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与大数据.doc

时间:2022-12-24 11:24:37
【文件属性】:
文件名称:互联网金融与大数据.doc
文件大小:29KB
文件格式:DOC
更新时间:2022-12-24 11:24:37
文档资料 互联网金融与大数据 互联网对金融的变革,总体上来说,可以分为两局部:互联网思想和互联网技术,这两 者类似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是互相辅佐和渗透的。   互联网技术从深层次具体化的角度解读可以分为:大数据、P2P人人组织网络和两面 市场。其中大数据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金融没有类似实物的物理生产、仓储、物流等 过程,但其本身是数据的生产、仓储、挖掘、传输、分析和集成。所以大数据对于金融 而言,相比其他行业,无疑是有更巨大的影响力。   大数据,是思维、技术与数据的三足鼎立。大数据不仅指规模庞大的数据,它首先 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变化,其次是对这些数据的处理和应用,是数据、处理技术与应用三 者的统一的一列处理技术,最后,大数据的前提必然是充裕互通的数据本身。   大数据的思维方式会改变传统金融作业思维,它首先是会改变金融信贷业的抵押文 化,推动信用变现成为可能和主流。尤其是中国金融行业,有着根深蒂固的抵押文化, 在贷款的过程中严重依赖于抵押物,这是中小企业得不到贷款效劳的很重要原因。抵押 文化让贷款效劳提供方在考量时思维变得简单粗暴。贷款方的考量核心是判断抵押物品 的价值,确保有相应的价值空间。比方房产价值 200 万,那么打个 7 折,只要保证价值不下跌太厉害,那么就不会产生风险。房价不下跌,风险不大;房价 下跌,也是国家的事情,与银行机构无关。   长期而言,抵押文化对金融业开展有相当负面的影响。要想做到真正的改变就是要 强化信用贷款,建立信用机制。真正的平安不是抵押物,而是人们的信用。我们讲大数 据对金融影响,首先要有思维上的认识变化。   信用看不见,摸不着,但大数据的方式可以帮助复原一个人,甚至一群人的信用轮 廓,让个人或者群体的信用变得金光灿灿,触手可及。这将是根本性的改变,并产生巨 大的影响。大数据的应用例子中,对于天气预报的实践是人们津津乐道的——没有人可以 准确地预测天气,因为变量太多,大到日月星展,中到洋流大气,小到人的环境行为的 偶然因素,都会对其产生影响,但气象学家通过气象大数据的分析,加上并行的处理技 术,人们做到了从数据中找到规律,实现更准确的气象预测。   个人的信用评估和实现气象预测有非常类似之处,一个人或者群体的信用好坏取决 于很多的变量,而且信用本身不是静态的,而是一个动态的行为特征的表达——资产、收 入、消费、个性、习惯、社交网络等等都是会对信用产生影响。个体信用正式通过各种 行为决定的,但是表达一个人的信用的行为并非是全无规律的。通过大数据,可以很好 地通过对个体或者群体的大量信用行为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只要把这些糅合在一起 时,会发现很多客观规律,使得人的信用立体化,从而实现对于个体或群体信用的预计 。   互联网技术革新本身也推动了大数据成为可能。云计算、SNS、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的 开展,使得大量数据的生产和连通变成现实;非结构化数据库技术的开展,使得数据收 集的要求大大降低;存储技术的开展,使得大规模数据存储得以实现;并行处理计算, 使得数据可以得到高速处理,更快获得结果、应用;各种算法、机器智能化学习的成熟 等等又进一步促进大数据的应用开展。所以,我们可以做到存储处理所有数据,而不是 存储抽样数据,并且可以将粒度从整体面向个体。这些也带来一系列变革:   市场集中度更高。IT 技术的开展、互联网的延伸、大数据的应用,让市场摆脱了地域的限制,从而使得更大 规模的企业以更快的速度成长。而大数据在技术上的突破也会使得马太效应更加明显—— 强者愈强,大者愈大。如果我们还是局限于地域优势,无法有效形成对海量用户和良好 的数据资产的管理,那么未来核心竞争力将会受到严重削弱。  促进金融的开放性,大数据首先要数据全量在线。现在太多系统都是孤立的,比方很 多公共事业数据,即使银行本身的很多业务,比方对公业务、对私业务、卡业务等都是 相互别离的难以形成联动效应;况且决定信用本身的不单是金融数据,很多其他领域的 数据也会产生影响,这对于数据的开放性要求更高。但这些数据都可以借助互联网进行 联通,互联网有天生的开放性、透明性,使得大数据的应用有了可能。传统的金融业也 必然会因此而变化。   最后,还是数据本身。既然是大数据,必须要有足够的大量数据,这是一切预测的 大前提。如何在预测之前收集足够多的信息,就成了预测成功与否的关键。   一切皆可"量化〞,并在加速量化,几十年来 IT 技术的开展已经使得大量数据量化。   互联网金融对大数据的使用,天生具有优势。互联网可以在法律和道德所容许的范 围内捕捉信用评估所需要的个人或群体的行为信息,并将这些繁杂的信息提供应大数据 作业系统进行处理,完成对个人或群体的信用价值的评估分析。从这个角度来说,P2P 在对信用大数据的使用方面更有独特优势,由于 P2P 两面市场的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