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名称:莱 曼 耳 放 浅 析
文件大小:2.78MB
文件格式:DOC
更新时间:2013-12-03 01:37:26
耳放 电路 电子
最初接触音响器材和音乐,我和大多数人一样,是从收音机开始的。在这个小匣子里, 你永远不知道DJ会放什么东西给你听。而往往在你漫不经心的时候,突然闪现出旋律将你感 动或者是再度出现你曾经梦寻千百度的声音。我深刻的记得当初一曲终了,恋恋不舍的心情。 原来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只是特指对音乐旋律的追忆。这种音乐与心灵的强烈共鸣和难以舍 弃,只因其不可预知和不可重复性。 后来想要自己记录音乐,是用当时普及率很高的三洋收录机。在那段时间,收录机里都 放盘空白磁带的.也满怀喜悦的抢录下了一些片段。当然,反复的聆听自然不会比遍寻不着而 偶然相遇带来的感动强烈。另外,由于乐曲的不完整和背景噪声。便萌生了使用吉它记录曲谱 的方法.从接触乐器开始,音乐的观念便有了直接的转变: 我们欣赏音乐,就算你深深沉迷的音 乐片段,所能感受到的,仍然不足作曲者和演奏者表达的十分之一.想要真正的理解它.我们必 须把音乐当成是自己心声.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的与作曲和演奏者心灵相通,得到更深层的 感动. 做不到? 呵呵..我们可以自己演奏. 一直以来,我们都是以旁观者的身份在欣赏音乐。不管台上悲欢离合,一概冷眼相看。 但我们会对某些旋律特别着迷。最有意思的是:我们会对某些与自己的情感或经历相似的音 乐片段表现出强烈的共鸣,并完全沉醉其中,达到忘我的状态,得到高度的审美享受,产生 满足感和愉悦感。我所描述是的三种状态:旁观,喜好,共鸣. 旁观:音乐欣赏的常态,所有我们讨论的音响系统的特性都包含其中. 喜好:我们可以不断寻找喜欢的音乐.但是,基本上与音响系统无关. 共鸣:这是我的终极目标.但又不可能在音响系统中反复体验. 从上面两条看来,把自己喜欢的音乐谱曲并演奏出来是个非常好的主意.不管是表达,舒缓, 渲泻都可以找到对应的曲目.我不推荐每个爱乐者都就去学乐器,但自己表述和欣赏音乐是完全 不同的体验方式,音乐从你手中流淌出来,是一种相当好的渲泻方式. 在现在看来,当时的我,是很有HIFI发烧潜质的.只是没人领入门,烧不着.可惜了 在武汉,阿申爱乐现场音乐会和音乐学院的编钟音乐厅是很多爱乐者和习乐者乐此不疲的 地方.在离开武汉五年之后,我越来越感受到:在那几年断断续续的聆听中,带给我的是终生难忘 的音乐体验.我印象最深的细节却与音乐没关系.印象最深的是美女. 她在第一小提琴组, 大约是在前排的首席小提琴后面第三位.长发黑裙,春葱小手,大起大落的右手连弓配合指法和换 把位的优雅连贯.弦乐组合奏的旋律扑面而来,听觉视觉同时带来的震撼,说实话,非常的陶醉. 但我仍然想不出语言表述出来.大伙有空可以找下电影《和你在一起》中林雨演奏柴科夫斯基D 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的片段。指法和换把位的优雅连贯,称之为指尖的舞蹈毫不为过。后来我想, 真正的小提家指法应该不会这么规范优雅,流于形式.我所欣赏的,只是演奏者对自己舞台形象苛 刻要求的结果. 从这一点上讲,我们玩儿耳机,再到制作耳放,所得到的快乐充其量只相当于在欣赏音乐 的同时关注于某位女乐手的指法. 在多年后之后,我仍然回想起当初痴醉的神迷,是因为这种音乐体验一去不返, 还是现在音乐太容易得到?我们找到了曾经魂牵梦绕的旋律,几次的温存之后。它是不是被 束之高阁了呢?我们对音乐态度与男女之间的感情是多么的一致。 我们需要学会节制.喜欢,你就离它远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