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提到在IT运维管理里应该使用什么类型的产品?我认为有专业的管理工具跟平台的区别:所谓专业工具,举一个例子思科或者是华为,他有一类的交换机,如果你要买它一个VPN,你就必须买他的管理软件,这就是一个专业的管理软件。这个专业的管理软件它可以针对某些特殊的需求来进行定制的,大多数的专业软件都是针对某一个特定的问题提供的一类工具,这是不可取代的。平台就是我能把这些东西纳入到一个体系来进行管理,你说作为一个整体的平台监控,专业厂商是不具备这个能力的,他给你做的是两个类别的事情,他们之间是可以进行配合的,并不存在冲突。
我们所看到随着IT规模的不断扩大,对业务的不断重视,综合平台对用户来说是一个总监控平台,是一定要的。类似我们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城市的公交系统,大家也知道,上海现在建设数字化交通,市*局就有一个大屏,哪一个地方堵车就会有红颜色的显示,但是具体为什么堵车呀?他是要看那个摄像头的,是出事故了,还是车流量特别大,还是怎么回事?他是要调那个地方的摄像来看的。大屏跟专业数字摄像头是专业工具,不可取代,但全程监控这是平台管理,也不可取代。业务是从整体上来看的,但是某一个问题可能还是要用到专业厂商的一些管理办法,这两者都是不可或缺的。
说到平台化产品,很多时候,我遇到的用户也会有抱怨:哎呀,以前选的产品不好,用不起来。那么真的是这个产品不好吗?其实我们不妨回顾一下,当初出于什么心理才购买的这个系统。据我看,很多时候,我们在选择IT运维管理产品时,往往都是把其当做一个“项目”来做的。
“项目型”的产品购买和开发可能会带来什么问题呢?
一、 当用户有一些具体的需求时,他可能会找到厂商以“项目”的形式来解决这个问题,不过签署项目合作的人可能并不是最后实际操作的人,他更多考虑得是这些问题能不能被解决,需求能不能被满足,至于是靠敲命令实现,还是靠一个菜单实现这种具体的操作性问题往往是不会考虑那么周详的,这就有可能造成实际应用时,由于产品易用性欠佳而导致的少用甚至是弃用。
二、 再者产品发开时,对于未来可能产生的需求更多来自于推测,所以当真正几年过去,应用环境发生改变时,原来的产品或多或少都会出现无法完全匹配需求的情况,如果再找原厂商定制开发,这样滚动进行,成本不低,而且也无法摆脱不适应更新要求的隐患。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定义这个“平台”?打个比方,有一个房子,很多人觉得使用空间不够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你不能把墙都拆了去占别人的地方,或者把这个房子搬到别处去扩建,但你可以通过对房子内部格局的改变,用一些装修的手法来达到要求,而且相信不同的人根据自己的需求,会让这个房子呈现出不同的面貌来。在这里,你的房子就是“平台”,作为平台,就像房子本身不应该被频繁得改动,而应该更具稳定性和兼容性,结合更灵活的方式共同打造一个易用、高效、成本低的解决方案来满足需求。
这些年IT运维管理市场也可谓潮起潮落,有人进来,有人离开。尽管有很多因素的存在,我们不总是能迈很大的步子,但是我们认为这个市场还是在稳固向上的。我认为作为国产软件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扎扎实实做好自己的事情。
所谓“打铁还得是自身硬”,这些年国家在这方面的投资蛮大的,而且更多的行业需求凸显了出来 ,我认为IT运维这个市场还是很有潜力和前景的,只要我们潜心、踏实做事,不断地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市场,相信还是可以有所作为的。
【推荐阅读】
《十年IT运维谈(一):“爆炸式”PK“渐进式”,谁动了我们的运维》
《十年IT运维谈(六): IT运维理产品下一站:“智能时代 ”? 》
本文出自 “老孙的网络管理” 博客,请务必保留此出处http://sunyongjie.blog.51cto.com/445592/1229662