ( 10 )), Iterable)
True >>> isinstance ( 100 , Iterable)
False |
而生成器不但可以作用于for
循环,还可以被next()
函数不断调用并返回下一个值,直到最后抛出StopIteration
错误表示无法继续返回下一个值了。
*可以被next()
函数调用并不断返回下一个值的对象称为迭代器:Iterator
。
【注意迭代器和可迭代对象的定义区别】:
可以直接作用于for
循环的对象统称为可迭代对象:Iterable
。
*可以被next()
函数调用并不断返回下一个值的对象称为迭代器:Iterator
。
对一个对象a使用dir方法(即dir(a)),就可以看a的所有可以使用的方法。
可以使用isinstance()
判断一个对象是否是Iterator
对象:
1
2
3
4
5
6
7
8
9
|
>>> from collections import Iterator
>>> isinstance ((x for x in range ( 10 )), Iterator)
True >>> isinstance ([], Iterator)
False >>> isinstance ({}, Iterator)
False >>> isinstance ( 'abc' , Iterator)
False |
生成器都是Iterator
对象,但list
、dict
、str
虽然是Iterable
,却不是Iterator
。
把list
、dict
、str
等Iterable
变成Iterator
可以使用iter()
函数 :
1
2
3
4
|
>>> isinstance ( iter ([]), Iterator)
True >>> isinstance ( iter ( 'abc' ), Iterator)
True |
你可能会问,为什么list
、dict
、str
等数据类型不是Iterator
?
这是因为Python的Iterator
对象表示的是一个数据流,Iterator对象可以被next()
函数调用并不断返回下一个数据,直到没有数据时抛出StopIteration
错误。可以把这个数据流看做是一个有序序列,但我们却不能提前知道序列的长度,只能不断通过next()
函数实现按需计算下一个数据,所以Iterator
的计算是惰性的,只有在需要返回下一个数据时它才会计算。
Iterator
甚至可以表示一个无限大的数据流,例如全体自然数。而使用list是永远不可能存储全体自然数的。
小结
凡是可作用于for
循环的对象都是Iterable
类型;
凡是可作用于next()
函数的对象都是Iterator
类型,它们表示一个惰性计算的序列;
集合数据类型如list
、dict
、str
等是Iterable
但不是Iterator
,不过可以通过iter()
函数获得一个Iterator
对象。
在Python 3.x 中range(10)也是一个迭代器。
同时文件句柄或者说是文件本身也是一个迭代器
Python的for
循环本质上就是通过不断调用next()
函数实现的,例如:
1
2
|
for x in range(6) :
pass
|
实际上完全等价于:
# 首先获得Iterator对象:
it = iter([0,1, 2, 3, 4, 5])
# 循环:
while True:
try:
# 获得下一个值:
x = next(it)
except StopIteration:
# 遇到StopIteration就退出循环
break
4. 内置函数
内置函数详解 https://docs.python.org/3/library/functions.html?highlight=built#ascii
#compile
f = open("函数递归.py")
data =compile(f.read(),'','exec')
exec(data) #print
msg = "又回到最初的起点"
f = open("tofile","w")
print(msg,"记忆中你青涩的脸",sep="|",end="",file=f) # #slice
# a = range(20)
# pattern = slice(3,8,2)
# for i in a[pattern]: #等于a[3:8:2]
# print(i)
#
# #memoryview
#usage:
#>>> memoryview(b'abcd')
#<memory at 0x104069648>
#在进行切片并赋值数据时,不需要重新copy原列表数据,可以直接映射原数据内存,
import time
for n in (100000, 200000, 300000, 400000):
data = b'x'*n
start = time.time()
b = data
while b:
b = b[1:]
print('bytes', n, time.time()-start) for n in (100000, 200000, 300000, 400000):
data = b'x'*n
start = time.time()
b = memoryview(data)
while b:
b = b[1:]
print('memoryview', n, time.time()-start)
5.Json & pickle 数据序列化
参考 http://www.cnblogs.com/alex3714/articles/5161349.html
用于序列化的两个模块
- json,用于字符串 和 python数据类型间进行转换
- pickle,用于python特有的类型 和 python的数据类型间进行转换
Json模块提供了四个功能:dumps、dump、loads、load
pickle模块提供了四个功能:dumps、dump、loads、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