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VM的内存管理、对象的生命周期、内存泄漏

时间:2023-03-15 12:31:50

1 JVM内存

  分为“堆”、“栈”和“方法区”三个区域,分别用于存储不同的数据

  1.1 堆

    JVM在其内存空间开辟一个称为”堆”的存储空间,这部分空间用于存储使用new关键字所创建的对象。

  1.2 栈

    JVM在其内存空间开辟一个称为”栈”的存储空间,这部分空间用于存储程序运行时在方法中声明的所有局部变量。

  1.3 方法区

    方法区用于存放类的信息,Java程序运行时,首先会通过类装载器载入类文件的字节码信息,经过解析后将其装入方法区,类的各种信息(包括方法)都在方法区存储。

2 对象的生命周期

  2.1 使用new运算符创建对象

    2.1.1 Java虚拟机先检查类是否加载, 如果没有加载就加载类信息到方法区

    2.1.2 根据类信息中的属性定义在堆内存中开辟存储空间, 并且每个属性有默认值

    2.1.3 调用构造器, 执行构造器中属性初始化过程, 构造器结束时候, 释放构造器中全部的局部变量

    2.1.4 new运算返回对象的引用(即:对象在堆中的地址)

  2.2 利用引用操作使用对象 - 使用引用操作对象: 访问对象的属性和方法. - 可以反复更改对象的属性状态.

  2.3 对象在不被引用时候被垃圾回收器回收 - 当一个对象不再被引用时候, 对象就称为内存垃圾. 内存垃圾在适当时候被垃圾回收器回收.

  2.4 注意

    2.4.1 对象生存期中构造器只能执行一次. 在对象生存期间, 可以反复调用其方法, 反复访问其属性.

    2.4.2 对象的属性随着对象在堆中分配.

  2.5 图片示意图

    JVM的内存管理、对象的生命周期、内存泄漏

  2.6 代码实现

 public class 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对象的生命周期
Circle c1 = new Circle(3, 4, 5);
System.out.println(c1);
Circle c2 = new Circle(3, 4, 6);
System.out.println(c2);
//将引用赋值为null, 对象不再被引用
//对象变成内存垃圾, 将被垃圾回收器回收.
c1=null;
c2=null;
}
}
class Circle{
int x,y,r; public Circle(int x, int y, int r) {
this.x = x;
this.y = y;
this.r = r;
} public String toString() {
return x+","+y+","+r;
}
}

3 内存泄漏

  尽管Java的垃圾回收器可以回收堆内存, 但是当Java程序员操作对象不当时候, Java也会发生内存泄漏.

  3.1 什么情况下会发生内存泄漏

    应用程序大量创建对象, 并且保持这些对象的引用, 进而造成垃圾回收器不能有效释放对象占用的堆内存空间, 最终内存耗尽出现内存泄漏.

  3.2 避免内存泄漏的方法

    对象使用以后,及时将引用对象的引用变量赋值为null, 使对象变成垃圾对象, 及时被回收并且释放堆内存, 就可以避免内存泄漏.

  3.3 代码实现

 package cn.fury.day11;

 public class MemoryLeakDemo01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Foo[] ary = new Foo[40000000];
for(int i=0; i<ary.length; i++){
Foo f = new Foo();
// f = null;
ary[i] = f; // 创建了许多对象,并且将对象的引用(即:地址)放到了一个数组里面
}
}
}
class Foo{
int a;
int b;
int c;
}
/*
尽管Java的垃圾回收器可以回收堆内存, 但是当Java程序员操作对象不当时候, Java也会发生内存泄漏.
》何时发生内存泄漏: 应用程序大量创建对象, 并且保持这些对象的引用,
进而造成垃圾回收器不能有效释放对象占用的堆内存空间, 最终内存耗尽出现内存泄漏.
》避免内存泄漏的办法: 对象使用以后,及时将引用对象的引用变量赋值为null,
使对象变成垃圾对象, 及时被回收并且释放堆内存, 就可以避免内存泄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