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名称:企业网络系统集成方案设计.doc
文件大小:265KB
文件格式:DOC
更新时间:2022-12-25 15:34:04
文档资料
生产型公司网络系统集成方案设计 概 要 本文介绍了一个完整的生产型公司网络的系统集成方案,包括项目前期的需求分析,总 体设计,局部网络设计,综合布线系统以及项目实施步骤等过程,详细地记录了整个方案 的实施. 目 录 第一章 前言— 3 — 1。1 公司网络系统建设目标- 3 - 1。2 用户具体需求— 3 - 1。3 公司系统建设原则- 4 - 1.3。1 先进性— 4 — 1。3.2 标准性— 4 - 1.3.3 兼容性- 4 — 1。3。4 可升级和可扩展性— 4 — 1。3.5 安全性— 5 - 1。3。6 可靠性- 5 — 1。3.7 易操作性— 5 — 1。3。8 可管理性— 5 — 第二章 综合布线方案— 6 - 2。1 需求分析- 6 - 2.2 综合布线系统的结构- 7 — 2.3 系统总体设计— 7 - 2.4 系统结构设计描述— 8 - 第三章 网络设计方案— 9 - 3.1 网络设计需求— 9 — 3。2 公司园区结构示意图- 9 — 3。3 总体方案设计策略— 9 - 3。4 网络设备选型- 10 — 3。4.1 选型原则- 10 — 3.4。2 核心层交换机- 10 — 3.4.3 接入层交换机— 11 — 3.5 路由交换技术部分设计- 12 — 第四章 Windows服务器解决方案- 15 — 4。1 WEB服务器、Mail服务器选型- 15 - 4.2 FTP服务器角色:配置文件服务器— 17 - 第五章 工程实施方案— 18 — 第六章 网络存储方案- 19 — 第七章 技术支持服务— 20 - 7.1售后服务内容— 20 — 7。2保证售后服务质量的措施— 20 — 项目总结— 21 - 致 谢— 22 - 参考文献— 23 — 第一章 前言 1.1 公司网络系统建设目标 新网络应该具有足够的先进性,不仅应该能承载普通的(文件,打印等)网络流量,并 且应该支持多样QOS特性(比如MPLS),保证有足够的带宽运行基于IP网络的实时语音传输 ,以及未来可能会具有视频会议流量 新网络应该具有足够的强壮性,应该具有足够的灾难恢复措施,包括电源冗余,设备 冗余,主机冗余,数据库冗余,线路冗余,拨号链路冗余。 新网络应该具有足够的安全性,采取路由器,以及防火墙以及设置DMZ区,防杀病毒 、入侵检测、和漏洞扫描与修补系统、网络数据完整、网络安全保护保证内网的绝对安 全,将来数据在外网以及INTERNET上传输应该采取加密,并且数据传输线路应该采取全 屏蔽双绞线,防止信息的流失和泄露. 1.2 用户具体需求 公司需要构建一个综合的企业网,公司有4个部门(行政部、技术研发部、销售部和驻 外分公司) 公司共三栋楼,1号,2号,3号,每栋楼直线相距为100米。 1号楼:二层,为行政办公楼,10台电脑,分散分布每层5台. 2号楼:三层,为产品研发部,供销部,20台电脑。其中10台集中在三楼的研发部的设 计室中,专设一个机房,其他10台分散分布每层5台。 3号楼:二层,为生产车间,每层一个车间,每个车间3台电脑,共6台. 从内网安全考虑,使用VLAN技术将各部门划分到不同的VLAN中;为了提高公司的业务 能力和增强企业知名度,将公司的Web网站以及FTP、Mail服务发布到互联网上;与分公 司可采用分组交换(帧中继)网互联;并从ISP那里申请了一段公网IP,16个有效IPv4地 址:218.26。174.112~218。26.174.127,掩码255.255.255.240。其中218。26。174。 112和218.26。174.127为网络地址和广播地址,不可用。 1.3 公司系统建设原则 1。3.1先进性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不断普及和发展,计算机系统对网络性能的要求已经并将继续不断 提高,高带宽、低延迟是对交换网络设备的基本要求。网络交换设备应该提供从数据中心 到楼层配线间直至桌面的高速网络连接,交换机必须具备无阻塞交换能力.综合考虑先进 性和成熟性,结合实际应用需求,市教育城域网可采用千兆以太网、快速以太网作为主干 技术连接数据中心和各学校交换机,采用千兆以太网、快速以太网或以太网接口连接服 务器和客户机。 1.3.2标准性 在当今流行的Internet / intranet 计算方式下,应用系统将以大量客户机同时访问少量服务器为特征,要求网络交换机必 须具有有效的主动式拥塞管理功能,以避免通常出现在服务器网络接口处的拥塞现象, 杜绝数据包的丢失. 以硬件交换为特征的多层交换技术已经在越来越多的局域网网络系统中取代传统路由 器成为网络的主干技术,作为一种成熟的先进技术应在市教育城域网网络中得到应用. 1。3。3兼容性 不同厂商的网络设备应能彼此兼容,以保证企业网络的正常、高效地运行。 为保证网络系统的开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